近日,三部門聯合公布《關于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有關于新農合的表述。
據《通知》明確,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原則上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280元。
對新農合水漲船高這事兒,相信有一部分農民會不淡定了,畢竟去年的時候,就有農民感慨種地一年,凈利潤不夠交新農合。但本次新農合不是只漲價,《通知》中還給了農民4個定心丸。
降低起付線,提升報銷占比
新農合有個比較讓農民頭疼的事兒就是去看病的時候,有些小問題支付的錢不多,夠不著起付線,所以不予報銷。
而新的新農合對起付線進行了優化,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低的起付線,農民不用動不動就自己掏錢了。除了起付線降低外,報銷比例也會比現在更加大。
家庭困難的農民,國家買單
對經濟上存在困難的農村家庭或個人,也可以由國家買單參保了。
據了解,這些農民還可以享受專屬的起付線,說白了,要比我們前邊提到的起付線低很多,在有些農村地區,還免掉了家庭困難農民的起付線,他們哪怕是花1塊錢,都可以報銷。新農合可以為農村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和其他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很實用。
城鄉標準逐漸統一
很多農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時候,都交了城市的醫保,也知道用城市醫保的話,報銷的錢會更多一點,這其實也是城鄉差異化當中,不是很合適的一部分,為了扭轉這種情況,國家也在努力,正在逐步的實現農民和市民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報銷。
從今年開始,更多的地方將會實現統一化標準,農民值得期待。
慢性病也能報銷
農民常說不怕生病,就怕治不好,說的其實就是慢性病,家中有慢性病人的農村家庭,不僅經濟上比較窘迫,還會因為持續長期的花錢。
現在,新農合會更加關注慢性病,新增了很多慢性病的報銷,所以說慢性病不再是讓農民聞之色變的事情了。
新農合沒用的錢去哪了?
有網友詢問,新農合的錢我年年都會交,可是我身體好,從來沒用到過新農合看病,那這錢是不是就一直在我的賬戶里?每年都能累計嗎?今天一并為大家做個解答。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新農合的報銷模式是“家庭賬戶+門診統籌”,即個人支付的費用一部分計入家庭門診賬戶,另一部分計入門診統籌。當農民朋友看病的時候首先使用門診統籌部分,然后再使用家庭賬戶部分,家庭賬戶部分如果使用不完,余額是可以累計到下一年繼續使用的,要是門診統籌的話,一年內用不完,年底就會清零了。
(舉個例子:以2018年為例,農民支付的新農合費用為一年220元,其中110元包含在家庭門診賬戶中,110元包含在門診統籌中。到2019年,農民就醫時,可以優先使用門診統籌部分,門診統籌部分如果用完了,農民去醫院的時候會用家庭賬戶部分報銷。如果家庭賬戶的這一部分到2019年底還沒有用完,它將積累起來,并在2020年繼續使用。)
新農合的原則是農民自愿參保、自愿繳費。農民交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國家補貼一部分。而且不能和社保同時使用,對于沒有社保的農民朋友來說,新農合是個不錯的保障。至于說花錢買別的醫保產品,那絕對不是幾百塊錢就能搞定,我相信隨著時間前移,國家會把更多的實惠放到新農合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