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在全省率先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實現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 的“三網合一”。目前,全市城鄉總參保率達99.4%,全民醫保格局已經形成。
城鄉統籌,打造“大醫保”格局
改革之難,難在用宏觀戰略的視角,突破傳統體制束縛,統籌推進改革。
不求部門利益,但求群眾實惠。2008年,我市將原歸口衛生部門的新農合辦公室整體移交市醫保局,由醫保局統一經辦管理醫保業務。
鄂州此項“破冰改革”比省內其他市州早了8年時間。
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醫保制度,首先從破解身份界限入手。改變以往農村居民只能參加新農合、城鎮居民只能選擇城鎮居民醫保的身份限制,一并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體系。參保人員可自由選擇一檔、二檔個人繳費標準。
實行“市級統籌管理、鄉鎮(社區)獨立核算”的城鄉居民門診統籌管理體制。參保居民可就近選擇一家醫療機構簽約,享受門診統籌待遇。
醫保業務專網實現市、區、鄉鎮、社區(農村新社區)四個層次的全面覆蓋,互聯互通。參保人員可在市內607家定點醫藥服務機構中的任何一家看病就醫或者購藥,實現了“一卡通”。
在全省率先實行特困群體兜底保障政策,對城鄉分散供養“三無”對象、特困重度殘疾人、特困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孤兒、事實孤兒和特困殘疾兒童等“五類人群”,實現參保全額補助、門診補助、住院兜底。
我市通過“大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建立全民“大醫保”格局。截至目前,我市2017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醫保的參保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為99.4%,基本達到了“全覆蓋”,實現了“全民醫保”的目標。
擴面提標,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隨著我市醫保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讓更多的群眾分享改革帶來的紅利。
2017年,我市城鄉居民醫保一檔個人繳費標準由2016年的120元/人,調整為150元/人;城鄉居民醫保二檔個人繳費標準仍維持190元/人的標準不變。
市醫保局局長龔建中分析,經過此次調整,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享受到“三大利好”:
門診待遇更高。參保居民在基層門診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報銷比例一檔從35%調整到50%、二檔從40%調整到55%;年最高支付額一檔從200元提高到400元、二檔從300元提高到500元。
用藥品種更多。打通城鄉居民醫保一檔、二檔及城鎮職工醫保的藥品、診療、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等“三個目錄”,統一執行最高標準的城鎮職工醫保的“三個目錄”。城鄉居民醫保一檔參保人員以前住院只有700種藥品可以納入醫保報銷,現在有2700種藥品可納入報銷。
住院待遇更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檔住院報銷比例提高1%,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更高。符合兜底保障條件的“五類特困群眾”,身患27種重特大疾病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目錄內醫療費用一律給予100%報銷;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對象,政策范圍內的合規住院費用比規定的報銷比例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