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許多惠民政策開始實施。1月3日,記者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了解到,從元旦開始,宿遷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并,統稱為城鄉居民醫保,報銷待遇也完全相同。目前,新的宿遷市社保中心醫保刷卡結算系統正式上線運行,截至1月3日17時,已有近13萬人次刷卡結算,系統運行平穩。
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六統一
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實現“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六統一。
統一覆蓋范圍:全市范圍內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鄉居民、居住在我市且未參加其他基本醫療保險的外地城鄉居民,可參加我市城鄉居民醫保。
統一籌資政策:2018年我市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標準為180元,財政補助每人500元,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特困供養人員、具有當地戶籍的臨時救助對象中的大重病患者、重點優撫對象、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兒、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員等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參保人員個人無需繳費,由政府全額補助。
統一保障待遇:城鄉居民本人持社會保障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醫保規定的門診費用、住院費用、生育費用等,通過醫保聯網管理系統直接結算。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實行統一的起付線、報銷比例和報銷限額。
統一醫保目錄:原新農合參保人員藥品目錄將由近1000類擴大到3000類,醫療植入類材料將納入醫保范圍,實際報銷比例將提高,醫療機構的選擇范圍也將擴大。
統一定點管理:不再分新農合定點、醫保定點,統一為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單位,不僅是經辦機構實現了整合,醫療機構的兩班人員、兩套系統可以合二為一實現整合,減少資源浪費,提高運行效率。
統一基金管理:原新農合基金和原城鎮居民醫保基金合并為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基金規模擴大了,抗風險能力自然增強。
村居衛生機構和鄉鎮醫院門診報銷不設起付線
據介紹,全市村居衛生機構和鄉鎮醫院門診報銷不設起付線,藥費按照55%比例報銷,村級還可以報銷一般診療費5元。在市內住院起付線,鄉鎮一級醫院300元、城區一級醫院500元,二級綜合醫院800元、專科醫院500元,三級醫院縣級900元、市級1200元。醫院級別越高,報銷比例越低。鄉鎮一級醫療機構、城區一級醫療機構住院合規費用減起付線后,余下部分分別按照85%、80%比例報銷。二級綜合醫療機構、二級專科醫療機構住院合規費用減起付線后,余下部分分別按照70%、75%比例報銷。市級三級醫療機構,住院合規費用減起付線后,余下部分分兩段報銷:2萬元及以下的報銷60%,2萬元以上的報銷70%,縣級三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分段分別上浮5個百分點。
關于雙向轉診的,由下級醫院往上級醫院的轉診,起付線累積計算;由上往下的轉診,在下轉的醫療機構不再收取起付線。
弱勢群體更有保障 各項報銷比例有所提高
記者了解到,新的醫保政策進一步提高了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的保障水平,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普通門診報銷限額提高至240元,與一般人群限額200元相比提高了20%,慢性病門診報銷比例、限額均提高5個百分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簽約首診在基層的,在鄉鎮醫院普通門診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住院起付線在一般人群基礎上降低10%。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報銷封頂線提高2萬元。
轉診報銷將打折 引導市內就醫
同時,我市不斷加強市外就醫管理,各預算責任區選擇水平較高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負責轉診管理,參保居民需轉外就醫的,由相關醫療機構辦理轉診手續。有轉診手續的,按市外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報銷(較市內低);無轉診手續的,打4折結報。轉外就醫的大病保險費用,無轉診手續的,打6折賠付。通過降低市外報銷比例,引導病人市內就醫。
城鄉居民因學習、工作等原因長期在市外居住滿6個月以上,需要在外地就醫的,應當憑居住證等材料在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異地就醫備案登記。
城鄉居民在市外旅游、經商、求學期間突發疾病需要在市外就醫的,其本人或其親屬應當在其住院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且在住院期間,通過電話、QQ、微信等便捷方式,向當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備案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