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構想】
1、這兩首都是田園詩。田園詩一般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因人、因詩而異,各有其特點。可以從田園詩的角度,對兩首詩的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
2、欣賞《蟈蟈與蛐蛐》一詩,可根據它上下兩部分相互呼應的特點,讓學生感受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所表現的大自然的無比美好和無限生機。欣賞《夜》一詩,要抓住夜景的靜謐、美麗的特點,體會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3、教學詩歌,不作多講,而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通過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在關鍵處點撥,多讓學生自己用心領悟。
九下外國詩兩首優秀教學設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蟈蟈與蛐蛐》。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這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注釋①,教師補充。)
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6年發表處女作《哦,孤獨》。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嶄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郁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詩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恒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像”進行創作,表現“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后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詩人25歲宏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志銘是:“這里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及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5、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并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仿佛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三、布置作業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作者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詩人。出身于農民家庭,教會師范學校畢業后,在莫斯科當店員和印刷廠校對員。1916年在白俄軍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離開軍隊,加入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戰斗隊。早期詩描寫農村自然風光,贊美宗法制農民生活,曾參加意象派文學團體,作品中流露悲觀情緒。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詩作,試圖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戀革命前農村的田園生活,鐘情于烏托邦式的“農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農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憂郁中自殺。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以動寫靜靜謐)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
【練習說明】
1、《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詩的主旨。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2、反復朗讀《夜》,完成下列各題:
⑴用你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中所寫的夜景。
⑵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⑶這首詩與郭沫若的《靜夜》給你的感受有什么異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詩中所寫夜景的特點和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明確:
⑴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靜謐而美麗的特點。
⑵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⑶這是同題材詩的比較。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對這兩首詩,可從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重在讓學生體會,不求面面俱到和過細的分析。
3、從下面兩題中選做一題:
⑴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或“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⑵去感受夜色,寫一篇抒情短文或幾行小詩。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詩意,并加以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