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兩會關于醫療改革,兩會公立醫院改革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為緩解這一矛盾,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泉州緊跟國家步伐,啟動了新一輪醫改,并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對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進行了綜合改革。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兩會熱點醫療改革解讀,歡迎參考~
2017年兩會熱點醫療改革解讀
目前,廣東省醫改方案已經通過省政府常務會議,正等待最后審定。在今年的東莞“兩會”上,醫改再度成為熱點,多位來自醫療系統的政協委員就直言,目前東莞市公立醫院改革存在不少困局,如醫改過程艱難,取消藥品價格加成后出現眾多鎮街公立醫院財政虧損嚴重,發展動力和活力不夠,大量高級人才流失等等,公立醫院改革陷入“僵尸化”階段。
對此,委員們建議打建區域性中心醫院、加大鎮街醫院的財政投入以及提高醫護人員的工資水平留住人才。
困境:鎮街醫院經營困難,人員流失
在今年的“兩會”上,來自東莞市人民醫院的政協委員藍光明就向大會提交了有關《全面開展公立醫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我市醫改新局面》的提案。已經在醫療戰線奮戰了數十年的藍光明是市人民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可以說是東莞醫療系統的資深專家,對醫改有著獨到的見地。
藍光明說,東莞是全國城市公立醫院醫改試點城市,已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分級診療管理、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價格加成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市衛生行政部門也制定了《東莞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但目前東莞市公立醫院改革仍存在不少困局,讓東莞的醫改過程變得艱難。
來自石碣醫院一線的政協委員黃容弟也提到,近年來,由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立,外來務工人員減少以及居民對衛生服務要求提高,盲目追求三級醫院醫療服務等原因導致東莞市各鎮街醫院業務量下降,面臨生存困境。目前已有6家鎮街醫院因經營困難,已開始向社區醫院轉型。
政協委員趙彩云在此次兩會上也提交了與醫改相關的提案。趙彩云說,在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現行衛生服務體系也逐漸暴露出一些與居民衛生需求不適應之處,醫療改革勢在必行。醫務人員是醫療衛生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在對醫務人員“高技術、高壓力、高風險、高負擔”的職業要求下,構建合理的醫務人員薪酬激勵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成為了當前醫改工作中一項重要而關鍵的任務。
趙彩云委員以毗鄰深圳的塘廈鎮舉例。她說,2015年塘廈醫院離職人數為65人,主要為低職稱護理技術人員;而2017年,隨著塘廈房價的暴漲,深圳市公開高薪招聘人才等情況,離職人數不斷擴大,已達103人。特別是中高級職稱人員離職到深圳任職的高達15人,占離職總人數的15%。產科、兒科專業護理人員大量流失,造成人手緊張。此外,塘廈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至2017年離職人數達40人。
政協委員黃容弟說,由此可見,目前東莞市鎮街醫院的發展遇到了“瓶頸”,迫切需要政府部門加大財政投入并出臺優惠政策協助渡過難關,并引導其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建議:要整合和優化全市醫療資源
如何實現“廣東衛生大省,健康2030和健康東莞”的總目標,完成城市公立醫院醫改試點任務,政協委員藍光明就建議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公立醫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合和優化全市醫療資源,引進和培養高層次醫院管理人才和各類醫療專業人才,促進東莞市公立醫院健康發展,造福于人民。
藍光明說,政府要統籌全市醫療的布局和發展,指導市級大醫院做強,協調打造區域性中心醫院,引導某些人口少的鎮街醫院在“保急診、保婦幼、老年醫療”基礎上,適當發展特色專科,摒棄那些“病人少、服務范圍小、效益低”的“僵尸”專科。此外,還要理順各鎮區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任務和關系,做好二者的銜接工作。理順和優化社區醫療、鎮街醫院與區域性中心醫院、三級醫院等之間的轉診流程,做實分級診療。建設和完善東莞市現代化醫院管理和現代醫院考評的體制和機制。
對于轉診,政協委員黃容弟建議,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建立可實際操作的雙向轉診機制。“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以及醫保中心、保險公司均有基層醫院向上級醫院轉診的各種規定,但卻沒有任何三級醫院向下級醫院轉診的制度。”黃容弟說,制定雙向轉診制度的細則,對市級醫院進行統一規范管理,簡化轉診流程有利于緩解當前醫患矛盾,亦有利于提高鎮街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藍光明還建議,加快落實《東莞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落實公立醫院院長和醫院內部等管理人員的聘任制,醫院去行政化,大力引進省內外優秀醫院管理人才,建立醫院各級管理崗位的科學考評制度和機制,管理崗位競爭上崗,德才兼備者上,品德差和庸者下,取消終身制,并加強民主監督,杜絕關系后門,營造良好醫院風氣。實現全院上下共同為臨床服務,為病人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尊重和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動服務價值,提高醫院人力成本支出比例,提高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業務管理水平。通過廣泛基層調研,統一制定公立醫院各醫療崗位工作績效考核和績效工資的參考標準,保障一線醫務人員的權利和待遇不受肆意侵犯,營造東莞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
政協委員趙彩云也建議,在編制總量內自主確定崗位,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定編定崗不固定人員,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在全市公立醫院建立醫療技術人員編制內外同崗、同酬、同繳職業年金、同享退休待遇的“四同”管理模式,有效解決醫院發展的編制不足和編外人員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別大等問題,讓編外醫療技術人員吃下“定心丸”,進一步穩定醫療人才隊伍。
來自鎮街醫院的政協委員黃容弟則希望,明確政府對衛生事業的職責,加大對鎮街醫院的財政投入。充足的資金是促進鎮街醫院各個方面發展的原動力,所以政府應從財政投入方面進行調整。因為近些年的發展,市屬三級醫院已經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了管理并集合了大批的高級人才,其優勢已十分明顯,所以對于鎮街醫院的財政傾斜,是對醫療衛生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部門回應 “暖心工程”留住醫療人才
在政協會議的第十四組分組討論中,東莞市衛計局副局長方澤槐談到目前東莞醫療人才流失嚴重,引起了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從去年10月開始,“暖心工程”走進了所有的公立醫院。如何留住人才已成該局的重要工作。方澤槐說,目前正值十三五時期,也是東莞提出2023年要實現“衛生強市”目標的新時期,圍繞醫療衛生改革,東莞市衛計局2017年度的重點工作包括了取消藥品加成、建立分級診療、醫療資源配置規劃、建立區域性醫療中心、探索醫養結合、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
方澤槐特別提到,前段時間召開的東莞市護理學會學術年會上,一組數據顯示,目前東莞護理人才流失嚴重,事實上,高層次的醫療衛生人才同樣流失嚴重。方澤槐說,去年下半年,東莞市衛計局已經組織了11個小組走訪全市醫療機構與探訪醫療人才,目前,走訪情況已經形成了一個調研報告,接下來會按照相關措施做好留住人才的工作。
委員談醫改困境
一是醫院布局不合理,市級大醫院大而不強,而鎮街醫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設有大量低效、低水平、病人少的職能科室和臨床科室。
二是鎮街醫院歸屬當地政府管轄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一鎮兩制”:鎮區醫院自負虧盈,而社區醫院政府全包,讓二者處于惡性競爭和對立之中。
三是目前所有公立醫院管理人員都是上級任命,而且是終身制,只能上不會下,有的醫院正副院長間的矛盾尖銳,相互拆臺,拉幫結派,內耗非常明顯。
四是醫院崗位績效考評不公平、不科學,一線工作人員待遇常受不公平對待,影響醫護人員積極性,造成醫療高端人才大量流失。
2017年兩會熱點醫療改革解讀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為緩解這一矛盾,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泉州緊跟國家步伐,啟動了新一輪醫改,并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對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進行了綜合改革。
改革推進至今,泉州的公立醫院發生了哪些變化?群眾從中得到哪些福利?昨日,記者邀請市人大代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曾奕明,市政協委員、解放軍第180醫院院長董少良,市政協委員、泉州市第一醫院院長蘇智軍,市政協委員、泉港后龍衛生院副院長陳摩西四位嘉賓做客兩會工作室,一同探討“醫改”的相關話題,并就如何提升我市的醫療服務水平提出意見、建議。□記者 郭雅瑩 吳宗寶 游怡冰
“醫改”改變了什么?? 藥費變少了 醫院定位更清晰
記者:這些年的“醫改”,給醫院帶來的變化有哪些?
曾奕明:“醫改”的積極變化有很多。一是醫院的發展定位上,辦醫方向更明確了。“醫改”提出實施分級診療,我們的醫院主要定位于“急癥、重癥、疑難病癥;高端技術、新技術、特色技術”。二是醫院的管理上,機制更趨良性了。例如實施藥品和耗材零差價銷售后,醫院不需要通過開藥和大量使用耗材來獲得醫院日常運營所需利潤,而要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技術水平,提升服務品質。三是醫院的評價體系更科學,新的評價體系已經出臺,對于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起到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
董少良:解放軍180醫院第一時間投身“醫改”,可以說變化是巨大的,特別推行藥品和耗材零差價銷售后,我院每年僅藥品收入就減少7000多萬,此外,我們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也相應降低了,這就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蘇智軍:最大的變化的確是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零差價銷售上,僅去年,我們藥品支出費用就下降了5.8個百分點,節省了藥品費用7000多萬,為群眾減輕了負擔。“醫改”改變了許多醫護人員的觀念,使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
陳摩西:“醫改”實施后,隨著政府投入加大,基層衛生院不論在醫療設備配備,還是醫護人員的待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群眾對基層衛生院的信任度,也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為“分級診療”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醫改”存在哪些難點?? 醫療人才緊缺 醫生價值難體現
記者:改革推進至今,您覺得有哪些重點、難點?
曾奕明:目前“醫改”存在著不少挑戰,例如在學科建設、醫療設備、基本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上,還需要政府、醫院和社會共同克服。
董少良:“醫改”的難點主要存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醫療價格體系改革,即如何讓醫生的醫事服務費與勞動付出相匹配,充分實現的個人價值。另一方面是人事制度改革,如何突破現有體制,為真正實現醫生多點執業打下基礎。
蘇智軍:作為“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推動醫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們正在大力推動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中,單病種付費的病種數已經達到124種,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推進這項工作。
陳摩西:從目前來看,以往基層衛生院人才就緊缺,改革后實施分級診療,基層衛生院人員需求不斷加大,但又很難招到人才,導致出現嚴重斷層現象,使得群眾沒有辦法享受到基層衛生院的服務。
如何解決醫療人才緊缺?? 扶持特色學科 構建醫聯體
記者:長期以來,醫療人才緊缺是制約泉州醫療水平發展的一個重要短板,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曾奕明:人才隊伍建設非一日之功,我院歷任班子都給予高度重視,形成了較為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主要采用“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注重梯隊、優化結構;培養為主、引進為輔”等做法,取得較好成效,吸引了一大批留學歸國人才、博碩士人才加入我院,形成了以博士、教授領銜、以碩士為基礎的人才梯隊,為醫院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董少良:我覺得,相關部門可以整合部分資源用來扶持名牌科室或者重點專科,比如每年培育一批特色專科,以三年一個周期,為醫療人才打造專業平臺,形成輻射效應,以點帶面。同時,應該建立泉州自己的醫學院,為各大醫院輸送人才。
蘇智軍:培養專業醫療技術人才很難,周期很長。為了讓人才能在醫院里有進一步提高,我們開展了各種培訓、繼續教育、進修、學術交流,例如4年前啟動的百人培養計劃,當時我們遴選了150名醫療骨干,送到國內外最好的學科醫院進行培訓,目前已經有近100人完成培訓計劃。
陳摩西:我認為要實行醫聯體,更加重視基層醫療。通過醫聯體,整合省市級醫院的專業人才資源,通過加強培訓和“傳幫帶”,幫助基層培養醫療人才,強化基層人才力量。
怎樣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加強人文教育 優化院區環境
記者:今年,泉州衛計委提出要在半年內提高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對此,您有什么建議?
曾奕民:建議在院內成立專門的職能科室??服務中心。我院在成立優質服務委員會和改善醫療服務質量辦公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服務中心,該科室著重從在人文教育培訓、規范服務行為、再造服務流程、信息化建設、內部監督回訪等方面入手,多層面提升服務水平。
董少良:首先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人文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爭做“有溫度”的醫生。其次,醫院要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例如,病房設施盡量人性化。第三,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獎懲機制,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第四,加強信息化管理,通過建立醫療“云”平臺,整合醫療資源,讓患者享受更快捷、更方便的醫療服務。
蘇智軍: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方面,我院已經在增強門診技術力量、優化門診區域、強化窗口服務、增加志愿者服務、加強車輛管理、改善院區環境等方面作了許多努力,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建章立制,將醫療服務水平納入績效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陳摩西:對于基層衛生院來說,要充分發揮簽約家庭醫生的作用,要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增強群眾的信任感,讓基層衛生院真正發揮作用。此外,要注重中醫發展,充分發揮這部分中醫醫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