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農場副場長任職第一天,上午領導班子組織任職前談話、進行了宣誓,中午領導班子擺酒宴請新到任的副場長,副場長飲酒后當天下午便在賓館內一覺不醒。這一幕悲劇就發生在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鴨綠河農場事件教訓反思材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鴨綠河農場事件教訓反思材料1】
近年來,我國治理公款“大吃大喝”的現象并不缺少決心和文件,光遏制公款吃喝下發的文件就難以計數,但為何幾百個文件還是管不住官員的大吃大喝?
其實,筆者覺得,管住官員的“大吃大喝”亂象,關鍵看如何對待吃喝問題?官員有沒有決心、意志管住自己的嘴?首先,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包括官員)管住自己的嘴、鼻、眼、耳以及手、腳等器官及肢體是不成問題的,因為這些都長在自己身上,所有權、支配權都屬自己,別人誰也無法指揮與調度。因此,如果官員想管住自己的嘴是毫無問題。比如堅決不吃某些人的吃請,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在現實生活中,讓官員管住自己的嘴,做到不參與有損于黨和政府形象、敗壞黨風政風的豪華盛宴、大吃大喝,或者是別人另有所求的賄賂宴請,這本是官員的約束范圍內,沒有什么課質疑的。然而對這一點,若從人的生理本能來講,要做到也確實有一定難度。因為,誰不愿意吃白米干飯、雞鴨魚肉而甘愿去吞糠咽菜、吃草根樹皮?若將兩者面前,除非傻子才選擇后者。作為特殊人群的各級官員在現實生活中都面臨著這道選擇題:是僅僅滿足自己的生理本能及私欲而其他一概不管不顧,還是以共產黨人的立場信仰為重而甘于清貧、生活儉樸?
毫無疑問,在這道選擇題前,很多公職人員都選擇了前者,以致無視中央八項規定而頂風違紀,繼續大搞“大吃大喝”,受到應得的處罰,也是咎由自取。
官員“大吃大喝”的背后,隱藏的是作風之垢。這樣的詬病不會自愈,只有靠強有力的制度和監管才得以改變,如今中央禁令亦不能將其徹底清除,由此可見,力度還須進一步加強,制度還須進一步完善,“緊箍咒”還須常念不止,讓那些不知所謂的官員嘗一嘗頂風違紀的嚴重性,讓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鴨綠河農場事件教訓反思材料2】
人們送禮、請客的熱情以及智慧,還有某些官員收禮、吃喝方面的智商真的是不可小覷。早在前幾年,就有報道說“高檔會所藏身公園”,“官員組團出國游,藏身學生參賽隊”。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新華社記者發現一些高檔別墅被改造成私人會館,一到節假日就“高朋滿座”,其中不乏領導干部,還發現購物、唱歌能開辦公用品發票,禮品衍生“定制版”,這其實都不出人意料。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官場中的不正之風和某些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并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形成的,改變起來自然不是易事。我們欣慰地看到,無論官員腐敗享樂穿上“隱身衣”,還是躲進“青紗帳”,一經發現都會被嚴厲查處。但也擔心那些潛伏得更深的、沒有被發現的,是不是存在“漏網”的可能?
要讓貪腐享樂官員無處遁形,首先需要的就是把“鼓勵群眾隨手拍”發揚光大。從現在的情形看,既然一些活動藏進了高檔別墅、私人會所,那么“外圍群眾”想要隨手拍恐怕全無機會,所以還需要相對豐厚的獎勵,來刺激這些地方的保安、廚師、服務員,讓他們愿意舉報、敢于舉報。或許,只要公布那么一兩起“內部群眾”舉報的案例,大多數官員就會心存疑忌了。
據報道,某些KTV唱歌的消費竟然還能開出辦公用品發票,這就需要工商、稅務等部門嚴查嚴管了。今年3月,針對一些奢侈品店賣名表寫成辦公用品的情況,上海著手試點實施發票編碼化開具??任何貨品以后都無法開出籠統的“辦公用品”名稱發票,因為開具發票時,即使要開“辦公用品”,也必須要選擇“辦公用品”目錄下的子目錄內貨物具體名稱。類似的辦法,顯然應該不斷地完善、推廣。
各種“技術防范”雖然必要,但也有可能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圈,所以,要避免官員發揮“聰明才智”躲貓貓享樂、收禮,最根本的恐怕還是要管好兩樣東西:一個是錢袋子,一個是印把子。
管好錢袋子,意味著嚴管公款、嚴格報銷制度,把“小金庫”查清楚。如果不合規矩的公款支出一分錢也報不了,那么官員想吃喝,就只能自費了。至于“辦公用品”,除了嚴格預算、設置上限,也可以通過“公務卡”等方式來減少現金流通,避免想在哪兒花就在哪兒花的情況。
管好“印把子”,就是要進一步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倘若各種決策、招投標都在陽光下運行,一把手說了也不算數,權力被戴上了枷鎖,在眾目睽睽之下行使,那么官員即便收了禮、吃了請,恐怕也辦不成事兒。長此以往,定制禮品巴結官員、請官員大吃大喝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總之,官員享樂躲貓貓的情況既說明反貪腐的力度已經讓某些人收斂起來,也說明接下來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追擊、抓住病根,官場的風氣才能進一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