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征文范文1
自從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以來,我始終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當我發現并閱讀到《中國教師報》這份屬于教師自己的報刊時,更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前不久認識了《中國教師報》。一次學校召開每周例會后,本校語文組教研組長叫住我,讓我寫一篇有關《中國教師報》的文章。我一聽傻眼了,還有這份報紙?我可從來都沒聽說過。她讓我去網上看看。
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我靜下心來,在網上找到這份報紙讀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悅之情。這份報紙果然是一份“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們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們這些廣大教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工作,真實的教學,切實貼近我們的實際。許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為一線教師中的一員,這樣的報紙讓我感動既親切又感動!
它親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給人一種極其的親切感,站在教師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反映了我們這群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工作動態:我們的教與學,我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通,我們的對話,我們對教育與教學的反思、總結。它感情真摯,貼近現實,反映了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我們一線教師對自身生存狀態與權益的關注,對教學、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對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時代氣息,它緊跟我們當前教育改革大趨勢,緊隨對如何提高教師素質,如何加強繼續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對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基礎教育、教師教育等熱點焦點問題都有不同的切身體會與獨到見解,讀后令人頗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還具有科普性與知識性。它促進我們對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與提升,促進了我們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以其為參照物,從他人的實踐與總結中,我們不斷汲取有益營養,獲得更多的教學理論與間接知識;同時,以其為參照物和理論指導,它促使我們從自身實踐中尋找不足,形成從理論指導實踐的回歸,向其看齊,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
《中國教師報》幫助了我,也改變了我。教育不能沒有愛,但真正做到以愛育愛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時在課堂上看見學生交頭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來的無名火躥上來,很沖動,忍不住想發火。可是我讀了《中國教師報》后,讓我改變了以前的急躁和沖動。以前我很容易對學生生氣,總是埋怨學生不好管,感覺自己容易激動,也很消極,覺得煩心事兒很多。通過學習,我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改變,雖然偶爾還會動怒,但我已經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了
我想,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們猶如散落在沙灘上的一枚枚可愛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如果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美麗,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著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愿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愿《中國教師報》越辦越好,真正成為每個教師的精神家園!
中國教師報征文范文2
中國教師報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識不到3年,但我們已交情莫逆。
20年10月,我去石家莊參加中國教師報河北省推介會。當時覺得這只不過是一個廣告性質的見面會,局長吩咐我去應付一下。會議議程非常簡練,沒有夸夸其談和長篇大論,更沒有一個領導講話超時。看著會上發給我們的樣報,聽著各級領導的講話,不知不覺間會議按時結束。我開始感覺這份報紙的不一般,并漸漸收斂了自己的“吹毛求疵”。
返程路上,我認真研讀會議資料里的《中國教師報》,覺得這份報紙就像我的朋友。隨后的幾次投稿,葉飛站長都會親自打電話給我,告訴我稿件的優缺點和修改方向。看慣了頤指氣使、拿腔作調小報記者的作風,我覺得中國教師報這個朋友我是交對了。我對她開始刮目相看了。
隨著幾篇文學稿件和教育論文的發表,我和葉飛漸漸熟悉了,于是,有了為獻縣教育做點兒有意義的事情的想法。
在201年全省通訊工作會上,我找到了合適的機會,在會上,中國教師報發出了“以閱讀促進教師成長”的倡議,并向農村教師贈送了一批教育書籍,鼓勵教師進行閱讀、反思、交流。回來后,我立刻著手進行組織工作。考慮活動的總體設計,遴選學校和教師,對稿件真偽進行甄別,忙得不可開交。兩個月后,稿件見報了,承辦學校的校長和發稿教師歡呼雀躍,我縣作為當時承辦這一活動的全國唯一縣級行政部門,還被解成君編輯以編者按的形式進行了肯定。先前的所有勞累和煩躁一掃而光,我終于為獻縣教育做了一件事,為中國教師報盡了一份力!
隨著我縣對中國教師報的了解,全縣各校開始踴躍訂閱,并開展各種形式的讀報用報活動。每逢投遞員來到學校,最先被“搶”光的就是中國教師報。校長們都說這份報紙訂得太及時了,太有價值了!
兩年來,我又接觸了《中國教師報》的幾個編輯老師,他們讓我享足了“孟嘗君客我”的待遇。因為中國教師報,我戒除了以前的妄自尊大和趾高氣揚,幾近泯滅的教育理想復活了。
201年7月初,我有幸參加了香山會館的開館儀式,并引導全縣教師加入“香山會館?讀者俱樂部”,收看李炳亭主任的課改視頻報告。7月底,在我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有幸邀請到雷振海總編和“課改中國行公益宣講”專家團來我縣進行課改宣講,全縣六百余名骨干教師聆聽了教誨,開闊了眼界,明確了課改的方向。會后,雷總編握著我的手親切地說:“陳楓,干得不錯!”
在我心里,中國教師報像個俠士,扶危濟困、雪中送炭;如同諍友,摯語諍言、心心相通;是我兄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更如一處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我能時時感受職業的榮耀,快樂幸福地成長。
中國教師報,我們的圖騰,有你,我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