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征文【1】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奇,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歌聲激蕩著我的青春歲月,那時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師職業,希冀成為歌中那美麗的角色。于是,懷揣著滿腔熱情和赤誠,來華模中學,登上三尺講臺,圓我的教師夢。工作不滿兩年,在我們的華模,我不僅深深感受到為人師的艱辛和壓力,更多的還是艱辛壓力背后那無法釋懷的平凡和奉獻。正像歌里所唱,"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奉獻,擦去的是名利。"
身為教授的當代作家賈平凹有一幅對聯時時鞭策著我:百無聊賴何為教,一事無成怎做授。21世紀,*教師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來,兩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輕實則重的"師德".
如果說,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那么師德是教育的光輝;如果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師德就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人梯,給求學的攀登者以無窮的幫助;師德是綠葉,襯托著千萬朵桃李之花盡情地開放;師德是渡船,搭送著求知者駛向成功的彼岸;師德是彩虹,是驛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為什么成為一名教師,我要做一名什么樣的教師?這是師德的實質。在物欲橫飛金錢至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金錢趨之若騖。人們總以一種功利目的看問題、做事情。而教師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現出幾許平淡,原本就與世風格格不入。有人這樣形容教師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辦事遭人冷淡,就像蠟燭,一生半明半暗。這種平淡與膨脹私欲的碰撞使污濁之風吹進了這方凈土,凡事講究利益,對付出片面地衡量回報,當學生不滿其意時,浮躁草率地敷衍應付,甚至粗暴極端地蠻橫處理。這怎與 "教師"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讓"師德"這沉沉的詞語所承受得了啊!
也許大家都有與我類似的經歷和感受,當我們挑燈苦熬,精心備課,辛辛苦苦傳授學生知識,有時卻發現他們的熱情不高,眼神不夠渴望;當我們認真投入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卻發現這些調皮個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經,我的心一點點冷卻下去,甚至有說不出的惱火、傷心。但幾乎與此同時,這些孩子又能表現出讓人欲罷不能的欣慰和感動,又一次次地溫暖我的心田。一次,上自習,我剛坐到講臺上,一位男生緩緩走上來,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末尾還附了一張精美的笑臉的小貼圖。一時間,一股暖融融的東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種欣慰?一種感動?說不清楚。我微笑著說:"老師早忘這事了,你以后課堂上要注意紀律啊!"霎時間,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驚詫和欣喜,他離開時,那眼神像是把我當作他一個親切的朋友,再后來的課上我感覺他聽得更專注了。
也許大家都曾遇到過類似的事情,身為*的青年教師,與這些少男少女相處,你會漸漸感覺到他們的獨特的被賦予*特征的個性,也許他們的言語和表現少不了幾許執拗、鹵莽;也許他們的思維和行動欠缺幾分理性和沉穩,但只要用心發現,他們其實很想與你接近,他們以獨特的方式渴望著你的關注,企盼著你的關愛,在意你的關懷。如若身為教師的你忽略了這一點,縱然你有高深的學識,耀眼的才華,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化解這一叉的奧妙,便是"師德"中的一個字??愛。
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與眾不同,它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母愛容易出現溺寵,友愛重在禮尚往來,情愛少了幾多嚴謹。而師愛是嚴與愛的巧妙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主動積極的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的愛不會付之東流,我們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講臺是我們思緒縱橫的絢麗舞臺,它面對的是將來的桃李滿天下;明凈課堂有我們燈火闌珊的徹悟境界,那里寫滿了學生點點滴滴的成長、充實。
當我在課堂上傾心投入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時候,當我和孩子們在辦公室敞開思想促膝談心的時候,當我在節日里收到學生溫馨的祝福和問候的時候,當我看到學生的成績明顯進步的時候,我和許多老師一樣,體會到了付出后的歡樂,這是教師所特有的快樂。擁有這些,我并不艷羨萬貫錢財,因為這是很大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物欲橫飛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凈土,安于三尺講臺,用愛寫好"師德".
師德征文【2】
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人生有夢,行在當下",意在告訴孩子們,你的人生夢想是要從現在開始踏踏實實去為實現你的夢想做準備吧。而我今天闡述的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就是我們的夢想,而教育就是今天在書法比賽中給了落后的他一個鼓勵獎,他回饋了一個靦腆的笑;教育就是解一道方程題錯了改錯,再做又錯,反反復復仍在堅持著讓他改錯;教育更是那個課間站在角落悄悄提醒著她學習要把握住課堂才能有效果的……教育就是在這樣無數的小事中,在一點一滴中滋潤進孩子們的心里。
在我從教的十三年里,記得開始的幾年我都把"每一堂課能教會孩子學數學、學方法"作為我的"教育",而今我又已當了五年的班主任,我對"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真的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讓他們學習知識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但讓他們學習做人,并且具備一些優秀的品質比這更重要。今天我就講個故事來說一下我的"教育".
記得初一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女孩叫"馬文亞",她相貌平平,也不善言辭,是一個很樸實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個學習成績好,不讓人操心的孩子。我在手忙腳亂中很快度過了初一的第一個學期,快放寒假的時候,有個老師問起她學習怎么樣,說他們是親戚,女孩的家在鄄城路上馬莊,離南校區有近二十里地。我一聽,心里一驚,一個十二歲的女孩,每天往返四趟,也就是一天的行程近八十里地,在我的印象中那個冬天很冷,也下了一場大雪,但她從來沒有過遲到的現象,也從沒有在她臉上看到過愁容,一切顯得那么平常,她的從容更讓我看到了她可貴的品質:堅韌。于是新學期我就組織了第一個班會:你看到她了嗎?我把她的故事告訴同學,并請同學觀察你周圍同學的閃光點。孩子們聽了她的故事,在這樣一群嬌生慣養的孩子中,身邊的她就成了他們第一個榜樣,我知道大家很佩服她,但我也要大家知道其實困難就像馬文亞同學回家的路,可能漫長,但在每天的堅持中都可以克服它,堅強并且要有韌性去面對困難才是最重要的。后來,我發現兩個家庭有困難的孩子也悄悄抬起了他的臉,目光中有了更多的堅定,我知道堅韌已經在他們心里扎下了根。
人都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大愛無痕,我相信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中真正發揮作用的。"做好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無止境的追求,而夢的開始就在當下。
師德征文【3】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師德是教育事業的靈魂,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教師。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總樞紐,也是搞好教育戰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怎樣樹立新時期的師德形象,已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重要難題。
一、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差異教育。
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要開展差異性教育,如果教育教學一成不變,那么我們在面臨變故時就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我對13級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班同學印象深刻。這個班情況比較特殊,他們是全班同學在大二第二學期時"義正言辭"的寫留校申請,"言辭懇切""深明大義"的要求在第五學期全體留校實訓的,其最初目的是為參加2015年12月份的報關水平測試,也為了更好地找到對口工作而開設的實訓班。
但是天不遂人愿,當年的報關考試一再起波瀾,從更換考試內容到變更考試發證機構,總之那次報關考試出現了眾多波折。期間留校實訓的學生們心情也是大起大落,這些不可抗力因素徹底摧毀了同學們脆弱的內心。具體表現為:
原本大家都對13報關班寄予厚望,讓全班留校實訓,也是為了讓學生們在步入職場前多積累專業知識,多增加專業競爭力,目的是為本專業學生就業提供大力支持。但是一學期下來,愿望都是豐滿的、現實多是骨感的,留校實訓開設的專業課程對學生來講,一些基礎知識本應該是了然于胸的,可是現狀卻是由于考試一再變更,學生心思不在,導致舊知識學起來像新知識、新知識學起來更困難。
更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好像早已經磨平,我的總結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叫"特能學",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是抱著"我們不愛學習知識,我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的態度來應付資格證考試,這就導致老師上課無奈、學生上課難受、最后考試難過、就業情況難看的局面。我靜下心來挖空心思的分析,今后報關實訓班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堅信前途是光明的。為什么我有這樣的自信,請聽我下面的分析:
是不是所有報關專業的學生都會走上以上所說的"不歸路"?是不是所有報關專業的學生全部都會"不出意料、不負眾望、不足為奇、不卑不亢"地對專業學習置之度外?
當然不是!
我在面對14級報關專業的學生講授《報關實務》時,我就做到了:不論是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還是學生們的聽課狀態、或者是學生們對課程以及相關考試的關注程度、學生們參與報關相關競賽選拔與資格證考試的熱情都遠遠超過13級,讓工商系所有的任課老師都大吃一驚、刮目相看。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為何兩屆相同專業的學生對于基本相同的課程表現如此天差地別?我總結一句話是:只要學生對專業課更用心,老師就會讓專業課更走心。如何實現?
我是14報關班的輔導員。本班學生共47人,是工商系人數最少的班。我調查如下:班里第一志愿即選擇報關專業的學生不足10人,高中時期學習理科的學生也不足10人,高考英語成績有90分以上的不足3人,大多數學生是調劑進來的。
針對這一"慘狀",我做的第一點是"造勢"!當時入校專業介紹是我卯足了勁吆喝的,用"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心理先讓學生對本專業不至于排斥。
第二點是"灌輸",大一一學年,經過和多位專業基礎課的老師們溝通,大家都很努力地對學生們進行"威逼利誘",讓47個人意識到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是本班輔導員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每次都如幽靈般揮之不去的在耳邊、在班會、以及與學生們見面的每個機會中都是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絮絮叨叨、連哄帶騙地告知學生大二要開設的《報關實務》課不僅重要,而且困難,但是必須學好!
第三點"天時地利人和",勢造完了,鑼鼓點響了一年,大二終于見"真佛"了,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沒有琵琶半遮面".一周六節,這樣的一門專業基礎加專業核心課程在開課第一節我說的是"本課程是三年后拼工作的硬課","企業在招聘時都指著這門課的成績選拔",其實這其中夸張成分較多,但從我這個即是輔導員、又是專業課老師、還是專業負責人的口中說出,47個學生不得不信。結果就是一周六節的多媒體課程,每次人數全勤、大家爭著坐前排、還要占座、排排坐,特集中。
分情況對待學生教學效果顯著。不論是"IECC"報關網絡大賽的選拔、還是報關省賽、國賽的培訓和選拔、14報關班以47個人的最少人員班級搶占了絕大部分的名額。"IECC"大賽經過兩輪選拔后,工商系共參加37人,14報關班參與人數為24人。從去年12月份開始的報關省、國賽的選拔賽,參與培訓和三次選拔考試的全系48人中14報關班占了25人,三次考試后選出的前20名中14報關班占據了13人。這些數字徹底改變了報關專業學生不喜歡專業課、不愿學習的歷史,也顛覆了以往參加報關大賽只能從其他國貿專業等入校分數較高的學生中選拔的傳統。
另一效果是,14報關不僅針對報關專業課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而且面對相關的專業資格證書的考取也是信心滿滿。例如舉行的"外貿業務員"資格考試是國貿三個專業的學生們的額外鼓勵性質考試,通過我的鼓動,在全部報名人數是26人的考試中,其中22人來自14報關班,讓組織考試的老師都驚訝不已。
綜上所述,如何讓報關實務和報關基礎與技能這些枯燥無味、厚重無比的專業課成為"走心"的課程,能夠真正鉆進學生們的"心縫"里,不能只依靠上課期間不厭其煩的重復其重要性,要讓47個人從內心的接受慢慢變成學習的習慣,當習慣了本課程的"難",也就習慣了本課程的"重".做到以上三點,回頭再看成績雖有,可是我也不禁有所擔心,用了兩個學期打基礎,一個學期的"高壓"政策,才讓班上一半左右(25人左右)的學生對報關專業有興趣,但是這些興趣會持續多久?到大三實訓時,或者面臨就業時,又有多少學生可以一如既往的愛著這個專業呢?這一問題,還需時日繼續探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