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教師交流需要教育、人社和編辦部門一致批準,今后教師將從“學校人”變成“系統人”,教師交流將更加順暢。昨天,市教育局、市編委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青島市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教師崗位將實現“人社總量控制,教育動態調配”,這在全國尚屬首次。新規從昨天起開始正式實施。
公辦教師“縣管校聘”
去年教育部、省教育廳出臺了推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相關意見,目的是通過校長、教師輪崗交流的常態化,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部首次提出了要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促進教師資源合理配置,就要推進“縣管校聘”的管理改革。市教育局副局長張錫科表示,去年我市已經全面啟動實施了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工作,因為在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為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深入開展,創造教師交流輪崗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保障教師交流輪崗工作長期、平穩、有序進行,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教育局、市編委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出臺了該《意見》。
適當向薄弱學校傾斜
一所學校有多少老師編制,多少正高職稱、多少副高職稱教師崗位這些都是有嚴格的數量規定,一名教師要實現職稱晉級前提是高一級職稱有空位置,教師交流時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張錫科表示,要安排一位名教師交流到一所相對薄弱學校,但這所薄弱學校沒有適合這位名師的崗位,交流就無法進行,“所以這次《意見》最大的亮點是教職工崗位將實現‘人社總量控制,教育動態調配’。 ”張錫科說,這在全國都是首次。
《意見》規定,我市建立區域內中小學教職工崗位“總量控制,動態調控”機制。即教育行政部門在人社部門核定的崗位總量內,按照教師編制及師資結構等情況具體分配到各學校,并根據教師交流輪崗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崗位數量。在分配專業技術中、高級崗位時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適當調整農村、偏遠地區中小學和薄弱中小學中高級職稱崗位設置比例。
“比如之前一所學校高級職稱崗位數量固定是3個,但這所學校比較薄弱,將來教育部門就可以給這所學校設4個高級職稱崗位。”張錫科說,只要保持區域內總量不變,各個學校的崗位數量教育部門可以調配,“一所學校高級職稱崗位多了,會吸引教師到這所學校工作,也可以吸引優秀教師到這里交流,畢竟職稱直接決定了老師的發展和收入。”張錫科說,學校教職工崗位設置由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配是確保教師交流輪崗政策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教師編制也動態調整
同理,一所學校的教師編制數量也是限制教師交流的一道障礙,現在教師招聘大都是退休一人招聘一人,一個蘿卜一個坑,特別是農村學校老師平均年齡較大,沒有空余的編制招聘新教師,《意見》出臺后,這一困境也將得到緩解。
據介紹,我市還將建立區域內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控”機制。機構編制部門會同財政、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生源變化和教育教學改革需要,定期核定教職工編制。對學生規模較小的村小、教學點,按照教職工與學生比例和教職工與班級比例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按照班額、生源以及師資結構等情況具體分配到各學校,實行動態調整。對教師的補充,按照“退補相當”原則,確保中小學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課程。對于參與交流輪崗的教師,教育部門可在交流結束后,將教師交流情況及時送到編制部門登記備案辦理出入編手續。
教師聘任“能進能出”
《意見》規定,教職工聘任將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在教師招聘的入口關,進一步落實學校的用人自主權,擴大學校在教師公開招聘工作中的參與權、話語權、決定權,積極推行面試前置方式招聘教師。
張錫科說,今后在教師日常管理方面,我市將加強對教師的考核管理,落實好聘任合同管理,將考核結果作為調整崗位、工資以及續訂聘用合同的依據,對不能完成工作任務的人員要進行轉崗或低聘,真正建立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性用人機制,激發中小學人才活力。
在教師的出口關,對年度考核被確定為不合格等次的教師,學校可以調整其崗位,教師無正當理由不同意變更崗位的,學校有權按照規定的程序解除聘用合同;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合格等次的,解除聘用合同。
另外,《意見》強調,教師交流輪崗體現“雙向選擇,突出重點”,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體現雙向選擇機制,既尊重教師的個人訴求,又保障學校的用人自主權。要求從學區內輪崗交流開始,逐步向全域推進,重點鼓勵優秀教師向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流動。
此外,學校制定的教職工競聘方案、考核辦法等,須經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對聘任和考核結果,須公示7個工作日以上,充分保障教職工的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完善人事爭議仲裁制度和教職工維權服務機制,讓教職工有充分、暢通的訴求、維權渠道,堅決查處違規行為,保障教師合法權益。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依法保障教師待遇,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