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心靈點滴,感觸頗深。將來的醫學生要做的不僅僅是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靈,下面思而學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心靈點滴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心靈點滴后感范文
上周我科醫護人員陸續利用休息時間觀看了《心靈點滴》這部電影,觀看后大家感觸極深。
故事情節圍繞著對待病人的兩種治療態度的醫生的故事展開敘述。一開始就以獨特的敘述開始 用一個精神病人自己的體驗來增強電影的說服力 ,只有體會過“病人”,才能真正做好“醫生”, 電影中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只有人類才會互相殘殺!
主人公亨特?帕奇?亞當斯,代表的是不僅僅關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給病人帶來快樂,帶來心靈上的安慰具有人文關懷的一類醫生;另一類是以華克院長為代表的自認為高高在上以傳統的治療方式對病人進行治療的一類醫生。在帕奇與華克院長的一次次爭執中,我看到了一個好醫生身上所擁有的三樣法寶:熱情、微笑、信念。 《心靈點滴》中,帕奇主動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幫病人們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了病人。在他的世界里,我看不到被動的做法與消極的情緒。他主動幫室友如迪驅趕幻想出的松鼠以讓如迪敢出去上廁所;他主動與病人瑪姬打招呼并與之握手;在華克院長的再三勸阻下,他依然去醫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現出的是固執行為,然而,這是由他內心的熱情以及對病人的愛的驅使所產生的崇高行為。對帕奇來說,熱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在他的熱情之余,他給病人帶來了快樂,成為了他們最要好的朋友。這樣一來,他不僅幫助病人避免死亡,更重要的是增進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然而,我們自己所處的環境,類似于帕奇內心充滿熱情的人已經鳳毛麟角。我們的生活中,熱情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不希望別人以冷漠的心對待我們,我們就必須先用自己的熱情溫暖融化別人心中的冰。對一個從事醫療服務行業的人群來說,熱情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熱心、樂觀、能夠幽默大家的人,對于這樣的人生我們其實是很向往的。奉獻他人娛樂自己,像這種很有魄力的事情我本人覺得能做上一件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們醫務人員應該很用心的學習怎么與病人相處,怎么幫助病人,讓病人快樂。這不只是來源一個作為心理醫生的責任感,最根源來自對社會的感情,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以醫者仁心來對待病人。 主人公帕奇先生以先驅者的身份提出了醫生應該治療人,而不是疾病。他堅信,同情和心靈相通對醫生來說與靈丹妙藥和技術進步一樣重要, 作為一名醫者像帕奇先生那樣對待病人的做法是真正符合我們醫學人道主義的做法。他能夠真正關心病人的內心感受,讓別人從心里感受到溫暖,真正把醫學的真諦融入了治療之中,真正體現出了醫者的崇高和圣潔。他不僅僅是為了治病而治病,而他更關注的是人,是為了治人而治病。
朋友們,同事們,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是否應該深刻地意識到,將來的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靈呢?像影片中說,增進生活品質,或許很多病癥,現在醫學還無法治愈, 但作為病人,最想得到的是心靈上的快樂, 如果藥物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請用我們善良、仁慈、幽默的心靈去溫暖他們,真正地做一名幫助病人心靈的衛士吧!
篇二:心靈點滴后感范文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校園組織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我們觀看了電影《心靈點滴》。
劇中派奇(威廉羅賓斯飾)反對傳統醫界那種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態度,他認為惟有多和病人溝通才是成為好醫生的不二法門,所以他常跑去醫院和病人互動,但也因此成為了醫院的問題人物,但事后也證明,許多醫院無法管理的病人,都能受到派奇那股熱情感動而努力活出自己。
派奇心儀的女主角是同班同學,但課業上的壓力,加上派奇總是和她?聊一些非課業上的東西,讓女主角覺得派奇在浪費她的時間而很討厭派奇,但漸漸地,她了解到派奇不只成績優異,而且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愛心和遠大的理想抱負?「成立一個讓病人充滿歡笑的醫療環境」。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因為他沒有注意那個精神有問題的病患,加上女主角的視病猶親,讓她獨自走進病患家?而慘遭殺害,因此而讓派奇心灰意冷一陣子,差一點放棄理想。
所幸,生命的無常,可貴的便是它讓人絕望的同時,它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自責難過到曾經也想輕生的派奇,終於在山頂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樂的信心和勇氣。
他堅信,醫病之間也是一種人際關系,不應該照著傳統教科書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貼切相連。所以醫生不該只是躲在象牙塔?做實驗,或是開藥動手術,而是要?早地學會和人相處,學習傾聽和交談。
同時,在他的定義中,醫生就是廣義的助人者,而所謂醫療行?,要治療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人。
對抗疾病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對待病人,抱著互助?濟的精神,則幫助病人,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片尾敘述這位派奇醫生在電影拍攝結束?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醫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醫生,正排隊?備加入他的行列。
這部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篇三:心靈點滴后感范文
當前幾年充斥在我們周圍的醫患問題,發生的越來越頻繁了,有誰曾想到醫生這個神圣職業的初衷在哪里?我們無法避免死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坦然面對,心態平和的接受死亡,避免身心的煎熬和折磨,而這一切過程的殺手是冷漠。我們付出的快樂永遠比從中得到的要少,經營快樂是項穩賺的營生。用微笑點燃人性中的善,再用善去延續人類間的愛。不要將救死扶傷看成是醫生天經地義的責任,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幫扶他人的惻隱之心,那是凝聚國人的維系,不該忘記。
許多人在問一個問題,對于病人身體重要還是精神重要?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如果你是牧師,你也許會回答當然是精神重要,人早晚要死,所有的人都會是同一個歸宿??死亡,你會教導人們不怕死,去勇敢坦然面對死亡,你會承諾他死后為他祈禱讓他上天堂。而如果你是醫生,你會告訴病人,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如何避免死亡,你也會承諾病人挽救他的身體。那么如果一位醫生同時他也是牧師,他會怎么做呢?《心靈點滴》中的帕奇亞當斯就是這樣一位醫生,一位牧師,以提高病人生活品質的治療理論,引起了一系列的故事。
在帕奇亞當斯的理論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傾聽。傾聽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故事,傾聽病人的夢想,慢慢地你會發現病人不再是向你抱怨,不再是消沉的看待現狀,不再是恐懼死亡。你會發現他們更多的是向你傾訴,傾訴他們的故事,甚至傾訴他們兒時的夢想。而那些傳統觀念的醫生,只知道病人如何抱怨,因為不愿傾聽,所以他們聽不到心聲。每一個人都有故事,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不是因為他們病了他們就沒了夢想與愿景,生病只是他們生理上出現了故障,而非他們失去目標與夢想。永遠要銘記我們都是人,不需要有任何修飾的前綴詞,我們不僅是醫患的關系,我們可以是朋友,坦誠相告的朋友。而電影中只有這位尚未是醫生的帕奇亞當斯在傾聽,不是只有他懂,而是其他人都以同樣的理由??救更多的人,而拒絕去傾聽病人,在他們傳統的觀念中,學更多的醫學知識,掌握更多的實驗操作便能妙手回春挽救生命。他們在電影的設計下形已麻木,心被麻醉了。而帕奇亞當斯在精神病院的經歷,讓他學者去幫助別人康復,這給他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滿足感,自豪感。他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他選擇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他用感情轉移的方法,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幽默,去給病人帶來快樂,帶來生活希望,即使飽受舊制度的阻擾。
看看我們今天,同樣不是這樣嗎?之所以如此多的舊思想揮之不去,就是因為它們有一大批維護者??人。人們不愿意打破幾十年的制度,不敢推陳出新,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淘汰,所以人在面對私利的時候,公正與公平已不能左右他們的觀點與決定。
我想,醫生護士們應該學會去傾聽。傾聽別人,對自己不是壞事,也并不需要你太多的時間,因為那本是你的工作,為何不能以一種更融洽更價廉的方式去治療疾病。(據研究表明,情緒低落容易引發疾病。)
在《心靈點滴》中開始階段,帕奇在精神病院與自己的醫師談話中,他說他叔叔來看他他會心情好些,原因是他叔叔愿意傾聽他講話,而諷刺的是當時的這位醫師正在調著自己的咖啡,根本未在意自己的病人。
而現在我們的病人在進入醫院,所處的環境更是糟糕,其實我們在誤會病人,我們以為他們會因病而很消極,不,不是,他們在踏入醫院之前,即使在這醫院病床上,他們同樣有目標,有夢想。即便生命垂危,他們也很坦然,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們哭著來到世界,然后笑著離開世界!彼栽绞桥R近死亡,他們更是安然達觀。有時候我們靜下來細想我們能做的,需要做的僅僅是傾聽他們所走一生的經歷,分享他們的故事和夢想。我們醫生不必以嚴肅不茍言笑來展示自己對醫術精益求精的追求,一個微笑,一聲名字的召喚,我們便能讓病人報以同樣的回應,給別人微笑也是給自己微笑,給別人尊重同樣也是給自己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