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思而學教育網整理了《人民的名義》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一】
《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精彩紛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擊中了反腐敗的社會心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反腐畫面,正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斗爭的藝術再現。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紀委接受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后,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某副市長貪腐金額高達6.44億,而該省最貧困的9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加起來才只有6.07億元……腐敗分子制造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腐敗事件,正如編劇周梅森所言,“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于這樣的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內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干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干這么多的壞事,就自己感覺到自己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么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是大多數落馬官員的心聲,但到要承擔后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后,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平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一家不圓”,權力帶不來幸福,金錢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獼孫散”。
如今,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改變。“老虎”“蒼蠅”一鍋端,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以人民的名義,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后,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認識的轉變,幫助我們清理劣幣驅除良幣的政治生態,為黨增添了無窮生機和活力。正如周梅森所說,“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系,讓能干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制度建設和信仰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二】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說,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
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面,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通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臺的重要內容,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斗爭的藝術再現。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央紀委接受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后,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少數人的腐敗行為,甚至讓編劇周梅森感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于反腐實踐的影視劇,可以讓觀眾對反腐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干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干這么多的壞事,就自己感覺到自己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么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這是落馬官員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但到要承擔后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后,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平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帶不來幸福,不義之財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猢猻散”。
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起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后,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說,“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系,讓能干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于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的政黨來,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