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生動揭示了“小官巨腐”的兩面人生,也讓觀眾聯想到某些貪腐官員的真實案例。下面是《人民的名義》觀后感,快來圍觀吧。
2017湖南衛視《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一】
《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播出,李路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這部劇能讓人們看到人性的溫暖、正義的力量,為預防腐敗提供鏡鑒。
“我們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反腐生態”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反腐既是國際關注焦點,也是國內民心所向,波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強前所未有。”李路說,《人民的名義》打破了多年以來反腐題材影視作品沒有跟上現實的尷尬現狀。
編劇周梅森曾執筆《人間正道》《絕對權力》《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但在《人民的名義》之前,他已封筆十年。
“在這個高壓反腐的時代,我和編劇都醞釀已久,有很多話要說。”李路說。
劇中共有三條敘事線索:一是檢察機關辦理重大腐敗案件,揭露腐敗對人民的傷害;二是政治線,展現被卷進腐敗案的各級官員的斗爭;三是人民線,講述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大時代下的種種遭遇。
李路表示,這三條線涵蓋了從高層官員到普通百姓,不僅首次讓副國級貪官出現在熒屏上,延伸了反腐劇的深度,還表現了市民、官員、知識分子、商人各色人等,如同一幅當代社會的《清明上河圖》。
“我們要還原一個真實的反腐生態。”李路說,“避重就輕、模棱兩可是拍不出好的反腐劇的。”
在他看來,該劇揭示了當下反腐斗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以積極姿態對反腐斗爭進行了藝術表現與思考。
“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銹的零件、患病的器官拿下來,更重要的是找到致銹的原因、病灶的所在,從而正本清源,創造清明的政治環境和執政生態。希望《人民的名義》在這場移風易俗的大變遷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李路說。
“反腐劇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給大家以警示和啟發”
某部委項目處處長,衣著樸素、家中簡陋,每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他另一處隱蔽的豪宅里,卻藏著2億多元現金,塞滿了櫥柜、床板、冰箱……
《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生動揭示了“小官巨腐”的兩面人生,也讓觀眾聯想到某些貪腐官員的真實案例。
李路認為,藝術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對現實素材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藝術加工。“劇中確實有不少情節是借鑒了現實案例,但是反腐劇不是為了展示腐敗,而是為了反映腐敗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傷害,給大家以警示和啟發。”
李路介紹說,劇中體現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蠅、打虎、海外獵狐等均有折射。“現實中已經披露了這么多大案要案,觸目驚心,我們要用藝術手法探索腐敗成因,為預防腐敗提供鏡鑒。”
該劇播出后,關注度和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不少觀眾表示被劇情和細節“圈粉”。李路透露,劇組為追求“真實”頗費心思,比如為了貼合政府官員的辦公環境,劇組在當地賓館取景拍攝,家具陳設都經過精心設計,既不能超標,也不能失真;再比如,省委常委會座次排列、不同級別官員的言談舉止如何表現等,都經過了考證和研究。
宏觀處講政治,微觀處顯人性。“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更側重對人性的思考。”李路說,“腐敗是結果,人性的丑惡和光輝,才是內在驅動力。誘惑面前,是否忠誠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嶺。有人擔當,有人放水,有人堅持,有人妥協,這是我最想表現的眾生相和人性色譜。”
“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回歸就必須做成經典”
李路曾執導過《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等電視劇佳作,但他坦言,《人民的名義》是“職業生涯最難之作”。過去兩年,他把全部時間都獻給了這部劇。
2015年初,全國范圍自上而下的反腐風暴刮得正猛,但文藝創作并沒有跟上如火如荼的現實,反腐作品仍然是熒屏上的稀罕之物。李路聽聞最高檢影視中心向周梅森約稿,便主動請纓,想在反腐題材沉寂多年的水面上投下一塊石頭。
從最初的挑選題、組陣容、定投資、搞創作,再到拍攝播出,一路走來,李路百感交集。“我一定要寫一部報告文學,說一說其中前所未有的艱辛。”
在大IP盛行、仙俠劇流行的當下,為何要選擇“反腐”題材這樣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李路說,文藝創作只有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關切,才有恒久生命力。“大時代面前,文藝不能缺席。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回歸就必須做成經典。”
為此,他堅持全一線陣容配置,邀請了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柯藍、胡靜、張凱麗等30余位明星加盟。“這部劇臺詞量之大,戲劇信息之豐富,人物層次之復雜都需要演技派、實力派演員擔綱。他們都是友情加盟,片酬可謂‘良心折上折’。”
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該劇也受到許多年輕觀眾喜愛。對此,李路表示:“誰說主旋律就不好看?主旋律不是說教,表現手法可以很多樣,表演風格可以很多元,鏡頭運用可以很時尚。主旋律是我們要傳遞給觀眾的價值觀,希望觀眾在主旋律中感受到正能量。”
2017湖南衛視《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篇二】
《人民的名義》: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千萬,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里吃炸醬面。當這位腐敗分子的面具被最終撕開的同時,與之案件牽連甚緊的漢東省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卻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脫法網,流亡海外。
“這是一套常見的機關房改房,七十平方米左右,老舊不堪。家具像是趙德漢結婚時置辦的,土得掉渣,沙發的邊角都磨破了。門口丟著幾雙破拖鞋,扔到街上都沒人拾。衛生間的馬桶在漏水,隔上三兩秒鐘“滴答”一聲。廚房里的水龍頭也在滴水,但這似乎不是漏水,而是刻意偷水。證據很明顯,水龍頭下的臉盆里積了半盆不要錢的清水。”
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局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接到舉報搜查一個小處長趙德漢的家時,沒想到進門竟是這樣的一副光景。在這樣一套普通的房子里,趙德漢吃著一碗炸醬面對付著晚飯。
住筒子樓、出門靠自行車,一個月“省吃儉用”給老母親寄300元的生活費。
乍看之下趙德漢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好官。
而此時侯亮平兵分兩路,一路人跟著他搜查小處長趙德漢貪污證據,另一路人去抓捕與之案件牽連甚緊的漢東省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
侯亮平這邊順利地揭下了趙德漢的偽農民的嘴臉,在帝京苑豪宅里查獲了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元,在人贓俱獲的時候,趙德漢哭了,“我是農民的兒子,窮怕了,一分錢也沒敢花。”
侯亮平反問一句:“你大把大把撈黑錢的時候,怎么沒想到自己是農民兒子,現在出事兒了,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中國農民那么倒霉,有你這么個壞兒子!”
而另一邊由于漢東省各派政治勢力卻盤根錯節,在神秘人的幫助下,丁義珍竟然成功逃到了美國。作者一開始就展示了兩種完全不同路線的貪官:一種是侯勇飾演的“小官巨貪”,在和反貪局人員的斡旋中,先后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勞模牌……
那么漢東省的這位副市長則更像是一位“顯貪”。他在酒桌上和商人們稱兄道弟,得意忘形,甚至說著“接地氣”的葷段子,完全忘記了自己官員的身份,更像是一位混江湖的大哥。不過,即便是這樣一位“顯貪”,他在出逃布迷魂陣之時,依然不忘說一些官話:“接我母親是私事,廉潔要從我做起”。
二、貪官的原型
作為劇中的配角之一,這個“小”官巨腐的人物趙德漢原型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4月,魏鵬遠被檢察機關帶走調查。辦案人員在其家中發現2.3億現金,清點金額時,當場燒壞了4臺驗鈔機。
而“顯貪”周義珍的原型則是原濟南書記王敏,“守紀律講規矩”常掛嘴上,看紅色影片每每淚流滿面,私底下卻瘋狂斂財,驕縱親屬子女
如今成為中紀委的負面教材之一。
三、誰是臥底?“副國級”巨腐如何處理?
隨著副市長的出逃,漢東省的貪腐也從孤案升級為窩案,一場反腐風暴就要打響。
那么,究竟誰才是隱藏在漢東省委內部的“臥底”?
《人民的名義》早就明確指出:反腐反到“副國級”。據了解,最開始反腐的級別也沒這么高,作者周梅森透露:“做了一半我還在考慮,反腐到什么程度,原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翟泰豐大為惱火。他就說,壞人只寫到一個公安廳長,‘十八大’后倒掉這么多的貪官,反腐形勢這么嚴峻,你能這么輕描淡寫嗎?”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對“老虎”、“蒼蠅”等一切腐敗分子開火,倒下的“老虎”有正國級、副國級、正部級、副部級領導干部一百多個。不管是紀錄片《永遠在路上》,還是日常的反腐新聞,都毫不回避,但《人民的名義》究竟如何處理這個“副國級”腐敗分子,還是很令人期待。
《人民的名義》或許是“改變社會”的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