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改最新方案,北京公務員事業單位車改補貼標準方案
備受關注的北京公車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今年年底前出臺。昨晚,在北京“兩會”政務咨詢會上,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蔣力歌表示,北京公車改革原則上是,改革后的車 補和公車支出費用低于改革前費用。北京公車改革后,多余車輛不拍賣,而是分為四類處理,包括淘汰一批年限長、排放不達標車輛,補充一些車輛給一線執法執勤 用等。目前市級單位公車情況已完成摸底,正在摸底區縣情況。
摸底 市級單位公車已完成摸底
此前,中央層面公車改革“按期交卷”,多部委公車已封存,公務交通補貼也按照級別發放到了公務員工資條上。根據車改“時間表”,為地方黨政機關公車制度改革擬定的時限為2015年年底前。也就是說,北京應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公車改革。
目前,北京的車改初步方案正在與中央車改辦溝通,待一些規定確定后,再報市委市政府,方案將按照中央規定的原則進行。市發改委副主任蔣力歌介紹,目前市級單位公車情況已完成摸底,正在摸底區縣情況。北京涉及車改的共有21萬人,市區兩級車輛共4.5萬輛。
補貼 高出勤崗位補貼特殊考慮
據蔣力歌介紹,從補貼標準上看,北京會按照中央規定的標準執行,不會突破上限。按照初步方案,市區涉及的人員和中央一樣,分三檔執行;郊區縣則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出具體的方案,可能分檔會更加詳細,比如目前部分省市的部分地區,擬采取六檔執行,北京郊區縣也可能借鑒。
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車補標準規定,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而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補貼標準的130%。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標準不得高于中央補貼標準的150%。
對于一些外出較多、用車較多的崗位,一刀切的補貼是否合適?對此,蔣力歌表示,高出勤崗位將會特殊考慮,會根據年均出行量來考慮,對這些崗位涉及的范圍和補貼標準,會進行特殊考量。
蔣力歌表示,從總費用上來說,改革后所有保留公車的支出,以及補貼費用加在一起,會低于改革前的公車支出費用。同時要避免既坐車、又拿錢的情況出現。
車輛 多余公車將分四類處理
7月,中辦、國辦發布公車改革的指導意見和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提出,取消的公務用車應采取公開拍賣等方式公開處置。
北京公車改革后,是否會像中央單位一樣,對多余的車輛進行拍賣?對此蔣力歌表示不會。
據蔣力歌介紹,改革后車輛分四類處理:淘汰一批年限長、排放不達標的車輛;補充一些車輛給一線執法執勤用;按照中央要求,設置過渡平臺,用于取消公車后、又需要用車的情況,比如會議、集體調研等;封存剩余的公車,然后再根據現實需要用于車輛更新。
另外,蔣力歌表示,北京不少公車都超期服役,公車改革之后,也會引導一些工作方式的改變,比如多推動電視電話會、視頻會來辦公。
是否著力推進公車改革,考驗的是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只有敢于拿自己開刀,突破自我利益的藩籬,才能提升自身的公信力,順利推進全面深入改革的步伐。
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全面推進公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車改制度。據統計,截至本月上旬已有29個省區市車改方案得到批復,預計年底近20個省份將完成省級車改。如今,距最后的改革時限只有十余天,各地能否如期完成車改?另外,據新華社調查,個別地方還出現了拿車補坐公車、“沒了公車不出門”等問題,相關監督與細則配套能否及時跟上?
車改涉及面廣,關系到公權力自身利益,向來是一塊硬骨頭。從目前地方車改落實情況看,進度并未明顯提前,20個省份年底完成省級車改,也只是勉強符合年底前“基本完成”的目標任務。不過,按照相關指導意見,車改的大限是“2至3年時間”,明年全面完成公車制度改革,大概沒有問題。這從側面反映了車改之艱難。
車改雖難,關鍵在能否下定決心。以往一些地方也出臺過車改方案,或首戰告敗,或虎頭蛇尾,或反反復復,歸根結底,就在于決心不夠堅定。車改成敗固然與方案可操作性有關,其命運卻系于地方各級領導。領導身先士卒,拿自己開刀,下面自然不敢陽奉陰違。領導自己舍不得放棄,或一頭拿車補,一頭變著花樣照用公車不誤,再好的車改方案也將瞬間垮塌。這輪車改能夠順利推進,關鍵就在于中央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沖在前面,自上而下、統一部署,再沒有誰可以成為“局外人”。
本輪車改目標和措施明確,考核體系完備。如在地方公務交通補貼標準和節支率上的規定,前者按級別框定了車補上限,后者則是對車改效果的考評指標,以這兩者作為地方車改的標尺,哪里違規哪里落實不力,并不難判定。據悉,多數省份車改方案中,廳局級車補標準“頂格”執行,處級車補只有少數省份低于上限要求。這其實不要緊。頂格并不越格,乃制度容許的范疇。重要的是,有沒有地方敢于越過紅線?如果沒有,便可證明相關規定是嚴格有效的。
話說回來,這尚不能完全保證地方車改不會走樣。例如,將原來分散在地方各部門的公車集中管理,是保障公務運轉的必要措施,但在實際中,這可能被人利用來規避制度規定,出現“機動車輛只為領導而動”的情形。若如此,就會形成個別官員一邊拿車補一邊又享受專車待遇的局面。今年4月深圳被曝光的“10人開會帶8個司機”風波,就暴露出這一可能性。對此,各地應細化車改方案,加以防范。
公車改革不僅是落實八項規定、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多年來,公眾對濫用公車等現象反映強烈,若不著力破解這一問題,何以回應社會關切?就此而言,是否著力推進公車改革,考驗的是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只有敢于拿自己開刀,突破自我利益的藩籬,才能提升自身的公信力,順利推進全面深入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