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雙樣式美觀時尚的黑色“小跑鞋”正式列裝配發部隊,標志伴隨著武警部隊發展壯大的“解放膠鞋”即將“光榮退役”。……由于新式作訓鞋生產成本較大等因素,今后幾年,將暫時實行新老并用、逐漸淘汰的辦法,屆時老式“解放膠鞋”將全面退役。
對基層官兵來講,這當然是一個足以鼓舞人心的消息。而對于更多的人群來說,“解放鞋”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或許有著許多需要表達的情愫、記憶和思索。畢竟,在1975年以前出生的中國人,無論軍地男女,大多數都穿過解放膠鞋,解放鞋也一度成為中國人最流行的鞋款和標志性服飾。而對于其中稍年輕一點的人來說,解放鞋不透氣、臭腳、易滋生細菌;腳墊輕薄、質地堅硬而無緩沖氣墊,訓練、作戰等劇烈運動時非常容易造成腳部關節受傷等,都是對此鞋難以抹去的深刻回憶。
漫長的演進歷程
一直以來,外國媒體都用“夏”、“商”等中國朝代的國號來命名中國核潛艇,其實是諷刺中國核潛艇的發展如同朝代演進一樣拖沓漫長。同樣,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時中國軍隊裝備的是布膠結合的解放鞋,其時美軍已有在二戰時全皮制軍靴基礎上改進的M1948通用靴(universal boots)。然而中國軍隊(正規部隊)的解放膠鞋卻是服役長達半個多世紀以后,在2004年才退出歷史(武裝警察部隊更晚),中國軍隊的士兵才正式穿上半皮制或皮制的軍靴。
解放鞋問世以后,中國軍隊鞋款基本即止步不前。真正開始考慮改革是在1979年的南疆作戰和后來的反越自衛戰兩山輪戰中,曾經為邊防部隊官兵配發過高腰防穿刺解放鞋和磨砂靴面的陸空戰士皮鞋(俗稱翻毛鞋)。但此后軍隊實行百萬大裁軍,軍費驟降,所有改革又基本停滯。雖然1999年閱兵時中國軍隊都是穿著皮制陸戰靴、女式長筒靴,其實當時大多數部隊根本沒有裝備。直到二十一世紀初,中國軍隊才從服裝到鞋帽開始全面換裝。
種種的尷尬和誤區
有人認為,導致中國軍鞋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因為軍鞋在作戰中并不重要,而且中國人歷來提倡艱苦樸素,對鞋靴等非大件物品不予重視。此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然,甚至是誤區。以往的中國普通百姓確實是歷來認為穿在腳上的東西沒必要太好,但對于一個處于戰爭狀態下的士兵而言,哪怕是衣著等最小的細節問題都可能是致命的。有經驗的老兵都知道,打仗時很怕腳受傷。就算是不小心崴了腳的小問題,都就可能導致沖擊時動作遲緩而中槍中炮,行軍時掉隊而被俘甚至被殺。而在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中,志愿軍第9兵團因為缺乏冬衣而大批凍傷凍亡,以至于整個兵團不能參加此后的幾次戰役,其實也直接影響了整個戰略全局。
縱觀包括軍鞋在內的整個中國軍隊的軍服研制、開發和發展歷程,都是充滿著各種尷尬的。直到本紀初,當中國軍人身著皺巴巴的滌卡軍裝、腳蹬膠鞋站崗之時,地方看守大門的保安穿著的各種制服已經十分華麗了,甚至有的還配備了貝雷帽和皮靴;當地方年輕人穿著各式陸戰靴招搖過市之時,中國軍人還都只有簡陋的解放鞋。大多數時間,精神一點的中國軍官和士兵只能在閱兵和影視中才能看到。各部隊都嫌制式軍裝太難看,開始自制一些臂章、胸徽加以裝飾,甚至自行設計、購買作訓服裝。軍工廠生產的陸戰靴是有,都是工廠外賣的軍品部,一些年輕軍人寧可從微薄的工資中自掏腰包去購買昂貴的皮靴,也不愿穿著土得掉渣的解放鞋。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出,99年閱兵的陸軍步兵方陣根本不是穿著制式的87式迷服作訓服,而是經過收腰等特意改進設計的,那種腰帶此時也根本沒有列裝。
2007年,中國軍隊劃時代地全面更換服裝,所有服飾面貌一新。但一些尷尬又隨之出現了。大家很快發現,軍服研究機構長年艱苦研究并赴各國周游考察后開發出的07式軍服,竟然與美國、臺灣和日本軍隊幾乎一模一樣。
當然,07式軍服的重大改革就是將軍官左胸的資歷章改為僅能夠代表兵齡多少的小杠杠,而外軍則是在此佩戴立功、參戰、維和和特殊訓練等標志和勛章。如此改革可能是考慮當時中國很多將軍并未有以上經歷。
期待破冰的改革之策
那么,以上的誤區、尷尬等都是為何而生的呢?一雙解放鞋的演進實際上是反映著整個中國軍隊后勤保障發展的問題。
2015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中指出:“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不斷完善融合機制、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進基礎領域、重點技術領域和主要行業標準軍民通用,探索完善依托國家教育體系培養軍隊人才、依托國防工業體系發展武器裝備、依托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后勤社會化保障的方法路子。”
其實很多人并未看懂以上表述。其中說的“軍民融合式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多數軍用物品轉為民間社會化保障的問題。
懂得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區別的人都知道,高度自由的民間創新和改革能力,遠遠強于體制內豢養的研究機構和廠家。當中國軍鞋停留在解放鞋時代之時,中國民間鞋業早已與國際接軌并日新月異。從世界各國的軍隊來看,小到衣帽鞋襪、大到飛機坦克甚至航空母艦、航天飛機,軍方只負責提出要求、制定標準和訂購采購,絕大多數的軍品都是委托于民間研制、開發和生產,甚至有的可以從經濟角度考慮委托國外生產。上個世紀,當中國浙江農民在為美軍制作軍徽而驕傲不已之時,中國軍隊的研究機構還沒有研制出自己新的服裝。而假如中國的軍鞋能夠委托于中國民間企業研制生產,可能解放膠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淘汰了,今天也不會再有《新式武警作訓鞋列裝‘解放膠鞋’即將退出現役》這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