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力資源公司SHL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畢業生在能力上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工作意愿上卻低于金磚四國的平均分數。而同時,中國大陸地區“有效領導者”的數量未進入全球前25名,呈短缺狀態。
追求自主、注重自我、工作能力強但工作意愿差的80后、90后員工,與“有效領導者”不足,這兩者之間顯然是一個矛盾問題的兩個方面。
聯想集團率先嘗試教練式領導,從價值觀方面驅動員工。該舉措入選了世界經理人2012十大管理實踐。
這一嘗試有沒有效?命令式領導會不會更給力?管理90后,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世界經理人社群就此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很個性”、“好好說話根本就不聽”、“自以為是”……來自某網站的Adajxs與幻之冥火如此描述他們所遇到的80后、90后這些新世代員工。
90后的管理者“卻是朱顏改”承認90后”自命不凡“,但他覺得“人才永遠是不需要用高壓來管理的”,教練式的管理會更有效。
觀點一:不要老拿90后說事
幻之冥火不否認新世代的員工中有優秀的,但就他接觸的幾個85后來說,“工作不說從來不做,工作說了看心情做”,經常因為自以為是把工作搞得一團糟……
網友尹筱顏就是90后,她認為大眾心目中那些“自以為是,好高騖遠,心高氣傲的”90后只是少數,這樣的人在哪個年代都有。在她看來,對這樣的人來說,首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教練式領導“偶爾可行“,但是“做錯了,做不好,就該命令”。
常樂榮也不贊同給人貼標簽。他提出,“時代不一樣,當然人的思想也就不一樣”,不能一直用指責的態度去面對新世代的員工。
其實,這種去標簽化的觀點,歸根結底就是堅持要尊重每一個時代和每一個人的特殊性。SAMSUN覺得,在管理者眼中,無論哪個時代的員工,首先應該是一個“人”。
觀點二:尊重差異,靈活管理
“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華閱認為,教練式領導和命令式領導可以交替使用。人天道酬勤也有相似的觀點,他提出“按人性的理論,該輔導就輔導,該壓就壓”。
基于尊重差異,SAMSUN看到,大多數員工都需要輔導和尊重來激發活力,但某些人,或是在某個特殊的時間段里,命令式領導會短暫地產生效力。
西木栗衛的想法更為具體。他將考核績效看作一種命令,“在有命令的前提下,進行教練式企業培訓,幫助員工有能力完成績效”。
觀點三:保證員工獲得利益
在現在這個待遇不高、誠信體系不全、浮夸的外部環境之下,huozhong111覺得教練式領導關注的是長期培養人才,能夠幫助企業留住人才,實現共贏。“注重價值觀是社會的進步。”他認為人與人之間關系演化的趨勢是價值觀的最大化,而不是當下的利益第一。
從更微觀的角度來看,peterzhl認為教練式領導能夠讓員工迅速的成長,同時,也能讓管理者們更了解情況,因為“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案發現場’”。
Baifhv進而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游戲理論”。企業管理者是游戲的經營者,而員工則是游戲玩家。管理者需要用機制、手段,防止員工“開掛”,同時保證員工在“游戲”里面獲得利益。所以,在他看來,”關鍵不在與教練試還是命令式,而在于建立規則的方法上,如何讓員工遵守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