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快車畢業生人力資源網為大家整理的《危機中使員工壓力為動力》文章,由網絡搜集整理,僅供參考。
員工化壓力為動力是否水到渠成?
面對嚴峻的經濟危機,不論是間接的經濟輿論還是直接的企業訂單減少效益下滑,不論是就業壓力巨大已經被裁、減薪的人員,還是仍戰斗在工作崗位上的在職員工,除了所謂的鐵飯碗(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危機所帶來的有形及無形的壓力。為此,也能看到由于壓力所帶來的一些積極現象產生,企業員工的流失率、缺勤率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薪酬增長期望逐漸降低。從這些顯性指標看,員工似乎在危機的形勢下開始投入多的精力到工作中,更有公司的老板、經理們提到,由于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壓力,目前公司的員工根本不需要激勵。事實確實如此嗎?除了哪些顯性的指標外,如果調查員工采取了哪些實際行動用于改善工作績效,結果又會如何呢?據報道,由于工作壓力的增加,除了上面提到的流失率、缺勤率等顯性指標外,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甚微,甚至一些員工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反倒出現了效率降低、績效下降等現象。由此,可推斷,員工化壓力為動力,從而提高工作績效的簡單推理是不成立的。不然,日本企業也不需要設立休息椅來緩解壓力了。
危機環境下的員工心理
面對員工的巨大壓力,企業不能夠聽之任之,消極的等待員工的自我調節與恢復,而是要深入的了解危及環境下的員工心理,從而抓住契機,化員工的壓力為動力,化企業的危機為轉機。
1、穩定比激勵更重要
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員工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艱難時局帶來的影響,艱難的求職路,讓更多的人望而卻步。目前,更多的企業更多的員工感受到的恐怕不是留住人才而是如何節流(裁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明顯感覺到員工的工作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工作穩定性的壓力,加薪的期望值越降越低,甚至希望通過降薪來保持穩定。我原來服務過的一家商業企業的員工就在三八節的時候主動提出取消節日福利,這一方面是員工與企業共度難關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員工希望穩定,是“穩定比激勵更重要”的現實表現。
2、安全第一,保守為上
在經濟危機的敏感時期,在周圍裁員減薪的緊張氛圍下,員工在工作中往往表現的更為保守,所謂不求有功,但絕對不能出錯,以防止自己成為企業裁員路上的又一名成員,或者是讓自己成為更為“殺雞給猴看”的那只“雞”。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越來越度的員工,尤其是績效平平的員工選擇了“不出錯式”的工作方法作為原則,在這種原則的驅使下,企業明令禁止的行為堅決不做,企業沒有明確說明的工作盡可能多的向上級請示。在這種“不出錯”的情況之下,企業的效率卻無形中降低了。
3、心有壓力,表現茫然
經濟危機確實是讓更多的員工感受到了工作的壓力,同時也確實希望表現出責任感與敬業的態度。但是對于如何去表現卻感到茫然或者說有勁不知道往哪使。為了讓公司知道自己的敬業,很多的員工選擇“聽話與服從”,企業讓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抱怨,不違規。但對于如何開源節流,如何提高個人績效,如何提升企業績效上卻表現茫然,總之就是要看上去很忙碌的樣子,這樣的忙碌讓員工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如此,很多員工空有“敬業”的熱情,卻缺乏“精業”的引導與支持。這樣,看上去企業中一片忙碌有敬業的景象,實際上只是一個表象,其價值有多高,或者說對企業績效提升的促進作用有多大則有待商榷。
4、緊急充電,以防萬一
經濟危機之下,似乎很多的培訓業卻越來越火,不論是新聞報道還是身邊的真實案例,都讓我們感到這是一個“充電”的時代,白領員工選擇MBA接受再培訓,英語特訓班、會計班等培訓機構的生意越來越好了。因為經濟危機讓員工們選擇緊急充電,以提高自身的競爭砝碼,好讓自己在市場上更“好賣”,以防有一天,自己不小心成了被裁之一。
通過以上的員工心理特征,我們發現,危機中的員工已經用了巨大的壓力,這也塑造了員工敬業的心理基礎,讓員工有了更加努力工作的動機。如果這些動機加上有效的激勵模式,明確的方向牽引,則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動企業績效提升,另一方還可以緩解員工過度的心理壓力,達到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更多關于人力資源文章,如有興趣了解,請登錄:http://h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