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中的“螺絲釘”
兩個月后,唐強終于出現在本市一家國企的辦公室中,在他眼中,國企人際關系相對比較融洽,競爭壓力也不是很大,工資雖然低點,但很舒心。遠離了繁雜的A公司后,唐強一身輕松,每天過著“兩點一線式”的工作和生活,也讓很多昔日好友羨慕不已。
其實,唐強所加入的那個企業規模非常巨大,而且在業內很有名望,全公司約有27000多人,僅母公司就有13個職能部門,管理層級多達9層,而他所在的部門也有20人之多。唐強每天的工作幾乎完全一致:下訪車間,查看生產現場,詢問物料供應情況,返回辦公室,制定次日生產計劃,原料供給計劃,以及協調相關事宜等,這種“點”式工作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唐強才感到有點單調和厭倦,恰恰是這些起初認為是“優點”的東西變成了唐強后來的苦楚。
到2003年,由于市場需求旺盛,B公司的經營業績連續翻了一番,企業規模也較以前擴張了2倍,但唐強的職位僅僅往前挪動了一點,因為在他上面,大大小小的官就有8個,他們不僅擁有極好的人緣,而且在B公司“根深蒂固”,用其他同事的話說,就是“吃的比牛都多,干的比雞都少”。又一次唐強感到了迷茫。
國有企業較民營企業有較大不同,民營企業多以主營業務為導向,變化相對較快,而國有企業則比較穩健,對外界市場反應較慢,但抗沖擊性較好。
工作簡單,壓力較小。為了逃避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不公平的待遇,唐強來到B公司,舒宜的工作環境在讓他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死板。太過明確、清晰的工作職能有時也讓這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感到可怕。
國有企業僧多粥少,等級觀念非常嚴格,各項制度也相對較為完善,唐強在這里僅是一個“螺絲釘”,縱使再有知識和才能,也不能立刻超越現狀,反而因為資歷、職位和關系等因素更容易找到市場,因而唐強的業績也不會有較大起伏。
國企一般機構較為龐大,計劃、政府色彩較為濃烈,縱然是企業的“一把手”也不能隨意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就使得整個職能機構設置重疊、產品流轉路線雖然清晰但較長,價值創造效率較低。
在B企業,一般來說,員工薪酬和福利與職位直接掛鉤,事實上非常固定,而且相互差異相對不大,也就是所謂的“大鍋飯”形式,與此相適應,激勵員工的效果也較為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