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僅供參考,走進我市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現場,緊鑼密鼓的拆遷場景、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笑逐顏開即將搬入新家的居民……巴中大地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的大戲。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順應群眾期盼,把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發展工程,高品質實施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截至底,全市累計實施危舊房棚戶區改造項目190個7.48萬戶,建筑面積675萬余平方米;建成棚改項目36個,16500戶棚戶區改造居民入住新居。
棚改工程圓老百姓“安居夢”
在和煦的春光里,憑欄遠眺即將竣工的安置還房,成了巴州區回風街道辦事處回風社區老人張彥國最愜意的事。
2013年,我市實施回風北路棚戶區改造項目,張彥國原來狹小低矮的房屋被拆遷,根據協議,他在安置區內有一套120平米的大房子。
回風北路棚戶區改造項目首段安置還房主體建設已完工,計劃年內交付使用。“我兒子結婚急著用房,我想交房后就趕緊裝修,爭取年內能將兒媳婦迎進家門。”張彥國興高采烈地說。
從結婚那天起,張彥國就搬進了棚戶區,一住就將近40年。十幾平方米小房擠著老父親、閨女、兒子兒媳、孫女和他們老兩口,房子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為讓棚戶區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我市把危舊房棚戶區改造作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大舉措,成立了由市長為組長,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棚戶區改造領導機構。一批批項目相繼落地,一道道難題有力破解,一個個棚改高品質社區閃亮呈現。計劃用五年時間,投入400多億元,改造危舊房棚戶區16.5萬戶,解決40多萬群眾的安居問題,努力走出一條后發展地區危舊棚戶區改造的新路子。
截至底,全市累計實施危舊房棚戶區改造項目190個7.48萬戶,建筑面積675萬余平方米;建成棚改項目36個,16500戶棚改居民入住新居。,全市新開工棚戶區改造33216戶,基本建成19456套,竣工13361套。棚改總量居全省第一。
“三高”規劃成就“品質”工程
建設中的回風北路棚戶區改造項目同時又是全市環境治理項目,目前建成回風主干道4.08千米,打造沿河園林景觀帶3.2千米,增加綠地面積30.7萬平方米,沿河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巴城飲用水源得到凈化和保護。
“棚改不僅僅是蓋房子,我們要將城市發展、環境打造、宜居功能區建設等統籌起來考慮。每一個棚改項目,都堅持高起點定位、高品質規劃、高標準實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向誠明說。
堅持高起點定位。我市以建設秦巴山片區中心城市為目標,把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突出“產城一體”、生態文明理念,以打造城市綜合體為重點,實現城市形態、業態、文態、生態同步提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效益有機統一。
堅持高品質規劃。我市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全域巴中”規劃,立足“改善住居條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優化發展環境、發展區域經濟”,聘請知名規劃設計單位按照“50年不落后、100年不遺憾”的建設理念,對7個片區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進行高品質規劃,做到改造與保護并重、局部與整體和諧、現代文明與歷史文脈融合。
堅持高標準實施。我市堅持改造項目精細化設計、精細化實施、精細化管理,引進知名度高、有實力的城市開發商實施改造開發。圍繞建設“現代森林公園城市”和“文明、品質、特色”總體要求,將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與“五創聯動”、“五治三化”結合,高品位打造一批城市新區、特色街區、精品小區,實現改造一片、提升一片、帶動一片。
連片開發完善城市功能
走過巴城后河橋,財富廣場的噴泉總會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廣場后面的高層商業寫字樓,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已經拔地而起。
財富廣場建設是巴城蓮花嘴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建設內容之一。該棚改項目實行市場帶動模式,在拆遷時,由拆遷戶優先選擇住房和商業用房,其余部分再進行商業銷售;同時先建還房,后進行商業開發,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該項目安置還房和城市綜合體開發互為補充,集中連片開發讓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民生活更加方便,生活品質更有保障。
近年來,我市將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與完善老城區功能相結合,實施巴城老城區“治堵保暢”工程,集中拆遷改造老城區4處,新建一批城市道路、橋梁和隧道,通過建路網、布骨架、開通道,有效拓展了舊城空間、緩解了交通擁堵和設施不配套問題;將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與城市拓展區開發相結合,加快中心城區四向拓展,拉開框架,做大體量;將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與新區建設相結合,全市通過新區帶動4片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整體拆遷改造,面積達91.2萬平方米,受益群眾2萬余戶;將城市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與產業園區建設相結合,通過南龕文化產業園、盤興物流園、中國西部國際商貿城、巴中經開區等產業園建設,帶動改造危舊房和棚戶區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實施企業“退城入園”,全市實施工礦企業棚戶區改造6個,面積達12萬平方米。
在做好群眾“安居工程”的基礎上,我市著眼城市功能、住居環境和城市品質的提升,精心策劃實施市中心城區連片改造開發,建設了回風、后河、中壩、望王山等多個城市綜合體,助推城市升級及產業發展。縣區城市綜合體打造也形成了齊頭并進的格局。
"三個統籌"打造宜居之地
寬闊的街道、蔥蘢的綠化、繁華的商業街區,以及配套的學校、醫院……每天感受著周圍的明顯變化,家住巴城中壩的市民呂英喜不自禁,再過一段時間,她就將搬入寬敞明亮的中壩安置小區生活了。
三年前,呂英還住在低矮的棚戶區里。中壩原是巴城最大的城中村,地勢低洼,房屋安全隱患突出,群眾改造愿望迫切。
2013年,我市實施中壩棚戶區改造項目,項目占地1000畝,拆遷1650戶21.6萬平方米,總投資6.23億元。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13.94萬平方米,改造了1.2千米的濱河路、河堤等市政設施。同時,項目騰出土地800余畝,引進中交集團進行開發建設,有效推動了新型城鎮化進程。
就如中壩棚戶區改造項目一樣,我市在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中,始終堅持以“三個統籌”為抓手,將危舊房棚戶區改造“一篇文章”做成惠民生、帶城建、促產業、興旅游、強生態“五篇文章”,最大限度釋放改造綜合效應。
統籌公共服務,打造新型社區。堅持棚改項目與商品房小區同等標準,注重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探索推進居民自治機制,使廣大棚戶區群眾過上便利、安全、舒適的社區生活。
統籌產業布局,提升發展能力。堅持民生優先,既建“城”更造“市”,著力培育壯大城市業態,解決市民就業問題。在棚改項目中優先安排商業設施,重點打造城市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鄰里中心,大力發展商貿流通、餐飲、旅游、文化、娛樂等產業。
統籌素質提升,塑造文明新風尚。危舊房棚戶區改造不僅改出了群眾居所新風貌,也改出了市民文明新風尚。通過文明細胞創建和“新市民、新生活、新素質”系列提升活動的開展,巴中正由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快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