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只是聽起來很美 調查稱7成老人不贊同
10月21日,北京市首次提出“以房養老”概念,鼓勵商業保險企業、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開展“以房養老”試點業務。繼北京之后,上海、溫州、武漢等城市也在進行探索。“以房養老”,市場接受度幾何?
以房養老PK養兒防老
近日,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漢推出“以房養老”業務。老人或其贍養人將房產抵押給銀行,銀行每月向養老人的賬戶發放用于養老的貸款。這項業務主要是針對55歲以上中老年人,貸款金額根據擔保物價值和養老人養老合理需要來確定,計劃累計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所抵押房產估價的60%,每月實際支付養老金額不超過2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利率按照央行公布的同檔次基準利率或上浮執行。
這一新事物拋出來后,記者隨機調查了身邊10位老人,他們普遍對此話題感覺新鮮,但基本不會接受,“養兒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家住臺北路的魏老伯表示,房子抵給銀行了,兒孫應該不會答應吧。子女因此放棄養老人義務,老人晚年豈不更孤獨?家住積玉橋的張老伯也很困惑,我的房子會給我多少錢呢?怎么能夠保證我的晚年很幸福?萬一約定期滿后我自己還健在,會不會讓我搬?社會各項調查顯示,大約70~80%的老人都不贊同以房養老。
短期“急不來”
記者前日采訪我市一金融圈內資深人士,他認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已達11%以上,而公共養老保障體系覆蓋面只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推出“養老按揭”是對社會養老體系的有效補充。前年,記者在博鰲論壇上,就曾聽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介紹過以房養老事宜。從各方來看,此項事務難有進展,除了老人的傳統思想外,政策的不配套,令社會、金融等機構等都難有積極的態度。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躍平認為,以房養老在發達國家已有很成熟的模式,肯定是未來我國的發展方向。但“以房養老”涉及房地產、金融、保險、社保及行政管理多個領域,其推廣需要各方共同的配合和協調。據本地一家非國有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銀行這塊非常關注以房養老業務,但真正提上議程的不多。市場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國家將會出臺怎樣的政策與之相匹配?都還沒有實質內容,“這是急也急不來的”。
暫時不會刺激本地樓市
據了解,目前推出的“以房養老”業務,銀行要求申請養老按揭的老人最好有兩套或以上的住房,且抵押給銀行房產不能是其惟一的自住房。
第二套房才能“以房養老”,會不會促動市場需求?對此,我市房地產一業內人士分析,以房養老僅是養老的方式之一,并非唯一選擇。僅有一套房產的人,暫時難因“以房養老”購置第二套房。張躍平也強調,從目前市場上來看,真正能夠實行以房養老的,應該是實行貨幣化分房后的房產,等這批居民需要養老時,不少人會從父輩手中繼承到房產,對房地產市場不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