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天下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鄭秉文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五個險種社保基金局限成長驚人。2001年累計結余為1639億元,但到2009年底就近2萬億元(1.96萬億元),9年間增進了12倍,2002-2009年均勻增添率高達41%(養老保險含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不含企業年金基金;城鎮職工養老和職工醫療制度中含統籌和小我私人賬戶部門)。
社保基金局限快速擴大,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社保基金氣力極大加強,徹底改變捉襟見肘的被動排場;憂的是投資收益率還不到2%,沒有跑贏2.2%的CPI(2000-2008年),處于貶值狀態,且局限越大,貶值風險越大。今朝社保五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只有存銀行和買國債,不到2%的名義收益率既低于海外任何一個實施國債投資的收益率,也低于海外任何一個實施市場化的投資收益率,險些是天下上收益率最低的。
世界社保基金理事會之前發布的10年均勻收益率為9.8%,企業年金2006-2009年均勻收益率為10.5%。假如取上述二者中位數10%為基準收益率,剔除根基社保五險基金2%的名義收益率之后,1997年以來五險基金的利錢喪失高達6000億元以上,相等于抵消了同期財務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部津貼!
雖然,我們不能苛求汗青,但假如社保五險基金投資體制依然依舊,在其他參數和前提穩固的環境下,到2020年僅養老保險滾存余額就高出10萬億,屆時收益率喪失將達幾萬億。
制度身分導致收益率低
云云低的投資收益率顯然非制度計劃者的初志,而是社保制度缺陷束縛下的被動功效。
今朝五險基金投資打點條理絕大部門以縣市級為主,真正實現大收大支的省級統籌的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四、五個省份,2萬億社保五險基金漫衍在2000多個縣市級統籌單元,且差異險種基金的打點核算是獨立的,每個統籌單元有3-5個基金行政打點機構(包羅新農保基金)。這樣,社保基金在世界是實上就被支解成上萬個獨立打點的根基單元,一片散沙,泛起出嚴峻“碎片化”狀態,只能通過財務專戶存入銀行和購置國債的方法將其死死管住;在缺乏完美的法人管理布局和專業人士的環境下,云云“碎片化”的屬地化社保基金打點體制,不行能具備實施市場化投資的根基前提。不然,一旦盲目鋪開,效果不堪假想。因此,十幾年來存銀行和買國債是沒有步伐的步伐。
縱然收益率云云低下,這也是下層各級當局不絕全力的功效,由于這個投資體制缺乏完備的配套計劃和細節劃定,在決定層面恒久放任,在下層操縱層面處于各顯其能的“放羊”狀態,執行起來堅苦重重,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些下層當局為只管獲取較高收益率,在活動性過剩的大配景下不得不為銀行協議存款而處處奔走,在國債難求的配景下到處拜佛,乃至公務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