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要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提高個人賬戶資金的收益率,如何才能有效規避資金運營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
種種跡象表明,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下稱“個人賬戶資金”)管理進行的改革,已經提上監管機構今年的工作日程。
近日坊間傳聞,“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稱‘勞社部’)在聯合財政部對個人賬戶資金的市場化管理進行磋商,目前正在設計個人賬戶資金管理機制和運作模式。”
為此,《財經時報》經過多方采訪證實,“個人賬戶資金的投資管理模式將由地方社保經辦機構的直接管理,轉化為委托外部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管理,投資工具將適當拓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都將成為新的投資渠道。”
近年來關于中國社保基金投資股票市場的新聞不絕于耳,但以往說的社保基金,實際上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社保基金。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社會保障風險準備金”也許更準確。而現在有關政府部門商討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保基金。
據勞社部養老保險司內部人士透露,勞社部和財政部已經就個人賬戶資金管理改革的框架達成共識,目前正在進一步討論細化框架內容,為出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投資管理辦法》做準備工作。
緩解空賬
“截至20年底,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空賬達8000億元,而且每年以1000多億元的規模擴大,而個人賬戶現有實際資金的總額不超過500億元。”這是不久前在北京大學的賽瑟論壇上,勞社部副部長劉永富透露的數字。
這個巨大的空賬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雖然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為每一個參加養老保險的員工都建立了個人賬戶,但是由于之前沒有資金積累,員工繳納的個人賬戶資金多被挪用于彌補舊體制的“資金黑洞”、發放已退休職工的養老工資,所以形成個人賬戶的空賬現象。
此外,近年來擠占、挪用社會保障資金的案件時有發生,所以解決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和資金的保值、增值顯得尤為突出。
“如何發揮好現有500億個人賬戶資金的功效,逐漸縮小空賬黑洞是近年來監管本門研究工作的重點。”勞社部社會保險研究所所長何平坦言。
一直以來,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這部分資金由地方社保經辦機構管理。由于地方社保經辦機構并非專業金融投資機構,所以在1998年,國家對個人賬戶資金的投資作出嚴格限定,只能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
“目前的問題是,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雖然風險小,但收益率都比較偏低,實際上造成了收益損失。因此,500億資金保值增值的呼聲日益迫切。國家正在研究出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投資管理辦法》,在規范管理運作和監督的基礎上實現保值增值,這使得個人賬戶資金改變投資運作模式成為大勢所趨。”何平透露。
再拓投資渠道
《財經時報》獲悉,正在研究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投資管理辦法》中,已經將個人賬戶投資渠道從銀行存款、國債,擴大到股票、債券等投資方式。
實際上,勞社部曾在203月向金融機構下發過一個征求意見稿,文件中的具體內容就是針對“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投資管理”。
據一位商業銀行資金托管部的負責人回憶,“文件中不僅提到個人賬戶資金可以投資股票、債券,甚至厘定了具體的股票和債券投資比例是不超過10%,但之后此事一直就沒有回音了。”
將個人賬戶資金的投資渠道,由風險較小的銀行存款、國債擴大到風險較大的債券、股票市場,何平的解釋是,“近年來,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營的外部環境正在迅速改善,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發生了質的變化。”
“在1997年至2006年的十年間,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大體保持在10%左右,這為個人賬戶資金的市場化運營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條件;另外,中國資本市場法制化建設提速,市場結構正在向合理的方向運行。”
其實,早就有一部分個人賬戶資金,借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入到資本市場。2006年12月,天津、山西、吉林、黑龍江、山東等省市就曾得到勞社部的首肯,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簽署委托投資協議,將個人賬戶資金委托其投資運營。
信托模式
既然決定要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提高個人賬戶資金的收益率,如何才能有效規避資金運營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為此,勞社部、財政部等主管部門已對個人賬戶資金管理模式達成共識,將效仿企業年金的運作方式,委托專業機構對個人賬戶資金進行資產管理。
《財經時報》了解到,所謂“效仿企業年金的管理模式”,實際上是對個人賬戶資金采用與企業年金相同的信托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而在操作層面上,個人賬戶資金與企業年金的運作仍有較大的區別。
目前個人賬戶資金的管理和運營表面上是分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