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闖新路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方案
7月8日下午,為期兩天的市委中心組“七一”重要講話“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三次(實事求是闖新路)集體學習落下帷幕。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市委中心組就“實事求是闖新路”專題開展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三次集體學習。市委書記王萍主持。王少玄、吳敏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市法檢兩長,以及井岡山管理局、井岡山經開區管委會主要領導參加。楊丹、鄧近有、馮增煒、黃少峰、鄧淑斌作交流發言。
兩天的學習中,大家認真學習了“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觀看了大型文獻紀錄片《筑夢路上》,回顧了95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并進行了交流學習研討。
王萍對大家的學習成果表示肯定。她指出,實事求是闖新路是視察吉安、井岡山時,對井岡山精神的新解,是省委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突出的江西特色。全市每個共產黨員要結合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吉安、井岡山重要講話精神,對實事求是闖新路有全新的認識。
王萍指出,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永遠的課題,是黨的建設和發展改革的必由之路,反映的是一個政黨、組織或個人的政治水平、思想境界和黨性修養。實事求是闖新路,能讓我們黨無論處于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堅持真理、廓清思路、善于變革、與時俱進,實現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堅守,作為一個敢于兌現宗旨的政黨的堅守,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的堅守。
王萍強調,實事求是闖新路,要落實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讓實事求是成為黨的建設,尤其是市委加強自身建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思考把中央、省委的大政方針,化為在吉安真正推進全市發展、百姓致富、全面小康、加快脫貧的真正適用對路的方針;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引領全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道路上,永遠堅守實事求是的追求、品格和行為風范;要把實事求是闖新路轉化為一個個實際舉措,敢于觸碰和直面難點,以主動的擔當和勇氣突破我市發展的瓶頸和制約。
王萍強調,要把擴大開放作為永遠的課題。持續擴大開放,突破本地化,引進先進生產力,引進先進要素,使吉安實現發展加速度,更多百姓受益,更可持續發展。要堅持求真務實。把實事求是闖新路落實到實干、落實到“走對路干對事用對人”和知行合一上,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增強我們的黨性覺悟,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讓大家在本職工作中做到求真務實、干字當頭,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為“十三五”開局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據了解,此次學習內容是,“七一”重要講話,關于實事求是、改革創新重要論述,緊扣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緊扣我省、我市正處在“六期融合”關鍵時期的實際,認真查找在實事求是、改革創新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高舉改革創新旗幟,堅持實事求是,敢于打破慣例,善于破解難題,勇于擔當作為,鼓勵、支持、保護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用井岡山精神激發敢闖敢干的膽識,激發大膽創新的精氣神,把改革創新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實事求是闖新路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方案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是解決矛盾問題、促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是開展一切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創新是過程和手段,實事求是是目的和歸宿,任何有價值的創新,都只能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組織工作的政治性、導向性很強,組工干部要帶頭尊重實際、尊重規律,察實情、重實用、求實效,以實事求是的作風推進組織工作改革創新,帶動形成正確的創新方向。
一、創新不是無基礎的空想妄想,思路的謀劃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貼合實情需求
建“空中樓閣”,搞“大躍進”,不是創新。實踐證明,脫離實際,空想妄想,拔苗助長,不但不能促進工作,反而會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給事業帶來“創傷”。在創新思路的謀劃上,要牢牢把握本地的具體情況,按照有利于提高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有利于服務群眾、有利于提高滿意度的原則,深入調研、冷靜思考、科學謀劃,不能忽視現實、盲目跟風。一要充分考慮基層基礎。拔苗助長只會走入歧途,其結果往往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實踐中,一些創新工作從形式看很好,但卻沒有長久的生命力,甚至“胎死腹中”,就是因為脫離了工作基礎,使創新目標成了遙不可及的“烏托邦”。要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推進組織工作創新,把握好時機、力度和節奏,根據工作基礎區別定位、分類謀劃,形成全面進步、梯次成長的良性創新機制。二要充分考慮承受能力。創新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精力作保障。程序越搞越復雜,增加工作成本,加重基層負但,投入和成效不成正比,只會引起基層的反感和抵觸,更談不上工作成效。創新思路的謀劃,要把握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避免人為“復雜化”的傾向,堅持效率、效益相統一,統籌考慮,審慎出臺。三要充分考慮現實需求。需求就是導向。背離形勢要求、背離群眾需求的創新,只會被時代所拋棄、被群眾所拋棄。要克服“閉門造車”的不良傾向,準確把握上情、下情、民情,堅持從實際需求出發謀劃創新,使創新工作適應形勢發展、符合群眾意愿。
二、創新不是無原則的蠻干盲進,方法的制定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
搞“永動機”,“闖紅燈”,不是創新。違背規律和規則,創新將成為脫韁的野馬、失控的車頭,不但無益而且有害。推進創新心要熱、頭要冷、步子要穩、方法要得當。一要探求規律。毛澤東同志講:“不論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做事情是如此,創新也是如此。要多學、善思,把組織工作規律研究透,才能干明白、有創新、得實效。二要尊重規律。“永動機”之所以搞不成,就是因為違背了“能量守恒”的科學原理。在制定創新方案時時,要對創新設想進行規律規則相容性檢查、措施方法可行性檢查、功能價值合理性檢查,這樣才不會空耗心思、取得實效。尊重規律,集中表現在遵守規則上。組織工作的政策性、原則性很強,要積極改革創新,但象“黨管干部”這樣的原則、底線任何時候也不能突破、違背。三要應用規律。認識、掌握了規律,不用也是白費。如干部培養,要把握干部成長規律,嚴格按照干部成長的階段性、順序性、差異性的特點開展工作,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只有善于應用規律,按規律辦事,創新工作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成功,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不是無實效的標新立異,目標的定位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解決實際問題
搞“名詞翻新”,“新瓶裝舊酒”,不是創新。刻意制造“轟動效應”,亂提所謂“新思路”、“新口號”,名曰改革創新,實為嘩眾取寵。創新始于問題的提出,終于問題的解決。不能為創新而創新,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把研究和解決問題作為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要發現問題。看不到問題就談不上解決問題。要了解真實情況、發現深層次問題,不能滿足于坐在機關打電話、聽匯報、看材料,必須深入一線、深入基層認真調查研究。要深入持久地開展組工干部下基層活動,不走“固定路線”,不打招呼,不亮身份,多聽勤走善問,與一線干部、基層群眾零距離接觸、無障礙交流,讓深層次問題“浮出水面”。二要正視問題。發現問題是基礎,正視問題是態度。對存在的問題、出現的矛盾麻木不仁或忽視漠視,破解難題、創新發展就會成為“紙上談兵”。要有“揭傷疤”的勇氣,敢于直面問題、正視問題,這樣才能贏得創新主動權,及時把握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最佳機遇期,創造性開展工作,避免問題和矛盾的進一步演變和惡化。三要解決問題。創新不是目的,而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創新成效到底如何,群眾是否真正滿意,最終要看問題解決得怎么樣。要采取“部長領銜、項目化管理”的方法,對組織工作中的難點問題、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影響形象的突出問題,通過實施“部長項目”、“科長項目”、“科員項目”,制定方案,明確目標,限定時限,落實責任,從而引導全體組工干部集中精力攻堅破難,推動工作的創新、問題的解決。
實事求是闖新路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方案
黨的十五大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我們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事求是的本質,就必須堅持立足于實事這個基礎。立足于實事,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也就是說要在對具體事物、具體問題和具體環境的分析過程中對實際作出辯證的把握。如果沒有對具體事物、具體問題和具體環境的深入調查研究,實踐主體就不可能對實際作出辯證的把握。同時,這個實際又是變化的,而不是凝固不變的,也就是說只有從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從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中,才能全面地認識實際。如果只停留在靜止不變的事物上,只停留在片面的事實和表面的情況上,實踐主體就不可能真實地而不是虛假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反映和認識實際。因此,要真正認識和把握實際,就必須發揮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對客觀實際有個準確把握,才能真正理解和認識實事求是的本質。
“求是”,這是認識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實事求是中的“是”,是指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事物及其規律都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唯物論。但是,“是”并不等于客觀情況,它是深藏在事物內部的東西,單單靠感性直觀是難以把握的。只有靠理性思維,才能把握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因此,要想把客觀事物及其規律這種“自在之物”,變成“為我之物”就必須在“求”上狠下一番功夫。所謂“求是”,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過程。“求是” 的過程,就是解放思想、沖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過程;就是開動腦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結論的過程;就是發現規律,認識規律的過程。概言之,求是的過程,就是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多次反復、循環曲折的過程。
實事求是的關鍵是創新。因為,“求是”的目的就是引出正確的結論,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也就是說,要用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理論指導實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通過一系列中間環節,才能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如,理論觀點???政策決策???工作思路???操作方法。其中,每個環節的轉換都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各環節之間的轉換,也不可能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如理論,我們只有把它轉化為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針,然后再與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相結合,形成具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才能使理論真正有效地指導實際工作。在理論指導實踐過程中,如果沒有轉化,沒有結合,而只是從本本出發,照本宣科,照抄照搬,理論就不可能有效地去指導實踐。同樣,如果我們只消極被動地適應客觀實際,不進行大擔探索,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也無法發揮。
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就一刻離不開創新。因為,“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58?259頁)鄧小平所說的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就是要求我們實事求是,立足于中國實踐,研究的建設和發展規律,創造性地走建設有*的。一個國家、一個政黨,要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把理論與本國實際、時代特征緊密結合,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同樣,一個地區、一個部門要堅持實事求是,也必須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制訂政策、計劃、方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實事求是的本質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
所謂“創新”,就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取得新成果。創新是鄧小平實事求是思想的一大特色。鄧小平和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是一脈相承的。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這一思想。這不僅表現在鄧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聯系起來,主張排除思想障礙,沖突教條主義的框框,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大膽地進行理論創新;而且還表現在鄧小平第一次把向前看和實事求是聯系起來,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不斷地進行實踐創新。這集中反映在他講實事求是時多次提出要“向前看”。如“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要向前看,就要及時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前進。”(《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41、149頁)向前看,就是既尊重客觀實際,又發展創新。可以說,創新既是認識和把握實事求是的關鍵,也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把推向前進的關鍵。然而這種創新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更需要敢于解放思想的勇氣。因此,認真深入地研究鄧小平實事求是的創新意識,對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實事求是的本質是至關重要的。
實事求是闖新路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方案
為深入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結合學校、學院及黨支部工作實施方案,做一名合格黨員,6月 15日下午,宜春學院在主教樓召開了兩學一做研討會討會,院黨委副書記袁群,學生黨支部書記雷瑩子出席了本次研討會,該院學生黨員、預備黨員參加了此次會議,研討會由院黨委書記朱向華主持。
朱書記談到,是否做到為人民、為社會服務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時刻保持著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是作為一名黨員的基本要求。了解政治,懂政治是黨員的基本素養之一。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即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因此要擔好這份責任。研討會上,袁副書記強調學生黨員要成為老師的助手,成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遇到問題自己先協調解決,解決不了再進行反饋,能夠有擔當意識,學會掌握領導方法,才能真正負起學生黨員的責任。
黨員們也對此次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實事求是作為毛澤東思想的核心,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集全黨智慧的結晶,把握好實事求是,既要在學字上下功夫,更要在實字上著力,常抓狠抓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借學習升華,借實踐的成果做指引。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入的新時期,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國家發展的新要求,敢于創新,尊重實際給廣大大學生黨員提出了新要求,實事求是闖新路的重要前提,闖新路是推動實事求是的推動力。
兩學一做,展望未來,實事求是闖新路,對于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學習“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內涵,強化擔當精神,提高服務意識,凝聚篤實之力,努力成為學校建設的堅實力量,加強了學生黨員對兩學一做思想的深入了解,提升了他們對黨性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