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樣的課才算得上優質課,這似乎成了近年來老師們最為關注的教學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當前新課標的條件下,課堂評價標準,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加以判斷。
維度一:體現在學習方式上——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自主學習的程度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程度如何,具體要看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
自由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以及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創新。
一般來說,自學課學生是容易創新的,但不是每節自學課學生都能有創新。
(二)合作學習的效度
合作學習是指共同的學習目標、采用小組或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建立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通過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組的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是否互賴互動;是否有預設生成。
所謂選題科學,就是所選主題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四個標準。合理的分組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人數也不能過多,以4-6人為宜,每人都應有明確的分工。互賴強調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都是小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他們對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小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人成功的基礎上的,有一個人不成功,小組就沒有成功。互動強調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支持;沒有預設的課是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不精彩的課,在預設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預設。
(三)探究學習的深度
從本質上說,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的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情景。
探究學習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學生有無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的數量是否多、質量是否高。一節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教師善于啟發;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學生的探究有深度。
維度二:體現在價值追求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什么時候有用?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們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以及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二)“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依標施教
“依標施教”就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因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一個課程標準可以編寫多套教材,我們在教學中所依據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課程標準。
另外,在當前學業考試命題中,我們依據的也不可能是那套教科書。所以,評價一節課,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至于該節課是不是“講通學透”了教科書,不應是我們所關注的。
(三)“兩個基本點”之二,就是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所謂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學形式豐富多彩。要求一節課本身應體現綜合性,可以是相關知識的綜合,也可以是教學目標的綜合,也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等。
所謂開放性,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應是開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種思想或理論上,要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教學目標是開放的,目標設定不僅限于教學內容的完成度,而是從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養等多方面入手;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改變學科教學的單一性,體現社會學科的綜合過程是開放的,一節課結束時應在總結、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并使學生在課后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維度三:體現在學習情景上——聯系閱讀與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與自評互判
(一)聯系閱讀
“聯系”即綜合,或彼此接上關系,“閱讀”即從書面材料中提取意義并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過程。聯系閱讀,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相關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獲得意義并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動。一節課是否優秀,我們要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否圍繞目標,對相關知識進行縱橫聯系、互相貫通,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主動問答
“主動問答”即學生自主、積極地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有學者說:“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三)自主討論
討論,是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的活動。自主討論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自選問題,并就這一問題自由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以解決問題,或生成新的問題的活動。討論,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自評互判
自評是指自我評價,即以自己自身作為評價主體而對自我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全面認識自我,反饋調節;互判即相互評價,是指學生們相互促進的評價,它重視相互學習和相互提高。羅杰斯認為,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就會得到促進。同時,也有研究認為,初中生評價能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關于這一點在其他年級的學生中是少見的。
維度四:體現在教師作用上——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一)引人入勝
“引”指的是“引出課題”和“進行指引”。“入”是讓人處于某種狀態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引人入勝指的就是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對某一課題處于最佳學習狀態或境界的教學行為。
(二)精導妙引
“精導”即精心指導。“妙引”即巧妙引領。精導妙引就是一節課的進行中,教師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閱讀、問答、討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的教學行為。其目的是掀起學習高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教學高潮。
(三)結尾無窮
指的是一節課的結束階段,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升華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并使學生在課后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行為。如果說開頭的藝術是為將學生引到教學勝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話,那么結尾藝術,就是要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將最佳效果從課堂之點輻射到社會之面,所以,一節課不僅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而且還應有一個回味無窮的結尾。教師精導妙引,用藝術性的手法掀起教學的高潮,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說,教師掀起的教學高潮,有強烈的激勵功能、鮮明的愉悅功能、很強的促學功能和潛移默化的審美功能。所以,在一節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努力掀起教學高潮。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其評價方法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有哪些(三篇) |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兩篇) |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其評價方法(兩篇) |
教學評估對老師的評價怎么寫(精選50句) | 對幼兒園老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怎么寫(精選16句) | 教學評價設計的內容與方法怎么寫(兩篇) | 學校的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怎么寫(三篇) |
2022年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 2021年大學課堂教學評價及建議 |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而且不同的人特點不同。一節課成功與否,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