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模板推薦(五篇)

思而思學網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一

1總則

1.1北京市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性

1.1.1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1.1.2北京位于華北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ⅷ度高地震烈度地區,水資源短缺,受多種氣象災害影響,存在諸多產生突發事件的自然條件。北京是超大城市,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經濟要素高度積聚,政治、文化及國際交往活動頻繁;北京中心城區經濟社會活動集中,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多,遠郊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存在諸多產生突發事件的社會因素。

1.1.3制定本預案,對于積極防范和及時處置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1.2北京地區突發事件的現狀、特點及發展趨勢

1.2.1北京是一個突發事件頻發的城市,主要突發事件可劃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4大類、23分類、52種(見表1)。

1.2.2北京地區突發事件以頻發的非自然因素為主,災害種類多、損失重、影響大、連發性強、處置難度大,特點是:

人為致災因素突出。隨著北京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道路交通、城市生命線、生產安全、旅游安全、環境污染、化學、火災等事故災難頻發;各種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動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增加;金融投資、拆遷安置等經濟社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聚集上訪以及個人極端事件仍時有發生,涉外突發事件呈上升趨勢。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仍將是北京發生頻率高、傷亡多、危害大的突發事件。

危害程度嚴重。由于突發事件的連發性強,次生、衍生災害嚴重,損失的放大效應顯著,往往會對社會秩序、社會功能、環境與資源等造成嚴重的破壞,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造成強烈的沖擊。

處置協調難度大。北京地區有眾多的中央單位、駐京部隊、涉外機構和大量流動人口,機構和人員情況復雜,增加了協調處置突發事件的難度。

1.2.3暴雨、冰雪、霧霾、大風等氣象災害以及地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將是北京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環境污染、信息安全、有限空間及地下營業場所空間安全、城市軌道交通安全、超高層建筑火災事故、城市路橋事故等仍將是北京的主要事故災難。新發或烈性傳染病、重大動植物疫情、食品安全、重大群體性事件、恐怖襲擊等將是主要潛在致災因素。

1.3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3.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繼承和鞏固近年來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和保障重大活動的經驗成果,從和諧社會,提高執政能力,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首都安全穩定,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建立“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全面履行黨委和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職責。

1.3.2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底線思維,牢固樹立生命至上的理念,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在突發事件應對中以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為首要出發點,積極預防和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對人民群眾的危害。

堅持依法應對的原則。貫徹落實《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應急管理配套法規與制度,堅持依法依規應對突發事件。

堅持預防與應急并重的原則。落實“預防與應急并重,常態非常態相結合”的要求,把應急管理工作融入城市安全運行各個環節,強化基礎工作,加強監測預警,做好應急演練,提高防范意識,有效控制危機,力爭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堅持資源整合的原則。按照資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實現組織、資源、信息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努力實現部門之間、條塊之間、軍地之間、京津冀之間的協調聯動。

堅持屬地為主的原則。實行屬地管理,專業處置。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地方政府統一指揮協調所轄地區的中央在京單位、企事業單位。建立市、區兩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形成市、區兩級管理,分級負責、分類指揮、綜合協調、逐級提升的突發事件應對體系。

堅持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充分依靠廣大市民,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把社會、公眾的參與同政府管理有效結合,形成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志愿者隊伍相結合的突發事件應對體制機制,實現突發事件應對的社會化。

1.4目的和依據

1.4.1目的

針對北京地區突發事件的現狀和特點,通過編制預案,要達到以下目的:

(1)通過整合現有突發事件組織管理機構等資源,完善突發事件應對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

(2)通過規范突發事件的分級分類,確定各類突發事件的啟動程序,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的職責和權力;

(3)通過整合現有突發事件應急資源,完善分工明確、責任到位、優勢互補、常備不懈的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體系;

(4)通過整合現有突發事件的信息資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形成機制優化、反應靈敏的信息支撐系統;

(5)通過總體應急預案的實施,切實加強基礎工作,理順管理體制和機制,實現防范系統化、決策科學化、指揮智能化、保障統籌化,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4.2依據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國家及本市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文件規定為依據,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1.5適用范圍

本預案主要用于指導預防和處置發生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或發生在國內其他地區以及境外涉及北京的,應由北京市處置或參與處置的各類突發事件。

1.6事件等級

為了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依據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由高到低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4個級別。具體事件等級標準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國家尚未制定等級標準的,市相關部門可以先行制定,經市政府批準后,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備案。

特別重大突發事件(ⅰ級):指突然發生,事態非常復雜,對北京市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人員傷亡、特別重大財產損失或重大生態環境破壞,需要市委、市政府統一組織協調,調度首都各方面力量和資源進行應急處置的緊急事件。

重大突發事件(ⅱ級):指突然發生,事態復雜,對一定區域內的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或嚴重生態環境破壞,需要調度多個部門、區和有關單位力量和資源進行聯合處置的緊急事件。

較大突發事件(ⅲ級):指突然發生,事態較為復雜,對一定區域內的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較大財產損失或生態環境破壞,需要調度個別部門、有關單位和區力量和資源進行處置的事件。

一般突發事件(ⅳ級):指突然發生,事態比較簡單,僅對較小范圍內的公共安全、政治穩定和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危害或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只需要調度個別部門、有關單位或區的力量和資源就能夠處置的事件。

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分級依照相關市級應急預案規定執行。對于事件本身比較敏感,或發生在城六區等重點地區或重大活動舉辦、重要會議召開等時期的,應適當提高響應級別。應急響應啟動后,可視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情況及時對響應級別進行調整,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1.7北京市應急預案體系

本市應急預案體系分市、區、街道(鄉鎮)三級管理;按照制定主體劃分,分為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單位和基層組織應急預案兩大類。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由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等組成。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領導機構

2.1.1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應急委)統一領導全市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組織體系框架見8.3。對于特別重大且影響首都社會穩定的突發事件,相關處置工作由市委統一領導。

2.1.2市應急委主任由北京市市長擔任,副主任由市委負責政法工作的常委和常務副市長擔任,委員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各類突發事件應對的市領導,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市政府秘書長,北京衛戍區和武警北京市總隊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成人員為市各突發事件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

2.1.3市應急委設秘書長、常務副秘書長、副秘書長,負責應對突發事件的統籌協調工作。秘書長由市政府秘書長兼任。常務副秘書長分別由市委和市政府相關副秘書長兼任,副秘書長分別由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市委宣傳部主管副部長和市政府辦公廳主管副主任兼任,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協助秘書長開展工作。

2.1.4市應急委的主要職責。

(1)研究制定全市應對突發事件重大決策和指導意見;

(2)審定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組織指揮處置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

(4)在應對突發事件工作中協調與中央和國家各部委、駐京部隊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關系;

(5)領導區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開展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相關應對工作;

(6)分析總結全市年度應對突發事件工作。

2.2辦事機構

2.2.1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應急辦)是市應急委常設辦事機構,設在市政府辦公廳,同時掛市政府總值班室和市應急指揮中心牌子,協助市政府領導同志組織處理需由市政府直接處理的突發事件,承擔市應急委的具體工作,負責市政府總值班工作。市應急辦根據市應急委的決定,負責規劃、組織、協調、指導、檢查本市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及應急管理的預案、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

2.2.2市應急指揮中心設有指揮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作為突發事件發生時市應急委的指揮平臺。市民防局指揮平臺是市應急委備份指揮平臺。

2.3專項指揮機構

2.3.1市應急委設突發事件專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專項指揮部),包括市群體性事件應急指揮部、市電力事故應急指揮部、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應急指揮部、市核應急指揮部、市反恐和刑事案件應急指揮部、市突發事件應急救助指揮部、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市建筑工程事故應急指揮部、市城市公共設施事故應急指揮部、市交通安全應急指揮部、市防汛抗旱應急指揮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市涉外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市森林防火應急指揮部、市人防工程事故應急指揮部、市重大動植物疫情應急指揮部、市消防安全應急指揮部、市地震應急指揮部等。市專項指揮部總指揮由分管市領導擔任。

2.3.2專項指揮部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相關突發事件應對法律法規;

(2)研究制定本市應對相關突發事件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

(3)具體指揮本市相關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依法指揮協調或協助區開展相關較大、一般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4)分析總結本市相關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制定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5)負責本指揮部所屬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的建設和管理等工作;

(6)承擔市應急委交辦的其他任務。

2.3.3除以上專項指揮部外,如發生其他突發事件,由分管市領導和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及相關主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成立臨時應急指揮部,具體負責相關突發事件指揮和處置等應對工作。

2.3.4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有關部門,作為專項指揮部的常設辦事機構,負責組織落實本指揮部決定,協調和調動成員單位開展相關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2.3.5市相關部門分別按照各自職責和業務范圍,在市應急委的領導下,具體負責相關突發事件預防、指揮和處置等應對工作。

2.3.6突發事件處置分工。

各類突發事件處置牽頭部門為主責部門;專項應急預案規定的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的部門為協作部門;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委、市民政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北京保監局等部委辦局是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保障部門。各類突發事件處置主責部門分工見表2。

北京衛戍區、武警北京市總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的應急救援任務在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具體規定。

2.3.7主責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或確定應急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協作部門、保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或確定應急管理機構。

2.4專家顧問組

市應急委、各專項指揮部應分別聘請專家,成立突發事件專家顧問組。

專家顧問組主要職責是:

(1)為北京地區中長期公共安全規劃、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管理、災害科學最新發展趨勢的跟蹤等方面提供意見和建議;

(2)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趨勢、救災方案、處置辦法、災害損失和恢復方案等進行研究、評估,并提出相關建議;

(3)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相關應急處置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咨詢方案。

2.5區、重點地區應急機構

各區建立相應的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體制機制,成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導機構、辦事機構和專項指揮機構,區應急管理辦事機構應設在區政府辦公室。天安門地區、北京西站地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地區(以下統稱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可參照區設立本地區應急機構。各區應急委和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在市應急委領導下,參與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相關應對工作,依法參與或指揮協調本地區各類較大、一般突發事件應對工作。

2.6基層應急機構

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立或確定應急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具體組織實施本地區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應明確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責任人,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其他基層組織和單位在區政府及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指導下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3監測與預警

3.1監測

3.1.1本市建立突發事件風險管理體系和危險源、危險區域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機制,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監控。各區應急委和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加強對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監督檢查。

3.1.2各區應急委和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建立專業監測和社會監測相結合的突發事件監測體系,完善突發事件監測制度,規范信息的獲取、報送、分析、發布格式和程序;根據突發事件種類和特點,建立健全各行業(領域)基礎信息數據庫,完善監測網絡,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明確專職或兼職人員,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監測。

3.1.3市、區應急辦和天安門等重點地區應急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各類突發事件信息的匯總、分析和處理;負責定期組織召開公共安全形勢分析會議,研判突發事件應對的總體形勢,提出防范措施建議。

3.1.4各區應急委和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及時匯總、分析、處理本地區、本部門或本系統突發事件與可能影響公共安全的信息,并負責收集、整理和研究發生在國內外可能對本市造成重大影響的重大突發事件信息,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時報市應急辦,并通報市相關部門。

3.1.5市緊急報警服務中心和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負責受理、分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反映的各類信息,對于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應將情況及時通報給各相關單位。供水、排水、電力、燃氣、熱力、地鐵運營等城市運行保障企業應充分發揮信息收集主渠道作用,第一時間收集并向市應急辦和市相關部門報送突發事件、城市運行信息,以及涉及安全穩定和其他敏感信息。

3.1.6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宣傳、網信、公安網監等部門應建立突發事件輿情快速收集研判機制,及時收集媒體對本市突發事件和有關敏感問題的報道,密切跟蹤輿情動態,并向市應急辦通報。

3.1.7對于涉密的重要信息,負責收集數據的部門應遵守相關的管理規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3.2預警

3.2.1本市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制度。市應急辦負責全市突發事件預警工作的監督和綜合管理,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市相關部門負責相關類別突發事件預警工作,各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負責本地區突發事件預警管理工作。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負責組織本市各類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統一發布工作。

3.2.2可以預警的突發事件預警級別,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預警級別劃分按國家標準執行,國家尚未制定預警級別劃分標準的,市相關部門可以先行制定,經市政府批準后,報國務院或國務院確定的部門備案。

紅色等級(一級):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以上突發事件,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不斷蔓延。

橙色等級(二級):預計將要發生重大以上突發事件,事件即將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黃色等級(三級):預計將要發生較大以上突發事件,事件已經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藍色等級(四級):預計將要發生一般以上突發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大。

3.2.3預警發布和解除。

(1)藍色、黃色預警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或部門負責發布和解除,并報市應急辦備案。橙色、紅色預警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或部門向市應急辦提出預警建議,由市應急辦分別報請分管市領導或市應急委主任批準后,由市應急辦或授權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或部門發布和解除。

(2)各區、天安門等重點地區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發布本地區預警信息,并同時報市應急辦及市有關部門備案。

(3)對于可能影響本市以外其他地區的橙色、紅色預警信息,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或部門應在報請分管市領導批準后,及時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相關地區通報;必要時,由市應急辦報請市應急委主任或副主任批準后上報國務院應急辦。

(4)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3.2.4預警信息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3.2.5預警響應。

(1)發布藍色、黃色預警后,根據即將發生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相關區應急委或相關重點地區管委會應依據相關應急預案立即做出響應,采取以下措施:

責令有關部門、專業機構、監測網點和負有信息報告職責的人員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向社會公布反映突發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強對突發事件發生、發展情況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有關專家學者,隨時對突發事件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突發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級別;

定時向社會發布與公眾有關的突發事件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并對相關信息的報道工作進行管理;

及時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發布可能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警告,宣傳避免、減輕危害的常識,公布咨詢電話。

(2)發布橙色、紅色預警后,市應急辦、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各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在采取藍色、黃色預警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還應當針對即將發生的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責令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救援與處置指揮人員、值班人員、專家學者、技術骨干等進入待命狀態,并動員后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

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準備應急設施和避難場所,并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加強對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采取必要措施,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減輕危害的建議、勸告;

轉移、疏散或撤離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并予以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

關閉或限制使用易受突發事件危害的場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護性措施。

3.2.6市應急辦可依據突發事件的發展、變化情況和影響程度,調整市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或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提出的預警建議級別,并報請市應急委領導批準。

預警信息發布單位要密切關注事件進展情況,并依據事態變化情況和專家顧問組提出的預警建議,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將調整結果及時通報各相關部門。

市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后,各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本地區預警級別,并報市應急辦和市相關部門備案。

3.2.7當確定突發事件不可能發生或危險已經解除時,發布預警的市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或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應立即宣布解除預警,并通報相關部門。

3.2.8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微博微信、手機短信、特定區域應急短信、警報器、宣傳車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3.3監測與預警支持系統

3.3.1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和氣象、環保、金融、旅游、商務等專業部門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監測手段,強化數字化監測基礎設施和專業預警預報信息系統建設。

3.3.2市應急辦會同市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建立健全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匯集、儲存、分析、傳輸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并逐步實現與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突發事件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完善市、區兩級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

3.3.3市應急辦會同市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建立健全本市綜合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風險綜合監測與突發事件預警。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各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應建立專業和區域風險管理系統,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做到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及時預警。

4應急處置與救援

4.1信息報送

市應急辦、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各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各類突發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信息報送應貫穿于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的全過程。

4.1.1獲悉突發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要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有關專業機構、監測網點和信息報告員要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突發事件信息。

4.1.2發生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6個區的一般突發事件信息,應及時向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或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市應急辦報告;發生在其他區的一般突發事件信息,根據實際影響范圍和程度及時向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或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市應急辦報告。

4.1.3較大、重大和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屬地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要立即報告市應急辦,并同時通報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等相關部門,詳細信息最遲不得晚于事件發生后2小時報送。

4.1.4對于事件本身比較重要或發生在重點地區、特殊時期,或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信息必須立即報告市應急辦。對于涉及到港澳駐京機構、港澳臺人員,外國在京機構、人員或市屬駐外(港澳)派出機構、赴外(港澳)人員的事件,應立即同時通報市臺辦、市政府外辦(市政府港澳辦)和市政府新聞辦。

4.1.5對于暫時無法判明等級的突發事件,應迅速核實,同時根據事件可能達到或演化的級別和影響程度,參照上述規定上報,并做好信息續報工作。

4.1.6市應急辦對于接報的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信息,在報請市應急委主任或副主任批準后,按規定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4.1.7上報突發事件信息的內容應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性質、危害程度、事件發展趨勢、已采取的措施等,并及時續報事件處置進展情況。

4.2先期處置

4.2.1事發單位要立即組織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和工作人員營救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做好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引導;向所在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報告。對因本單位的問題引發的或主體是本單位人員的社會安全事件,有關單位要迅速派出負責人趕赴現場開展勸解、疏導工作。

4.2.2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要第一時間組織群眾轉移疏散,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做好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引導等工作,及時向區政府報告事件情況。

4.2.3事發地居委會、村委會和其他組織要按照當地政府的決定、命令進行宣傳動員,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和互救,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4.2.4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迅速開展自救互救,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擴大;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和機構報告安全隱患和受災情況;服從行業主管部門、街道(鄉鎮)的指揮和安排,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4.2.5在外省區市發生涉及本市人員和機構的突發事件,根據需要,由市突發事件應急救助指揮部或由市應急辦會同市突發事件應急救助指揮部辦公室協調開展應急救助工作。在境外發生涉及本市人員和機構的突發事件,由市涉外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牽頭,會同市相關部門、單位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我國駐外(港澳)派出機構做好境外領事保護工作。

4.3指揮協調

突發事件發生后,在先期處置的基礎上,由相關責任主體按照基本響應程序,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響應措施進行處置。當超出相關責任主體自身處置能力時,可向上一級應急管理機構提出請求,由上一級應急管理機構決定是否啟動更高級別的響應措施進行處置。

一般突發事件(ⅳ級):由事發地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或市相關部門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ⅳ級響應,負責指揮協調應急處置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負責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較大突發事件(ⅲ級):發生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6個區和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的較大突發事件,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ⅲ級響應,負責指揮協調應急處置工作。發生在其他區的,由事發地區應急委或市相關部門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ⅲ級響應,負責指揮協調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協助做好相關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或市應急辦派人到場,協調有關部門配合開展工作。根據需要,由主責部門牽頭組建現場指揮部。

重大突發事件(ⅱ級):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ⅱ級響應,并負責具體指揮和處置,由市應急委負責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根據需要,分管市領導或副秘書長趕赴現場,并成立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事發地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組成的現場指揮部。其中:分管市領導或副秘書長任總指揮,負責應急處置的決策和協調工作;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任執行總指揮,負責事件的具體指揮和處置工作。

特別重大突發事件(ⅰ級):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的ⅰ級響應,并負責具體指揮和處置,由市應急委負責統一指揮應急處置工作。根據需要,市委書記、市長或分管市領導趕赴現場,并成立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事發地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組成的現場指揮部。其中:市委書記、市長或分管市領導任總指揮,負責應急處置的決策和協調工作;分管市領導或副秘書長,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任執行總指揮,負責事件的具體指揮和處置工作。

當突發事件應對需要調度多個市級專項應急指揮部共同開展應急處置時,經市應急委主任批準,啟動市應急委決策機制,由市委、市政府統一組織協調應對工作。同時,抽調相關部門人員啟動聯合辦公機制,履行值守應急、信息匯總和綜合協調職責,發揮運轉樞紐作用。

4.4處置措施

4.4.1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或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應急措施:

(1)在確保應急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2)迅速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要保證緊急情況下搶險救援車輛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

(3)立即搶修被損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公共設施,短時難以恢復的,要實施臨時過渡方案,保障社會生產生活基本正常;

(4)禁止或限制使用有關設備、設施,關閉或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人員密集的活動或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采取其他保護措施;

(5)啟用儲備的應急救援物資,必要時調用其他急需物資、設備、設施、工具;

(6)組織公民參與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要求有特定專長的人員提供服務;

(7)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和食品、飲用水、燃料等生活必需品;

(8)依法從嚴懲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穩定市場價格,維護市場秩序;

(9)依法從嚴懲處哄搶財物、干擾破壞應急處置工作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

(10)進入相關場所進行檢查和封存物品;

(11)拆除、遷移妨礙應急處置和救援的設施、設備或其他障礙物等;

(12)采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市政府認為必要的其他應急處置措施。

4.4.2社會安全事件發生后,根據事件情況,由市應急委或事發地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立即組織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并由公安機關針對事件的性質和特點,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應急措施:

(1)盡快了解和分析事件起因,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和說服教育,及時疏導、化解矛盾和沖突;

(2)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對使用器械相互對抗或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實行強制隔離,妥善解決現場糾紛和爭端,控制事態發展;

(3)對特定區域內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設備、設施以及燃料、燃氣、電力、水的供應進行控制,必要時依法對網絡、通信進行管控;

(4)封鎖有關場所、道路,查驗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

(5)加強對易受沖擊的核心機關和單位的警衛,在國家機關、軍事機關、廣播電臺、電視臺、外國駐華使領館等單位附近設置臨時警戒線,加強對重要人員、場所、部位和標志性建筑的安全保護;

(6)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發生時,立即依法出動警力,加大社會面檢查、巡邏、控制力度,根據現場情況依法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盡快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7)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4.5現場指揮部

4.5.1按照相關預案規定,事件處置主責部門和屬地區應急委負責同志應迅速到達現場。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由事件處置主責部門牽頭,依托市相關專項指揮部或臨時應急指揮部,成立現場指揮部,由總指揮、執行總指揮和各工作組組長組成,實行總指揮負責制。總指揮行使重要事項決策和行政協調權,執行總指揮行使專業處置權。可設專業處置組、宣傳信息組、治安交通組、綜合保障組、通信保障組、醫療救護組、專家顧問組等工作組,并確定聯系人和通信方式。

4.5.2現場指揮部應維護好事發地區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員救治與疏散、群眾安置等工作,全力防止緊急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及時掌握事件進展情況,隨時向市應急辦報告。同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快速評估,盡快研究確定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按處置方案發布命令,全面展開調集應急物資,搶修被損壞的公共設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員提供避難場所、生活必需品、醫療救護等各項緊急處置工作。

4.5.3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的各工作組、相關部門、區和單位,應立即調動有關人員和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現場,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按照專項應急預案分工和事件處置規程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共同開展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4.5.4主責部門應依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和種類,適時建議派出由該領域具有豐富應急處置經驗人員和相關科研人員組成的專家顧問組,共同參與事件的處置工作。專家顧問組應根據上報和收集掌握的情況,對整個事件進行分析判斷和事態評估,研究并提出減災、救災等處置措施,為現場指揮部提供決策咨詢。

4.5.5現場指揮部應隨時跟蹤事態的進展情況,一旦發現事態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時,應報請市應急委協調調配其他應急資源參與處置工作。同時應及時向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區通報有關情況,必要時可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出預警。

4.5.6與突發事件有關的各部門、區和單位,應主動向現場指揮部和參與事件處置的相關部門提供與應急處置有關的基礎資料,盡全力為實施應急處置、開展救援等工作提供各種便利條件。

4.5.7發生涉外突發事件時,市政府外辦(市政府港澳辦)、市臺辦、市政府新聞辦等相關部門應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和職責分工,參與現場指揮部相關工作,并負責承辦相關事項。

4.5.8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采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和其他必要的應急處置措施。

4.6響應升級

4.6.1如果突發事件的事態進一步擴大,預計依靠北京市現有應急資源和人力難以實施有效處置時,應以市應急委名義,啟動首都地區應急聯動機制,協調中央國家有關部委和中央在京單位、北京衛戍區、武警北京市總隊、周邊相關省區市參與處置工作。

4.6.2當本市發生巨災或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已十分嚴重,超出北京市自身控制能力,需要國家或其他省區市提供援助和支持時,市應急委應提請市委、市政府將情況立即上報黨中央、國務院,請其統一協調、調動各方面應急資源共同參與事件處置工作。當黨中央、國務院啟動或成立國家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并根據有關規定啟動相應級別的響應時,市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要在國家相關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配合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

4.6.3需要宣布北京市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的,經市應急辦報請市主要領導批準后,依法以市政府名義提請國務院決定;如需全市進入緊急狀態,則依法并按《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報請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后實施。

4.6.4需要國際社會援助時,市應急辦應與市政府外辦、市政府新聞辦密切配合,在報請市主要領導批準后,以市政府名義提請國務院決定,由指定機構向國際社會發出呼吁。

4.7社會動員

4.7.1市或區應急委、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管委會應當根據應對突發事件的實際需要,動員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配合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自救互救、道路引領、后勤保障、秩序維護等協助處置工作。

4.7.2全市范圍內的突發事件社會動員,由市應急委提請市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市委社會工委(市社會辦)、首都文明辦、市民政局、市應急辦負責全市社會動員,協調各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團市委、市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協助做好社會動員工作。區范圍內的社會動員,由各區政府報請市政府批準,報國務院備案。局部小范圍內的社會動員,由各區決定并組織實施,報市政府備案。

4.8信息發布和新聞宣傳

4.8.1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和新聞宣傳工作,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本市相關規定,由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應急辦進行管理與協調,由市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協調小組負責具體組織協調。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防范措施等,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

4.8.2突發事件發生后,市應急辦在上報市應急委領導的同時,應向市委宣傳部通報相關情況。

4.8.3一般、較大突發事件發生后,經市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協調小組批準后,由承擔突發事件處置的主責部門負責新聞發布工作。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在市委宣傳部的組織、協調下,成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現場指揮部宣傳組,或者由市政府新聞辦牽頭組建突發事件新聞發布中心,指定新聞發言人,負責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組織、現場采訪管理,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發布突發事件信息,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對于社會安全事件,依照有關規定開展相應工作。

4.8.4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政府新聞辦、市網信辦和事件處置主責部門、屬地區應急委負責收集、整理網絡等輿情信息,及時核實、解決公眾反映的問題,予以積極回應和正面引導,對于不實和負面信息,及時澄清并發布準確信息。

4.8.5當突發事件超出本市控制能力時,由市委宣傳部報請中宣部統一協調組織新聞發布相關工作。對于可能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突發事件,對外報道工作應由承擔突發事件處置的主責部門會同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市政府外辦等部門共同組織,各新聞媒體要嚴格遵守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有關規定。

4.9應急結束

4.9.1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應急處置工作即告結束。

4.9.2一般和較大突發事件由啟動相應應急響應的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或相關區應急委、重點地區管委會宣布應急結束。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或市應急辦提出建議,并報分管市領導或市應急委主要領導批準后,由啟動相應應急響應的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或市應急委宣布應急結束。

4.9.3應急結束后,應將情況及時通知參與事件處置的各相關單位,必要時還應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同時向社會發布應急結束信息。

5恢復與重建

5.1善后處置

5.1.1在市委、市政府、市應急委統一領導下,由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區、重點地區負責善后處置工作,及時制訂恢復重建計劃和善后處理措施,并組織實施。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必要時,經市委、市政府和市應急委批準,啟動市突發事件應急救助指揮部或者成立市善后工作領導機構。

5.1.2市民政局、市安全監管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公安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力量,按照有關規定,分別負責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統計、核實和上報。

5.1.3規劃部門負責受突發事件影響地區居民住房和基本配套設施的選址、方案設計等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居民住房建設的組織實施,屬地政府負責對居民進行妥善安置;衛生計生、農業等部門負責疫病控制工作,環保部門提出事故后污染處置建議,由事發地的區政府、重點地區管委會負責現場清理和消除環境污染;電力、市政市容、水務、交通等部門應當及時組織修復被破壞的城市基礎設施,承擔突發事件處置的主責部門會同財政、發展改革部門制定應由政府補償的補償標準和辦法,事發地的區政府做好征用補償工作;審計、監察等部門應當對補償物資和資金的安排、撥付和使用進行監督,必要時實施跟蹤審計,事發地的區政府組織基層政權組織,做好受災地區社會管理工作,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救助款物的管理和調撥、發放等工作。

5.2社會救助與撫恤

5.2.1民政部門負責統籌突發事件社會救助工作,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并會同商務等部門及時組織救災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調撥和發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5.2.2市民政局牽頭,會同有關單位加強對救災捐贈物資的接收、登記和儲備管理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

5.2.3各級接受救災捐贈部門應立即開通24小時捐贈熱線,啟動社會募捐機制,動員社會各界提供援助,并按照規定程序安排使用。民政部門要進一步推動接受捐贈工作的制度化和經常化,為災后社會救助提供更加充實的物資和資金保障。

5.2.4紅十字會、慈善協會等人民團體、社會公益性團體和組織,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各自工作條例的規定,積極開展互助互濟、經常性救災捐贈活動和專項募捐活動。加強與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吸納國際捐贈的救助款物。

5.2.5司法行政部門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和有關社會力量為突發事件涉及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5.2.6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協助衛生等有關部門開展心理咨詢、撫慰等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5.2.7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等部門,對因災傷亡人員和在救援工作中傷亡的人員給予撫慰或撫恤,同時給予必要的救助;對見義勇為人員依法確認,對因公犧牲者進行認定和追認為烈士。

5.3保險

5.3.1突發事件發生后,保險監管部門負責督促保險機構及時開展保險受理、賠付工作。有關部門及區將損失情況及時向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通報,協助做好保險理賠和糾紛處理工作。

5.3.2各區應急委、市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要為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減少應急救援人員的人身風險。

5.4調查與評估

5.4.1本市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納入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負責人職責績效考核范圍,建立健全調查、評估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

5.4.2突發事件發生后,應由相關主責部門牽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以及《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及時組織開展突發事件調查處理及責任追究工作。

負責組織開展突發事件調查工作的機構,應根據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組建突發事件調查組,可聘請有關專家參與。

5.4.3重大或特別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應由事件處置主責部門牽頭,開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形成總結評估報告。較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根據需要,可由事件處置主責部門或相關區應急委牽頭組織開展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5.4.4有關法律、法規或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對突發事件調查、評估工作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6應急保障

6.1指揮系統技術保障

6.1.1市應急辦負責組織規劃,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各區、天安門等重點地區配合,建立本市應急指揮技術支撐體系,以滿足各種復雜情況下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指揮要求。主要包含:有線通信調度系統、無線通信指揮系統、圖像監控系統、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綜合保障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移動指揮系統、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等。

6.1.2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組織,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各區、天安門等重點地區配合,建立應急地理空間信息資源更新維護的長效機制。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和各區逐步建立完善應急管理信息資源庫,建立各類風險與隱患監控數據庫、專業數據庫、應急預案庫、應急專家庫、應急隊伍庫、應急物資庫、應急避難場所庫、輔助決策知識庫,做到及時維護更新,確保數據的質量,實現對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的輔助決策與支持。

6.1.3市公安局負責,市經濟信息化委等相關部門和區配合,加強全市各級各類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大圖像信息資源整合力度,完善本市圖像信息管理系統。

6.1.4市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各區、天安門等重點地區結合日常工作,開展預警、分析、評估模型研究,提高防范和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的決策水平。

6.2應急隊伍保障

6.2.1綜合應急救援隊伍。

市政府依托市公安消防專業隊伍,建立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由市應急委統一調用,負責處置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難以應對的事件,或代表本市參與外省區市和國際救援行動。

6.2.2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市應急委統一領導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規劃建設工作。市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統籌規劃本領域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工作,原則上應組建或確立至少1支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未組建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部門,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與相關領域部門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使用機制。

突發事件發生后,負責或參與應急處置工作的市相關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有權調用市級相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到達事發現場后,接受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調度。國內外增援的應急救援隊伍,由市應急委統一調動。

由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與相關企業簽訂應急救援服務保障協議,采取政府資助、合同、委托等方式,每年由政府提供一定的值班備勤、裝備購置與維護、救援補償費用。

6.2.3北京衛戍區、武警北京市總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作為處置突發事件的骨干和突擊力量,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本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6.2.4應急志愿者隊伍。

健全社會動員機制,把應急志愿者服務納入本市應急管理體系,依托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團體,組織有相關知識、經驗和資質的志愿者成立應急救援隊,動員志愿者參與防災避險、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公共安全與突發事件應對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隨時準備參與突發事件的搶險救援、衛生防疫、群眾安置、設施搶修和心理安撫等工作。

在志愿者隊伍的組織、技術裝備、培訓、應急演練、救援行動人身保險等方面,由區和相關部門給予支持和幫助。

6.2.5市、區財政部門要按照現行事權、財力劃分原則,將應急隊伍建設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同時,逐步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經費渠道。

6.3通信保障

6.3.1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統一組織本市各電信運營企業和廣播電視傳輸網、有線無線政務專網、800兆無線政務網的運行單位,建立本市信息安全與應急通信保障隊伍。

6.3.2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牽頭,各相關單位參與,整合完善應急指揮通信網絡系統。以有線無線政務專網和800兆無線政務網,形成覆蓋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的4級網絡傳輸體系,建立跨部門、多路由、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穩定可靠的應急通信系統。

6.3.3由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和協調相關企業,在800兆無線政務網、有線電視傳輸網、公網通信干線中斷或現有網絡盲區時,利用衛星、微波等通信手段,保障事件現場與市應急辦、市相關專項指揮部辦公室及相關區之間的聯系。

6.4交通運輸保障

6.4.1由市交通委牽頭,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北京鐵路局等單位配合,建立健全交通運輸保障聯動機制。

6.4.2突發事件發生后,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市政市容委和市水務局等部門組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盡快恢復被毀壞的公路、交通干線、地鐵、鐵路、機場及有關設施,保障交通路線的暢通。必要時,可緊急動員和征用其他部門及社會的交通設施裝備。

6.4.3市應急辦牽頭,會同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委等部門建立完善應急通行機制。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負責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現場的交通管制等保障制度,突發事件發生后,要根據需要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

6.4.4公安、消防、衛生計生和紅十字等部門和單位,積極加強空中救援力量,建立健全空中救援指揮調度和綜合保障機制,提高空中應急救援能力。

6.5物資保障

6.5.1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定期組織征集應急物資儲備需求,負責應急物資儲備的綜合管理工作。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根據不同突發事件的種類,會同發展改革、規劃、財政等部門,制定本領域、本部門應急物資儲備計劃,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庫,開展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更新、補充、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建設等工作。

市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應根據應對突發事件的需要,采取生產力儲備等方式,與有關企業簽訂合同,保障應急物資的生產和供給。

6.5.2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農委、市工商局、市糧食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掌握本市生活必需品市場的總需求及儲備庫存、經營庫存、生產能力和銷售、價格的變化情況,負責應急機制啟動后的市場監測和應急方案實施,調動生活必需品大型生產企業、經營企業的現有庫存投放市場,組織郊區生產基地和社會商業庫存充實零售市場。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市衛生計生委負責編制應急藥品和物資儲備目錄和計劃,組織落實應急醫療救治基地的應急藥品、物資裝備,并負責應急藥品的儲備和供應。市民政局負責保障基本生活物資的實物儲備。

6.5.3保障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根據自身應急救援業務需求,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配備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和器材,建立相應的維護、保養和調用等制度。

6.5.4負責突發事件處置的主責部門根據處置需要提出應急物資需求,經分管市領導批準后下達應急物資調撥指令。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其他省區市需要調撥本市應急物資時,由市應急委統一協調。

6.5.5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積極建立與國家有關部門、部隊、其他省區市的物資調劑供應渠道,作為本市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有效補充,以備物資短缺時迅速調入。

6.5.6必要時,市、區應急委可以以政府名義向單位和個人征用應急救援所需設備、設施、場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要求生產、供應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組織生產、保證供給。

6.6醫療衛生保障

6.6.1根據“分級救治、無縫銜接”原則,按照現場搶救、院前急救、專科治療幾個階段組織實施救護。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120)和北京市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999)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中的現場搶救、院前急救工作;各級醫院負責后續救治;紅十字會應組織群眾性救援隊伍,積極配合專業醫療隊伍,開展群眾性救護、救援工作。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衛生監督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負責做好疾病控制和衛生防疫準備,并嚴密組織實施。

6.6.2根據相關應急預案,市衛生計生委快速組織醫療救護隊伍進入救災現場,對傷員進行救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災區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并會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食品、飲用水源安全情況。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迅速組織向突發事件影響地區提供所需藥品、醫療器械。

6.6.3在本市現有醫療急救中心和分中心(站)基礎上,建設城近郊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點和遠郊區鄉鎮急救點,共同構成院前急救體系。

6.6.4市衛生計生委負責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準確掌握本市急救資源狀況(院前急救、綜合醫院急診科、急救隊伍等),建立動態數據庫,明確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資源分布、救治能力和專長等,全面提高城市公共衛生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

6.7治安保障

6.7.1突發事件發生后,由屬地公安部門和基層政府負責治安保障,立即在突發事件處置現場周圍設立警戒區和警戒哨,做好現場控制、交通管制、疏散救助群眾、維護公共秩序等工作。

6.7.2由市公安局負責,武警北京市總隊予以協助和配合,承擔對重要場所、目標和救災設施的警衛;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基層政府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要積極發動和組織社會力量開展自救互救,群防群治,全力維護突發事件地區的社會穩定。

6.7.3突發事件發生后,如現場存有易燃易爆危險品或發生起火、漏電、漏水、漏氣等情況,現場先期處置人員要立即通知有關主管部門實施排爆、滅火、斷電、斷水、斷氣等措施,清除現場危險品,避免次生危害的發生。

6.8人員防護保障

各相關部門、有關單位應認真分析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對人員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和所有危害種類,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和救援程序,配備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護設備。在應急處置過程中,確保救援人員安全。

6.9應急避難場所保障

6.9.1市應急辦會同有關部門,依照國家相關規范、標準,組織制定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管理規定。

6.9.2由市規劃委牽頭,會同民政、地震等有關部門,編制北京市應急避難場所發展規劃,并納入北京市城市規劃體系。市地震、園林、市政市容、體育、教育、民防、民政等部門和各區依據規劃,在市民生活、工作地點周圍,規劃、建設和維護城市應急避難場所,保障在緊急情況下為市民提供疏散避難和臨時生活的安全場所。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館、學校操場等場所在建設過程中應考慮應急避難的要求,配備必要設施,現有場地應補充建設必要設施。

6.9.3應急避難場所主管單位應當制定管理辦法和應急疏散預案,保證應急避難場所功能運行正常。區政府應當給予資金補助和政策支持。

6.9.4突發事件發生后,區應急委根據突發事件危險程度及事態發展情況啟用應急避難場所,并按照疏散預案組織居民進入應急避難場所避難。市、區相關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提供必要的保障,確保避難人員的正常生活。

6.10氣象服務保障

由市氣象局負責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提供天氣預報并加強對極端天氣的監測和預警。突發事件發生后,市氣象局應立即提供事件發生地及附近的天氣情況,并盡快對未來天氣情況進行預測。

6.11資金保障

6.11.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有關條款,每年按照財政支出額的適當比例安排政府預備費,作為公共財政應急儲備資金。市和區財政部門要在一般支出預算中設置應對突發事件專項準備資金,并根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需求,逐步提高資金提取比例。

6.11.2市和區財政部門負責應對突發事件專項準備資金和公共財政應急儲備資金的管理。突發事件發生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部門預算結構,削減部門支出預算,集中財力應對突發事件;經市政府批準后啟動應對突發事件專項準備資金,必要時動用公共財政應急儲備資金。

6.11.3按照“急事急辦”的原則,簡化工作環節,凡市政府批準的撥款事宜,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手續,確保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的順利進行。

6.11.4各級財政、監察和審計部門要對突發事件財政應急保障資金的使用和效果進行監管和評估。

6.11.5鼓勵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購買財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從事高風險活動的企業購買財產保險,并為其員工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應對突發事件提供資金援助。

6.11.6市、區有關部門所需的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等工作經費列入部門預算,同級財政部門應當予以保障。

6.12技術開發與儲備

由市科委負責,依托首都科研機構,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應急管理相關技術開發體系,加強公共安全科技創新機制和應對突發事件技術支撐體系研究;扶持一批在公共安全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重點企事業單位,重點加強智能化應急指揮通信、輔助決策、特種救援等技術裝備的研制工作,提出科學配備的方案。

6.13法制保障

6.13.1在突發事件發生及延續期間,市和區政府根據需要依法制定和發布緊急決定和命令。

6.13.2在突發事件發生、延續期間以及善后階段,市政府法制辦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對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提供法律意見。

6.13.3市和區政府作出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命令,應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專項工作報告。

6.14應急產業發展保障

建立國家級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培育應急產業骨干企業集團和特色企業,提升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水平,集中發展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等重點領域應急產品,增強防范和處置突發事件的產業支撐能力。

6.15宣傳教育

市應急辦、市委宣傳部組織協調,市各專項指揮部、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和各區、天安門等重點地區制定應對突發事件宣傳教育規劃,廣泛開展突發事件應對法律法規和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

市政府新聞辦、市民防局、市紅十字會等單位在市應急委領導下,協助市應急辦開展有關應對突發事件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等工作。

本市黨政機關,工會、共青團、婦聯以及其他群眾和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本單位、本區域的人員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組織實施在校學生相關應急知識的教育。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媒體,開展應急教育,增強公民防范意識,學習掌握應急基本知識和技能。新聞媒體、政務新媒體要積極開展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自救與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

6.16培訓

6.16.1市屬機關工作人員的培訓。

市應急辦負責組織協調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市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培訓中心的作用,面向市屬機關的各級領導干部、應急管理干部、政府新聞發言人、基層干部,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相關知識培訓,將突發事件應對法律法規、預防、應急指揮、綜合協調等作為重要內容,增強市屬機關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6.16.2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志愿者的培訓。

市各專項指揮部辦公室、各相關部門要按照隸屬關系和管理責任,加強對本系統、本領域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救援能力和安全防護技能。

團市委會同市應急辦,組織協調市相關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開展應急志愿者培訓工作,使其掌握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突發事件應對基本技能,增強現場組織、自救互救及配合專業救援隊伍開展工作的能力。

6.17應急演練

6.17.1市應急辦統籌全市應急演練工作,負責市及重點應急演練的規劃、組織協調與綜合管理,檢查指導全市綜合應急演練工作,并定期組織全市跨系統、跨領域的應急演練。

6.17.2市各專項指揮部和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負責本系統、本領域、本部門的應急演練工作,并加強對區和基層單位應急演練工作的指導,根據實際需要組織綜合應急演練或單項應急演練;各區、天安門等重點地區負責本地區應急演練的綜合管理工作,根據實際需要組織綜合應急演練。

6.17.3應急演練包括規劃與計劃、準備、實施、評估總結和改進5個階段。通過應急演練,發現和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落實崗位責任,熟悉應急工作的指揮機制和決策、協調、處置的程序,評價應急準備狀態,培訓和檢驗應急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提高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和現場處置能力,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并改進完善。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二

為進一步加強警務安全工作,加大反恐、防恐的工作力度,著力維護人民法院機關有序的工作秩序,有效預防、制止、處置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確保審判、執行工作安全、順利進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暫行條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暫行規則》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制訂本預案。

一、安全保衛范圍及突發事件的分級

(一)本預案所指的安全保衛范圍包括:

1、對進入立案信訪大廳的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利用安檢門、x光儀和手持安檢儀對當事人進行合理的包裹檢驗和危險品排查。對需要進入辦公區域的人員,在此基礎上,進行實名登記并核對身份,經院領導批準或由辦案工作人員許可方可進入。

2、在提解、押送、看管刑事被告人或者罪犯的過程中,發生被告人或罪犯自殺、自傷、脫逃、串供等行為;

3、值庭、警衛法庭時,在負責傳帶證人、鑒定人,傳遞證據材料,維護審判秩序的過程中,發生當事人、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4、在送達法律文書,傳喚、拘傳、拘留當事人,案件執行以及對判決、裁定的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或沒收活動的過程中,發生當事人或案外人服毒、自殺、自傷,威脅、毆打辦案人員,哄鬧、沖擊執行現場的行為;

5、在開庭前或休庭后,發生雙方當事人或親屬相互廝打甚至行兇的行為;

6、在辦公大樓內,發生火災、失竊,發生涉案人員或其他人員攜帶爆炸物或兇器進入法院機關、審判法庭進行引爆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發生多人聚集,采取靜坐、拉橫幅、喊口號擾亂法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行為。

7、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妨礙審判和執行活動、危及法院安全,需要采取應急措施予以應對的緊急情況。

(二)突發事件的分級

按照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突發事件原則上劃分為一般(iv級)、較大(iii級)、重大(ii級)、特別重大(i級)四個等級。

1、一般突發事件(iv級)是指事態比較簡單,僅對較小范圍內的公私財產、人身安全和辦公秩序造成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個別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但只需要本單位人員就能夠處置的突發安全事件。

2、較大突發事件(iii級)是指事態比較復雜,僅對本單位范圍內的公私財產、人身安全、和辦公秩序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后果,但只需要相關部門指導就能夠處置的突發安全事件。

3、重大突發事件(ii級)是指事態十分復雜,對轄區內的公私財產、人身安全、政治穩定和辦公秩序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后果,需要縣專業應急機構或事件主管單位調度有關部門、鄉(鎮)相關單位聯合處置的突發安全事件。

4、特別重大突發事件(i級)是指事態非常復雜,對全縣政治穩定、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后果,需要縣政府統一協調、指揮各方面資源和力量處置的突發安全事件。

二、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應急組織機構

成立天鎮縣人民法院安全保衛及反恐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各位院領導擔任,成員由各庭室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法警大隊,辦公室主任由分管法警隊工作的院領導兼任,法警隊隊長、政委任副主任。

(二)下設組織

1、信息動態組。政治處負責組織落實,主任為組長。具體職責:事件發生后,根據指揮中心指令,立即趕赴事發現場,與現場指揮人員搞好銜接,及時準確掌握現場動態,并及時將現場動態信息以電話或文字形式報現場指揮人員,同時,做好現場資料收集工作。

2、督察組。紀檢監察室負責組織落實,紀檢組長為組長。具體職責:對行動的落實、人員的到位情況、執行命令情況、執法人員遵守紀律、依法處置等情況進行現場督察。

3、后勤保障組。辦公室負責組織落實,辦公室主任為組長。具體職責:負責車輛、器械調配、后勤保障工作,并與公安、武警等相關單位建立經常性聯系,遇重大突發事件難以控制時及時向相關單位請求支援。

4、處突行動組。根據實際情況和處突需要,為有效組織、調動警力及行動,本預案以法警大隊和執行局為基礎,實行行動編組,分為四個行動組,各行動組在接到預警命令后,由指揮長臨時調配,各行動組組長應迅速召集人員準備裝備、警械、做好出警準備。

第一行動組,組長:法警大隊隊長,成員:法警隊全體成員;

第二行動組,組長:執行局局長,成員:執行局全體干警;

第三行動組,組長:立案庭庭長,成員:立案庭全體干警;

第四行動組,組長:政治處主任,成員:除上述三個行動組以外所有部門人員。

三、具體應急處理措施

突發事件發生后,現場處置人員應及時處置并上報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應根據情況確定突發事件級別,通知相應的行動組進行處置行動,并立即調動應急組織下設機構開展相應的工作,同時各下設機構應根據組長的指令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場開展警戒、疏散群眾、控制現場、救護等基礎處置工作。現場信息動態組應迅速收集現場動態信息,對事件的嚴重程度進行初步判斷,并及時報告現場指揮領導,根據指令向相關單位報告判斷結果。

(一)判斷為一般突發事件的(iv級),由現場處置部門的負責人負責,該部門全體人員為處突行動人員,需要增加警力,由該負責人上報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必須在5分鐘內上報),由組長臨時調配處突行動組參與行動,處突行動組組長必須立即召集本組成員立即趕往現場(其成員必須在10分鐘內到位)。處突行動組組長必須隨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件的詳細情況。同時,由突發事件指揮中心在接到報告后,立即調動各應急組織的下設機構做好準備開展工作。

(二)判斷為較大級別突發事件的(iii級),由組長指定一名副組長負責。負責人必須在5分鐘內報告突發事件指揮中心,由組長臨時調配處突行動組參與行動,該部門全體人員必須參與處突行動,處突行動組組長必須立即召集本組成員立即趕往現場。處突行動組組長必須隨時向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件的詳細情況。同時,由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在接到報告后,立即調動各應急組織的下設機構做好準備開展工作。

(三)判斷為重大(ii級)或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i級),由院長負責,全院所有部門全部聽從院長指揮,所有部門必須在接到命令后立即趕往現場。同時,由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在接到報告后,立即調動各應急組織的下設機構做好準備開展工作。因突發性事件滋衍其它事件發生,目前采取的應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發展形勢,需由多個單位應急機構、事件主管單位同時參與處置的,院安防工作領導小組及時上報縣維穩辦,由縣維穩辦視事態發展負責協調和指揮其它相關單位參與處置工作。

四、應急防范措施

(一)庭審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1、值庭法警應按照本預案規定履行職責,押解、值庭組根據案情及被告人多少確定派警人數,各押解、看管、值庭組警力不足的,可根據具體情況由部門領導事先與主管領導協商統一調配機動警力。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民事案件開庭審理確實需要法警值庭維護法庭秩序的,各庭室領導應事先與主管領導溝通、協商視具體情況調配警力。

3、庭審前應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配備進行安檢的法警和設備,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安檢職責,必要時,可對出庭履行職務的律師、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進行有效證件查驗和登記,并可視情況檢查或留置寄存其隨身攜帶的物品。對其攜帶的各類管制物品和危險物品,在確保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按管制物品寄存方式處理或按有關規定予以收繳,對有疑點且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危險物品,應先將攜帶人員控制,并及時報告大隊長,以采取進一步措施。遇有沖擊法庭等突發事件時,可在法警隊領導的命令下依法履行法警職責,并根據當時情況的需要使用警械。

4、法庭審理活動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規定配備值庭法警,對一名刑事被告人押解、看管、值庭不少于兩名法警。各押解、看管、值庭小組警力不足的可根據具體情況由部門領導應事先與主管領導協商統一調配警力。

5、司法警察應履行好維護法庭秩序、保護參與審判活動人員安全的職責,對刑事案件的開庭,法警應重點防范刑事被告人的突發行為。刑事、民事案件開庭審判過程中,對違反法庭紀律、擾亂法庭秩序的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等,經警告、制止無效的,根據審判長的指令,法警可強行將其帶離法庭或采取其他強制措施,情節嚴重值庭法警難以控制的,及時報告大隊長調配警力解決。

6、刑事案件開庭審判過程中,法庭秩序引起騷亂,值庭法警應根據審判長的指令予以制止,難以制止的,值庭法警應迅速將被告人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帶離騷亂現場,并及時報告法警隊領導調配機動警力制止騷亂,控制、維護法庭秩序,待法庭秩序恢復正常繼續審理。

7、押解過程中,遇因囚車發生交通事故或出現故障時,押解法警應嚴密注視刑事被告人動向,迅速組織警戒,并及時報領導與交通警察聯系,或派車輛接應,將刑事被告人安全帶離現場。

8、遇刑事被告人家屬或其他人員哄鬧、攔阻囚車時司法警察一方面應盡快將刑事被告人與其他人員相隔離,防止其他人員借機劫奪刑事被告人或刑事被告人自己伺機脫逃,另一方面,及時報告領導派警接應,接應法警迅速趕到后,對相關人員提出警告,警告無效后可將帶頭人員強制帶離現場或采取其他強制措施;遇有武裝劫持刑事被告人的,法警可依法使用武器,情節嚴重難以制止的,由院領導向相關部門報告,請求公安、武警、消防、醫院給予支持和配合,盡量控制事態的發展,消除社會影響,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

9、遇有刑事被告人押解、看管過程中,刑事被告人發病、自傷、自殘的,應及時制止并迅速報告法警隊領導并根據情況聯系有關衛生醫療機構進行救治,檢查救治過程中,司法警察應加強看管及現場警戒。

(二)機關安全保衛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措施

1、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機關內部加強門衛和值班制度,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一旦有情況發生,法警值班人員應電話報告法警大隊領導,在應急人員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值班人員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果斷、冷靜地控制住事態的發展,待應急人員到位后,交由應急人員處理。

2、正常工作時間,有人數眾多的群體或個別可疑人員進入本院,應及時上前進行盤問,做好詳細的登記和記錄,必要時對其隨身物品進行強制檢查。經檢查確實可疑并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強制進行監督和控制,并及時報法警隊領導請示院領導進行處置。

3、值班法警應于每日下班后對機關內部進行防火、防盜等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無法自行處理的及時報大隊長協同有關部門處理。

4、非工作時間有人進入辦公區域,或長時間在辦公區域周圍徘徊,值班法警應主動上前進行盤問,經盤問確實可疑的,應責令其離開。并及時報知法警隊領導;如系詢問有關案件情況、交納、領取有關法律文書或辦理有關事務的,可勸其上班時間來辦理,如系緊急事務的,也可幫其聯系相關庭室工作人員予以辦理。

5、對涉法涉訴上訪、無理纏訴和鬧訪的當事人,值班法警應隨時掌握當事人的動向,并將情況通報法警隊領導,以便提前作好準備,掌握主動權。

6、現場處置組應在穩定當事人情緒的情況下積極配合相關庭室做好當事人的思想疏導工作,經說服教育仍繼續鬧訪的,甚至發生更為嚴重后果的,如爆炸、行兇、自殘、自殺、跳樓等情況時,需采取強制措施的,現場處置組應采取果斷措施,主動出擊,在現場設置警戒隔離,疏散圍觀群眾,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通知情報信息組錄像取證,在控制事態發展的同時報告院領導。

7、遇有群體性事件、重大突發事件,事態確實無法控制時,要盡量穩定當事人的思想情緒,由院領導向相關部門報告,請求公安、武警、消防、醫院給予支持和配合,盡量控制事態的發展,消除社會影響,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

(三)紀律要求

1、在崗法警不論現從事何種工作,必須保證 24 小時電話開機,接到預警命令必須無條件服從,按規定的時間和指定的地點就位,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團結一致,果斷處置。上班期間或因公出差,下班和節假日期間離開天鎮外出的,事先應報告法警隊領導,以便領導掌握情況。

2、若有突發事件,接到應急預警命令后不得以各種借口推脫履行法警職責。如無故不到位、不服從命令、散布消極思想,影響事件處理等情況的,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3、堅決貫徹逐級上報制度,避免私自處置,盲目處置的情況發生,遇有重大、突發事件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后果的視情節由法警隊或院機關給予相應的處理或處分。

4、干警必須規范著裝,文明履職,統一行動,令行禁止,維護人民法院良好形象。

五、健全保障機制

(一)加強司法警察隊伍執法能力建設,結合人民法院各類突發事件特點,有針對性的加強培訓工作,適時開展規模演練活動,提高法警大隊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根據任務需要,不斷加強法警大隊的隊伍力量,提升隊伍整體戰斗力。

(二)加強警用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根據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更新、添置科技含量較高的警用裝備。

(三)形成激勵機制。對在處置突發事件中成績優異的干警,應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獎勵。

六、附則

(一)本預案適用于天鎮縣人民法院。

(二)本預案由天鎮縣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隊負責解釋。

(三)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實行。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三

為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置媒體輿情突發事件,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輕媒體輿情造成的損害,維護學校穩定和諧發展局面,維護學校聲譽和廣大師生的合法利益,根據《中共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試行)》(濟職文[2019]5 號)和《中共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網絡輿情管理處置辦法》(濟職文[2018]25號),制定此預案。

一、適用范圍

本預案所指的突發媒體輿情,是指發生和影響范圍較大,可能或已經對學院形象、聲譽產生負面和消極影響的報道或言論。

二、組織領導

學院成立媒體輿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組:

組 長:分管宣傳思想工作的院領導

副組長:分管安全穩定、信息化建設的院領導

成 員:黨委宣傳部、黨政辦公室、學生處、人事處、保衛處、實驗實訓中心負責人辦公室設在宣傳部,具體負責媒體輿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各成員單位工作分工如下:

1.宣傳部:負責應急處置組日常工作;對媒體輿情進行日常監測;協助召開輿情研判會議;協調有關部門作好輿情調查;向上級輿情情況上報;做好媒體輿情處置信息對外發布。

2.黨政辦公室:負責輿情信息收集;對媒體輿情處置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配合作好上級部門的協調聯絡。

3.學生處:會同各系部,做好涉及學生媒體輿情的應急處置;

做好涉事學生的思想穩定工作。

4.人事處:會同各部門,做好涉及教職工的媒體輿情的應急處置;做好涉事職工的思想工作。

5.保衛處:負責輿情信息收集;做好輿情應急處置期間的安全管控;配合查找有害信息發布人員。

6.實驗實訓中心: 負責網絡技術安全;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網絡信息監控工作及技術處理;配合查找有害信息發布人員。

三、處置程序

1.輿情監測。宣傳部要通過網絡輿情監控系統和人工方式,加強對涉及學院的媒體輿情進行監控,各部門要安排信息員加強對涉及本部門的媒體輿情進行監控。

2.發現輿情。一旦發現或監控到與學校或本部門相關的負面信息、重要信息、敏感信息, 發現人要立即向所在部門負責人匯報,或者 向 學 院 媒體 輿 情 突 發 事件 應 急 處 置 組報 告 ( 宣 傳 部 :13838933602, 6611077,黨政辦公室: 6621000,保衛處: 6621018)。

由應急處置組辦公室填寫《輿情報告》,報應急處置組。

3.分析研判。接到輿情報告后, 應急處置組負責對輿情進行跟蹤、分析和判斷,把握輿情發展走向,提出處置建議。如輿情重大,應及時向學院匯報,根據事件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召開會議和向上級部門匯報(市委宣傳部: 6633596,市委網信辦:6633687)。4.迅速核查。對輿情反映的情況,需要調查的,由輿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組通知相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開展調查,并在規定時間內報告調查結果,嚴控因處置不當造成不良后果。

5.應急處置。

經查證,輿情反映屬實的,報請學院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查處,查處結果經學院研究同意后,由應急處置辦公室按照“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原則,擇機向社會公布,讓正面信息先聲奪人,為網民提供權威聲音,營造有利輿論。

經查證,輿情反映與事實不符或者出入較大的,調查組和涉事部門要迅速組織擬定真實情況報告,經應急處置組審定后,及時向社會公布真實情況,澄清事實,消除影響。

經查證,屬惡意造謠、干擾學院正常學習生活開展的,由涉事部門負責,依法送交有關部門處理。

6.輿論疏導。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一旦發生突發輿情,各部門要在輿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組的指導下,在網上及時發帖跟帖,運用網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語言引導網上熱點,主導輿論發展,努力掌握網上輿論的話語權。必要時邀請新聞記者撰寫評論文章,進行專家解答,以專業權威的信息贏取網民的信任。

未經學院輿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組審定,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私自以學院名義發布信息。

7.總結通報。輿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處置辦公室和相關部門要及時進行總結,分析事件原因、后果、影響,提出改進意見,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四

1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學校處置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機制,提高學校保障校園安全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學校師生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維護學校的安全與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教育系統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應急預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學校各部門、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1.4 事件分類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機理和發生過程,突發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涉及學校的洪澇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等。

(2)事故災害。主要包括涉及學校的火災、交通事故、溺水、擁擠踩踏、建筑物倒塌、有毒有害氣體及化學品引起的中毒、爆炸、危險品泄漏污染等安全事故,各類大型群體活動及軍訓、實習、參觀等集體活動期間發生的安全事故。

(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學校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衛生和食物中毒、生活飲用水污染,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學校師生員工健康與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學校影響國家或地方政治及社會穩定和學校正常秩序的群體性事件、恐怖襲擊事件、治安刑事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發事件,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

(5)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涉及學校、各二級部門主辦的網絡和信息系統發生有害程序事件、網絡攻擊事件、信息破環事件、信息內容安全事件、設備故障和災害性事件等。

(6)考試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學校及各二級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類國家教育考試,在命題管理、試卷印刷、運送、保管、評卷組織管理等環節出現的試卷安全保密事件,考試中出現群體舞弊、阻礙考試等突發事件以及網絡有害信息等影響考試及社會穩定的其他突發事件。

1.5 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各方聯動。學校成立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協調學校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相關各部門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要馬上到現場了解實況,開展工作,控制局面,其他各方要積極配合,聯動工作。

(2)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立足防范,加強日常基礎工作,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做好預案演練。對突發事件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解決快。平時安全意識不放松,穩定意識不松弦,防患于未然。

(3)分級負責,各司其職。按照校院、部門兩級管理體系,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各學院院長是維護安全穩定的第一人;突發事件發生后,應區分不同的事件類別,根據“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精神,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

(4)協調配合,快速反應。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要統籌協調指揮,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機制。一旦發生重大事件,確保發現、報告、指揮、處置等各環節的緊密銜接,做到反應及時,正確應對,處置果斷,信息暢通。

(5)區分性質,依法處置。處置突發事件,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順不可激,可分不可結”的原則,及時化解矛盾,防止事態擴大。要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不同性質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辦事,維護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及合法權益。

1.6 突發事件的級別劃定

按照突發事件的級別劃定、形成規模、行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可能蔓延發展的趨勢等由高到低分為:特別重大事件(i 級)、重大事件(ii 級)、較大事件(iii 級)、一般事件(iv 級)。

2組織體系與職責

2.1 設立河海大學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及河海大學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另行發文公布)。

2.2 河海大學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職責

(1)全面負責學校事故災難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

(2)研究確定應對校事故災難突發事件的重大決策和指導意見,啟動校事故災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深入現場進行指揮。

(3)根據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向相關上級政府主管部門通報情況。

(4)當突發事件超出學校范圍時,及時向教育部、省教育廳和相關單位通報情況,協調、協助有關單位聯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3 河海大學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及時收集和分析與突發事件有關的信息和情況,協助校領導提出處置突發事件的初步意見和具體措施,并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督促、檢查各部門落實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當處置突發事件需要時,負責組織機動力量參加突發事件處置工作;承擔河海大學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2.4 應急聯動機制

按照“有效控制、就地解決”的原則,處置已經發生或者預測將要發生的重特大突發事件時,有關職能部門要盡快部署展開工作,努力把突發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造成全校秩序的失控和混亂。各部門要根據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及時向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通報工作進展情況。

3預防和預警機制

3.1 信息與報送

3.1.1 信息報送原則

向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報送突發事件是各部門的重要工作職責。各部門對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信息和情況要在第一時間內向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應在一小時以內上報上級部門;信息內容要真實、客觀;事情情況發生變化后,應隨時及時續報。

3.1.2 信息報送機制

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突發事件的報告后,應立即電話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組長,并根據領導指示,進一步報上級部門。同時進一步核實現場情況,及時開展相關工作。

重大信息,根據校領導意見,編輯信息專報,向上級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

3.1.3 應急信息的主要內容

事件發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規模、涉及人員、破壞程度以及有無人員傷亡情況;事件發生的起因分析、性質判斷和造成的影響程度;學校已開展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校內外及媒體對事件的反應;事態發展狀況、處置過程和結果與后續影響預測;需要報送的其他事項。

3.2 預防預案

(1)加強應急反應機制的長效管理運行機制,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經常開展演練活動,不斷提高應急處置隊伍的理論素質、實踐技能與指揮和實戰能力。

(2)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儲備工作,確保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所需的應急設施、設備和必要的經費。

(3)在確認可能引發某類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后,應根據各自制定的應急預案及時部署,迅速通知有關部門采取行動,防止事件的發生和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4)具體的預警行動詳見校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文件中的相關內容。

4分級響應標準和響應程序

4.1 特別重大事件(i 級)應急響應

(1)特別重大事件(i 級)發生后,立即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啟動本預案及相關應急預案,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馬上成立現場指揮部處置工作。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在半小時內將有關情況報上級部門,并請求指示。

(2)應迅速收集信息,加強網絡監控,及時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上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3)相關責任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協調指揮各部門開展工作,并及時向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事態發展等有關情況;向相關學院和部門傳達和通報領導小組意見;與上級部門保持聯系,加強溝通與協調,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

(4)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組長直接到現場指揮工作。

4.2 重大事件(ii 級)應急響應

(1)重大事件(ii 級)發生后,立即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啟動本預案及相關應急預案,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馬上成立指揮部處置工作。在一小時之內學校將有關情況報上級部門。

(2)應及時收集、分析、整理有關信息,編發信息專報,及時向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情況,加強網絡監控。

(3)相關責任人迅速深入現場,了解有關情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與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保持聯系,并協調有關部門投入處置突發事件。

(4)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分管領導直接到現場指揮工作。

4.3 較大事件(iii 級)應急響應

(1)較大事件(iii 級)發生后,立即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啟動本預案及相關應急預案,在一小時之內將有關情況報上級部門。

(2)應及時收集、分析、整理有關信息,編發信息專報,及時向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情況,加強網絡監控。

(3)相關責任人迅速深入現場開展工作,了解有關情況,及時反饋相關信息;與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保持聯系,并協調有關部門投入處置突發事件。

(4)根據事態的變化預發展,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有關領導及時到現場指導工作。

4.4 一般事件(iv 級)應急響應

(1)一般事件發生后,立即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啟動本預案及相關應急預案。

(2)相關部門立即展開工作,及時處置現場有關工作,并與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保持聯系。

5.應急結束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全部完成,突發事件得以平息,應急處置工作即告結束。i、ii、iii級事件處置學校要報送應急處置工作總結至上級部門審定、批準后,做出同意應急結束的決定;iv 級事件由學校決定應急結束。

6善后與恢復

6.1 妥善做好各類突發事件中傷亡人員的安撫工作。

(1)對死亡人員的家屬進行人道主義的撫恤和補償或賠償。

(2)對受傷和患病人員繼續進行治療和救助。

(3)摸清參加保險的人數和種類,并幫助聯系理賠,及時由保險公司做出賠付。

6.2 認真及時查清事故發生的過程和原因,提出處理意見,寫出書面情況,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6.3 嚴格信息發布制度,慎重、適時發布有關消息,穩定師生情緒,做好輿論導向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6.4 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特點和師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1)屬于國際、國內重大熱點問題或有關國家、民族感情等敏感問題引發的政治性群體事件,通過形勢報告會、座談會、講座以及校園網等形式和渠道,加強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保護師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抵制錯誤傾向,引導師生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上來。

(2)屬于自然災害類、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全面、準確、客觀的通報情況,適時開展科學技術、防范救災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屬于改革發展中涉及師生切身利益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及時開展有關政策的宣傳,加強法制教育,對于群眾提出合理要求而一時難以解決的,深入細致地做好宣傳解釋和說服教育工作。

6.5 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時,立即著手恢復工作。在科學評估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資源的基礎上,認真制定重建和恢復計劃,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為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秩序創造必要的條件;對因發生突發事件而受影響的教學、科研、生產等,要摸清情況,調整相關計劃,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把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6.6 認真做好突發事件的總結工作。對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的積累的有效做法和措施,認真加以總結,修訂和完善突發事件的處置預案;對于存在問題的要認真吸取教訓,引以為鑒。

6.7 在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對突出表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鼓勵和表彰;對因玩忽職守、瀆職失職而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或因處置不力,造成事態擴大和嚴重損失的,依據有關法規和校紀校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7附則

7.1 學校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與發展,及時調整本預案應急處置措施,以提高突發事件處置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7.2 各職能部門要結合部門職責,根據本預案,做好有關人員培訓和物資準備,加強常態管理和日常檢查、維修等工作。

7.3 各相關職能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制定或修訂單項工作應急預案。

7.4 本預案由校處置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并可針對具體事件制定相應工作預案。

7.5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五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我單位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檢查本單位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1.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處置領導小組,單位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全面負責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如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立即啟動應急處理工作預案。

2.確保在第一時間將病人送往醫院進行搶救,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對病人的傷害控制在最小范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留樣,以便有關部門采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依據。

3.保護現場,保留樣品。立即停止銷售和食用可疑食物;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廚房操作間。

4.必須在第一時間(自事故發生之時起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局報告。

5. 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進行調查。如實反映情況,提供食品原料采購索證相關資料、庫房保管情況和出入庫記錄,協助查清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的來源、數量、加工數量、剩余量等情況,一旦食物中毒食品確定,還應協助做好食品的朔源、查封、召回等處理工作。

6.事后應根據衛生監督部門的指導對場所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7.事故責任追究,對導致事故起因的相關責任人;瞞報,謊報和不及時上報的行為;及事故處理過程中玩忽職守、推諉責任影響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實施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

欧美 国产 日产 韩国 在线, 亚洲 欧美 另类 动漫 在线, 不卡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观,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