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眾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聯網好比知識快餐一樣,大大激發了他們急于求知的強烈欲望,在鼠標輕點之間就能立刻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里的學習、工作效率。然而他們卻忽略了網絡帶來的危害。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的網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歡迎閱讀借鑒!
網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一
班會主題:安全、健康、文明,青少年的綠色網絡
班會目的:通過此次班會,意在用眾多鮮明的事例,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健康、文明教育,使其具有正確對待網絡的思想,并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我做起,攜手建設網絡世界。
班會內容:分三個內容進行,分別是網絡安全、網絡健康、網絡文明。
一、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包含三方面含義:
第一是關于上網時個人信息資料的安全,第二是接入互聯網時個人計算機的安全,第三是由網絡接觸轉入現實接觸時的人身安全。
1、個人信息資料的安全。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或數字化)的社會,個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個人信息資料包括哪些呢?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銀行卡密碼、電子信箱帳號密碼、個人照片等等。個人資料現已成為他人盜取的重要目標。
案例一:播放個人安全信息被泄露,危害幾何短片.問:網絡QQ聊天要注意什么?你如果遇到同樣情況該怎么辦?
案例二:播放儲戶存款不翼而飛短片。問:你從短篇中學到什么?不要用什么作為密碼?案例三:上周我校高一二班家長就接到電話,聲稱孩子急病進了華西。班主任讓家長馬上大款三萬元。這種情況,應告誡家長如何做?
第三個案例和我們很貼近。
提示:不要將重要的個人信息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討論區;
2、個人計算機的安全。網絡中高手如云,隨著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和普及,個人計算機已經成為黑客或不法分子的攻擊目標。這也是我們在上網時經常遇到的情況。
提示:不點擊不明鏈接;給電腦設置防火墻;及時打官方公布的系統補丁。
3、由網絡接觸轉入現實接觸時的人身安全。
案例一,網名為沙子的南京某大學英語專業學生,在聊天時被聊天經驗豐富的伊春市畢冬冬的“網上形象”深深吸引,在與他第三次會面時被殺害了。與男網友見面三次后被殺。
案例二,一少女與男網友相處三個月懷孕兩次,后男子消失。
案例三,請收看法制節目《十九歲少女遭6名網友輪奸》面對QQ聊天室里既陌生又熟悉的頭像,面對那一遍又一遍的請求,我們該怎么選擇呢,是見,還是不見?
提示:A、不要輕易答應與聊天不久的網友見面,如必須見面,一定要多方了解其背景。B、與網友見面應征得家人同意,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進行。C、約會地點不要選擇酒吧、舞廳等過于嘈雜或偏僻的地方,也不要選擇在對方家中或自己的家中。D、如發現情況不妙,斷然拒絕(千萬不要言辭含糊)進一步往來,緊急情況可撥打110或巧妙向路人求助。
二、網絡健康
網絡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
測一測:1、每天起床后情緒低落,頭昏眼花,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網便精神抖擻,百“病”全消。 2、上網時表現得神思敏捷,口若懸河,并感到格外開心,一旦離開網絡便語言遲鈍,情緒低落,悵然若失。3、只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失控,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4、 無法控制去上網的沖動。5、每看到一個新網址就會心跳加快或心率不齊。6、只要長時間不上網操作就手癢難耐。有時剛剛離網就有又想上網的沖動。有時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網這種欲望。甚至夜間趁小便的空也想打開電腦。7、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網,便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8、 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擊鍵盤的動作,或身體有顫抖的現象。9、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10、 因迷戀因特網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如果你其中有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且持續時間已經達1年以上,那么就表明你已經患上了IAD。 “網絡綜合征(IAD)”,這種新的心理疾病使得沉溺網絡不能自拔受到損害的問題成為目前心理學者的一個新課題。由于網絡具有日新月異的變化,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好奇心,導致青少年由最初的隨意瀏覽到最終的深陷其中,只有在網絡中才能找到樂趣和安慰,以至于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與他人正常交往。我們不可能拋棄網絡,那叫因噎廢食,那么,我們該怎樣做才能保障我們的健康呢?提示:A、珍愛生命,遠離教唆性的有害游戲。B、上網時間一天不要超過三小時,多做運動。C、多余同齡人交流,避免上癮。一但發現有過分依賴網絡的癥候,可求助于心理咨詢。
三、網絡文明
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上網的人也是良莠不齊。
案例一:有些網站污言穢語不絕于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種種不合諧和極其不良的影響。不少青少年長期接觸此類網站,一直處在一個虛擬的世界,從而失去了價值判斷。
案例二:4月11日,滿洲里市公安局偵破一起因網罵引發的人命案,死者不滿16周歲,花季少年,命喪黃泉,只緣網罵。
案例三:一封建迷信網站,宣稱有大師預測,內容包括八字預測、姓名預測、八卦預測、擇旦等內容。我們應怎樣避免迷失在不良網絡中呢?提示: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不瀏覽封建迷信網站,不發布違法、污穢言論,不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
四、結語
要做安全、健康、文明上網的青少年,必須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 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 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 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虛擬時空
網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二
一、教學目的: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信息部,安全使用網絡的倡議,繼續進一步搞好我校的網絡使用安全教育,減少因網絡的使用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杜絕網絡潛在危險。
二、教學重點:
1、加強網絡使用安全知識的學習,加強自身使用網絡的遵守意識。 2、組織安全教育活動,增強遵守網絡使用安全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導入語:今天當我們步入網絡社會,發現青年與網絡之間存在眾多的契合點,正是這些契合點使青年對互聯網“一網情深”。青年在網絡影響下千狀百態雖然向社會展示了其眾多絢麗之處,也令人倍感驚喜。但不少青年網民的失色表現卻無論如何不能給社會增輝,不能讓人高枕無憂。
內容一 青少年用戶使用互聯網的特征
一、用戶開始使用互聯網的時間:約80%的用戶從1999年或2000年開始使用互聯網,網齡大都不長。具體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網地點:58.8%的青少年用戶在家里上網,31.5%的用戶在親戚朋友家上網,在網吧、咖啡廳或電子游戲廳上網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辦公室上網的占15.0%,在學校上網的占10.8%。
三、上網時間和對上網時間的滿意度估計:青少年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212分鐘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約30分鐘左右。37.0%的用戶認為自己上網時間“正好”,認為“比較多還能滿足”的用戶占12.0%,認為“太多了”的僅為0.7%。31.7%的用戶認為“比較少”,18.5%的青少年用戶認為“太少了”。也就是說,50%的青少年用戶對上網時間并不滿足。
四、互聯網功能的使用:玩游戲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發電子郵件占48.6%;下載儲存網頁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訂閱新聞占21,9%;網絡電話占14.7%;網上尋呼占14.3%;制作和更新個人網頁占12.6%;上傳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務器占2.3%。
五、用戶和非用戶對互聯網的需求;用戶選擇“獲得更多的新聞”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為3.81(滿分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滿足個人愛好”為3.74;“提高課程的學習效率”為3.71;“課外學習和研究有興趣的問題”為3.67;“結交新朋友”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為2.8l。
內容二 網絡的影響
一 網絡的正面影響
1、網絡有助于創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網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網上“毫無顧忌”地進行真實心態的平等交流,這對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準青少年的思想并開展正面引導和全方位溝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網絡信息的傳播具有實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青少年可以同時和多個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動,從而提高思想互動的頻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網絡信息具有可下載性、可儲存性等延時性特點,可延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動的時間,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導和教育。還可以網上相約,網下聚會,實現網上德育工作的滋潤和補充,從而及時化解矛盾,起到溫暖人心,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國教育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網絡提供了求知學習的廣闊校園,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學到在校大學生學習的所有課程、修滿學分、獲得學位。這對于處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會的穩定。
3、開拓青少年全球視野,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上網使青少年的政治視野、知識范疇更加開闊,從而有助于他們全球意識的形成。同樣,又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通過上網,可以培養他們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的能力;通過在網上閱覽各類有益圖書,觸類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二 網絡的負面影響
1、對于青少年“三觀”形成構成潛在威脅。青少年很容易在網絡上接觸到資本主義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處于極度矛盾、混亂中,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生傾斜,從而滋生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網絡改變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網上公開、坦白地發表觀點意見,要求平等對話,對青少年工作者的權威性提出挑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達到預期。同時,上網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潮泛濫。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識。有關專家調查,網上信息47%與色情有關,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網上無意中接觸到黃色信息。還有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也在網上發布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蠱惑青少年。這種信息垃圾將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污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
4、網絡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一方面,少數青少年瀏覽黃 色和非法網站,利用虛假身份進行惡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網絡犯罪增多,例如傳播病毒、黑客入侵、通過銀行和信用卡盜竊、詐騙等。這些犯罪主體以青少年為主,大多數動機單純,有的甚至是為了“好玩”、“過癮”和“顯示才華”。另外,有關網絡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給青少年 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