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至未至》觀后感一
昨晚,由鄭爽、陳學冬、白敬亭主演的《夏至未至》正式開播。這大概是一部對于鄭爽來說,意義特殊的電視劇。八年前,她在《一起來看流星雨》中首次以學生的模樣進入演藝圈,八年后,她再次在《夏至未至》里出演學生角色的立夏。在足以陪伴兩代人青春的時間里,她經過了兩段家喻戶曉的娛樂圈愛情,數個古代、現代戲的角色和一次徹底的放飛自我。
八年時間過去,鄭爽牽手郭敬明的小說進入《夏至未至》,讓人驚喜的是,身上的少女感仍是滿滿。很多網友評論,看到鄭爽飾演的立夏在劇中看到以多欺少時,勇敢地站出來,“不公平!你們這么多人對付兩個人,不公平”時,仍看到了當年楚雨蕁的影子。
《夏至未至》改編自郭敬明的小說。在他的口中,這部小說完全建構在一個虛構的城市背景下。表現了傅小司、立夏、陸之昂這幾個角色追逐夢想和小心追求愛情的故事。
昨晚播出的頭兩集里,白敬亭婉轉地表達想要保護鄭爽,鄭爽坐上了他的自行車后車座,二人呼嘯而下的一幕被陳學冬看到,眼里不覺震驚和失落。這把三人之間“他愛她她卻愛他”的糾結三角戀關系淺淺地表達了出來。
從頭一晚播出的收視反饋來看,《夏至未至》的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始終占據第一名,朋友圈紛紛感慨,“爽妹子的號召力還是可以的呢”。這樣的首播表現,再一次體現了其位列小花的號召力。
2017年《夏至未至》觀后感二
如果《夏至未至》劇情純然按照原著發展,可能標志著抄襲者向輿情監督者的一次反撲。如果此劇大熱,甚至可能撼動原先“你照罵我照抄”動態平衡,挪向對“反抄襲者”的道德指責。
小說文本像極了在影射作者自身經歷
現在看到郭敬明三個字,你一般會聯想到什么?大概少不了幾個耳熟能詳的關鍵詞:“小時代”、“幻城”、“夢里花落知多少”,然后是“青春作家”、“富豪榜”、“粉絲電影”和“大IP”,當然還有不容忽視的“抄襲”陰影。
然而,剛剛播出的由郭敬明小說《夏至未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混在一茬又一茬令人目不暇接的IP改編影視劇中,似乎也引不起很大的話題??無非是鮮肉小花們經過排列重組,成為這一場時新IP流水宴中包裝鮮美的又一道菜。
早在小說剛火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看出,《夏至未至》像是郭敬明控訴“抄襲者無罪”的自辨之作。如果說別的抄襲的IP劇只是在生產的環節中關聯抄襲,那么《夏至未至》就是在文本的層面直接指涉抄襲??它是一則抄襲的“元文本”。書中的男主角傅小司,剛出場時就被女主立夏誤讀為“小四”(郭敬明的昵稱)。往后的人生軌跡,更是基本沿襲郭敬明的成功之道,或者準確地說,是美化版的郭敬明成功之道。從一個典型的郭敬明式高富帥學霸主角,順風順水地考上重點大學,再順利地成為萬眾矚目的文藝商業一體化明星。而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同時也是本書最大的高潮轉折點,不再是郭敬明其他作品中的小資特色的矯情的天降災難??車禍、墮胎等,第一次有了鮮明的現實維度,即傅小司被“誣陷”為抄襲另一位不知名畫家的畫作,被輿論大肆鞭撻。
這段戲劇沖突顯然是直接回應著寫作時郭敬明身陷的最大一次抄襲門危機??自2002年起的《幻城》起,郭敬明作品就一直有抄襲嫌疑,到2003年,作家莊羽指郭敬明的《夢里花落知多少》抄襲了自己的作品《圈里圈外》,將郭敬明一紙訴狀告上法庭。案件審理歷經三年,最終在2006年終審判定抄襲成立。而《夏至未至》就是在2004年起連載于《島》系列圖書,并在2005年連載完畢出版。正如郭敬明在后記中所說,“這本小說裝滿了我多少的情緒,裝滿了我多少閃耀光芒的日子,裝滿了多少我黃昏時的悲傷……”
可以說,《夏至未至》正是郭敬明面對輿論風暴的自我治愈之作,一個堪稱“瑪麗蘇”的完美男主角,不僅女一女二都愛他,連男二號都自述“我的一生,就像是為了你才到這世界上來一趟”;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問世事,書中反復強調他“失去焦點的大霧彌漫的眼睛”;小司只要明媚憂傷,讓助手負責經營,就成了“中國斯諾雅名人財富排行榜最年輕入選者”??郭敬明筆下所有藝術家的唯一成功標示就是成為富豪。
在抄襲事件中,傅小司清白無辜得像一只羔羊,迫害他的是整個世界:無良記者將他的話斷章取義剪裁構陷他抄襲;不知名畫家馮曉翼借著被小司抄襲的名氣成功出名甚至故意在小司新作發布時搭簽售場打擂臺;無知群氓在發布會上對小司謾罵甚至“潑臟水”,甚至XX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判決傅小司構成抄襲,以至于“立夏覺得世界黑暗無邊”。只有小司的好兄弟、好閨蜜為自己張目,好兄弟甚至一怒之下為小司殺害了前來“碰瓷”的馮曉翼??也許郭敬明借此發泄了對“構陷者”的最大恨意。
輿論監督擋不住抄襲者財路是行業悲哀
今年各類IP劇你方唱罷我登場,《夏至未至》若泯然于眾也有好處。悄悄跟在上半年已經趟過抄襲輿論火鍋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之類IP劇的靶子背后,往年郭敬明一向被輿論拉出來激烈抵制的抄襲者身份,此時倒無暇過問了。也許我們上半年所經歷的圍繞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襲門的爭議,已經是民間輿情監督抄襲現象的最高點??圍繞著《三生》的事實證明,輿情監督撼動不了多少收視率,也阻擋不了抄襲者的財路。
最高點觸到了天花板,再往后就只能是落潮。因此到了《楚喬傳》、《夏至未至》上映時,人們似乎是倦怠于那種蚍蜉撼樹的戰斗,連原先監督的動力也漸漸消退了。“抄襲劇”和“熱IP”堅持“任爾東南西北風”,“你照罵,我照抄”的原則,和觀眾“邊罵邊看”的互動,構成了現階段這個新媒體商業時代特有的奇異的動態平衡。
然而在這幅動態平衡的畫卷中,《夏至未至》和其他抄襲的熱門IP劇相比依然有其特殊之處。甚至可以大膽地預見,如果該劇劇情純然按照郭敬明原著劇情發展,《夏至未至》可能標志著抄襲者向輿情監督者的一次反撲。如果此劇大熱,甚至可能撼動原先“你照罵我照抄”動態平衡,挪向對“反抄襲者”的道德指責。
我們無從知道郭敬明寫作時是否真的認為自己如同傅小司一般清清白白遭人構陷。無從知道郭敬明是否真的相信他筆下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沒來由的仇恨,很多沒來由的嫉妒,沒來由的懷疑,沒來由的憤怒!眴螐奈谋镜倪壿嬁,傅小司的清白同樣值得懷疑,無論是從法理層面,還是“構陷者”的論據層面,書中都回避了抄襲者和被抄襲者的雷同對比。又一次,按照青春小說特有的偏執迫害妄想,不需要進行理性分析,“反正錯的不是我,是世界”,只不過這一次的迫害“我”的世界有了比郭敬明其他小說更清晰的指向??反抄襲者,他們的動機只是受“無來由的嫉妒和憤怒”驅使;而抄襲者,睜著“大霧彌漫的眼睛”清白無辜。
在采訪中,郭敬明曾反復聲明“沒有一個人單靠抄襲就可以紅十年”,并強調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辛苦換來的??這一點也在《夏至未至》中通過對傅小司辛勤工作的描寫血淚控訴出來。然而,作者是否考慮過,他要求讀者不要只看到偷竊不看到勞動的時候,讀者也可以反過來要求他不要只看到勞動不看到偷竊呢?一個人做錯事本不可怕,可怕的是繼續陷在二元對立的被害妄想中拒絕直面自身的責任。《夏至未至》作為一個抄襲者自辨的元文本,像是一則寓言,顯示出了當前IP生態中不斷加深的危機。
2017年《夏至未至》觀后感三
故事始于一個虛構的城市淺川??一個北方長滿高大香樟的城市,一個離夏天最近的地方。一群追夢的少男少女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他們整日在漫無邊際的題海中戰斗,每天“流連”在教室悶熱的空氣里,只為有一天夢想化繭成蝶。一切都似乎格外平靜和緩慢,帶著夏日特有的讓人昏昏欲睡的情緒,仿佛夏日午后濃烈如同潑墨的陽光一樣。
可是,夢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生活的打擊、人的生老病死、高考的中榜落第,無不牽動情續的心弦,生出許多的愁絲,于是天空不再晴朗。曾經的永不分離,如今又在何方?只換得一聲重重的嘆息。
正在每個人都對急速到來的世界沖撞得看不清未來的時候,他們并不知道更大的逆境就要降臨,也正是種種事件,幾乎完全逆轉并摧毀了每個人的人生……這一切,即將到來的夏天,似乎早已有了結局。心田某個地方被撥了一下,引起陣陣漣漪,向遠方傳去。沒有高漲的情緒,甚至是在很平靜的時候,接受這個結局,可心里卻泛起了淡淡的憂傷。
遇見,這個堅強的女孩在我的心間難以忘懷。無論社會是多么的殘酷,生活是多么的坎坷,遇見總是倔強地面對一切,只為心中那個不滅的信念。從小孤獨的遇見,放棄了自己在淺川與青田一段美好感情而單獨去了北京,開始為實現自己的歌唱夢想而努力。七七在上海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成為歌手,在發完第一張唱片之后成為全國的青春偶像,然而一直為了唱歌而辛勤付出的遇見,卻在北京艱難地生活著。逝去的青春,淡淡的愛。那些走出校園的青澀臉龐,早已留下了命運的痕跡,小時候向往的青春,竟被歲月如此摧殘。盡管如此,遇見依然沒有放棄成為最好歌手的夢想……
尋夢的旅途中寫滿了辛酸與滄桑,年輕的背脊歷盡無數風雨的洗禮,但要到達大洋彼岸就必須經受沿途波浪的沖擊,要登上高山頂峰就必須跨過一道道叢生的荊棘。這,就是追夢,也是生活。
我是一個懵懵懂懂的中學生,也曾有過不想放手的夢想,也為理想努力過、奮斗過?墒牵袔讉人放出的小船沒有被風浪吞噬?有幾個人還固執地堅持那過去的夢想呢?曾以為夢想,就是我存在的使命,卻不知在漫漫時間之洋中,遭遇各種各樣的狂風、巨浪,公平的上天在讓我們得到的同時總會讓我們失去點什么。面對前方未知的道路,我也會害怕,也會迷茫,我不知道哪些我該舍棄,哪些我該一直堅持。我不想像七七那樣為了名譽和地位,背叛朋友;我亦然不知是否應該像小司那樣,最終失去最好的朋友和最愛的人;我也不懂陸之昂為保護朋友失去自由值不值。最后終于明白了在人生的河流里,將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必須要把握好平衡的槳,在遇到風暴的時候,認真思考,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我不想在多年之后回想從前,只有長長的嘆息。
撫摸那發黃的扉頁,淚從眼角不自覺地滾落,一滴一滴打在記憶深處,化成了一個個圓型的水印,然而我卻不敢再揭開那青紗籠罩下的結局,記憶,畫面,害怕它會刺痛眼睛。
只聽見綠油油的青春在夏天最后的呼喊聲中告別:
??你好嗎?
??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