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公司組織了全體人員觀看了電影《百團大戰》,影片戰爭場景宏大,戰火紛飛,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從始至終感我受到了中國人民不當亡國奴的民族氣節,可歌可泣不怕犧牲的精神。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129師、第120師在彭德懷直接指揮下,在河北、山西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為“百團大戰”。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并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正太鐵路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接山西至河北的重要通道,是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梁、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嚴重挫傷了日軍的狂妄氣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這場戰役在國際上也影響深遠。
因我在河北、山西工作過,在電影中看到井陘、娘子關、陽泉、壽陽、太谷、平定、和順、榆次、陽曲、武鄉的地名時倍感親切,當年的硝煙戰火換來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換來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不忘歷史是為了警示現在,傳承精神是為了激勵后人,百團大戰中戰士們是我們保險人的好榜樣,我們要始終牢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牢記歷史,居安思危,齊心協力建設祖國,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來捍衛祖國,祖國一定會更加的繁榮昌盛,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偉大的中國夢也一定實現。
抗日戰爭史是中國人民的血淚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那段歷史將永遠被銘記,百團大戰的精神也將永遠傳承。
【第2篇】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百團大戰》。說起來,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20日打響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響的。此次正值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此片的獻禮意味很強,也正當其時。
說到百團大戰,在歷史書上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這場戰役極大的影響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牽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時中國的大膽出手,也影響到其它國家開始勇于在東南亞戰場、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強勢出擊,正面對戰。這場戰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意義重大,同時在這次戰役中,抗日軍民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也時時鼓舞著后人。
當音樂詩人李健演唱的影片主題曲《等待黎明》的旋律響起,悲愴的戰地情歌讓人潸然淚下,而觀影過程中壓抑許久的情感也終于被點燃,被渲瀉,被爆發。 “煙火綻放,照亮著滄桑的夜空,越過高山,等待美麗彩虹。”這首曲子對于被孤立分割的抗日軍民來說,猶如一段期待抗戰勝利的希望之聲,更是激勵英勇斗爭的信仰之歌。
所謂烽火硝煙不屈名族魂,一腔熱血精忠報國志,戰士們的鮮血灑在敵人的身上浸入腳下的土地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又將以怎樣的方式來傳承百團精神呢?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實現中國夢!是的,我們的祖國正在偉大復興的路上昂首闊步,今年的大閱兵就是最好的體現。
《左轉》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者,紀念也;戎者,武力也。在今年我們國家用大閱兵的形式,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周年,就是國之大事。當抗戰老兵的車隊率先通過天安門廣場,人們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和誠摯的感謝。他們一代人的故事,已然成為民族的歷史;他們一代人的犧牲,換來了民族的生機。當年烽火歲月在他們臉上雕刻出的堅毅頑強,和今天的驕傲自豪,盡在老兵們簡單有力的軍禮之中。當然我們紀念勝利,并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為了尋求和平!我們何不抓住美好的時光,用激情去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的汗水來澆灌成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