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為感受對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旅游內容。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7關于鄉村旅游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關于鄉村旅游調研報告1】
世界經濟進入旅游經濟時代,據統計,016年中國的國內旅游市場,旅游人數達到了41.2億,其中每次旅游人均消費達到4000元以上,一年的旅游綜合收入超過4萬億。發展鄉村旅游是建設“一個中心、三個邁進、五個常德”的必然選擇,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有效途徑。今年3-5月,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牽頭,就如何依托我市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發展壯大有常德特色的鄉村旅游,為我市經濟轉型發展做貢獻,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前往長沙靖港鎮、永順老司城進行了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市鄉村旅游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市與長沙靖港鎮、永順老司城開發類型相似的鄉村旅游點數量不少,包括柳葉湖白鶴山鎮、桃源楓樹鄉、桃花源鎮、鼎城十美堂鎮、石門壺瓶山鎮、石門羅坪鄉、津市靈泉鎮等。這些鄉村旅游點從自然資源、文化內涵、市場潛力以及群眾基礎等方面對比具有相對優勢,然而通過多年努力,雖然十美堂、楓樹創造過萬人空巷的景象,但從產品本身來講并不成熟,市場競爭力不是很強,如果不盡快調整思路,實現產品升級,曾經出現的鄉村旅游美好景象也將不過是曇花一現。我市目前沒有打造出一個特色鮮明、市場影響力強的鄉村旅游點,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缺特色。有些地方開發主題雖然明確,但地方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形式缺乏,有的雖然號稱旅游特色村,但游客身處其中,都無法從建筑、環境等方面感受到特色氛圍。如桃源楓樹,開發主題是打造維吾爾族風情,然而楓樹目前旅游主體項目以賞花為主。
二是缺業態。常德的鄉村旅游大部分停留在吃飯、釣魚、打牌等老三篇上,近幾年,由于楓樹、十美堂的成功,各地一窩蜂地搞起了賞花游,卻又毫無新意,雷同現象十分嚴重。
三是缺后勁。我市鄉村旅游投資渠道單一,基本沒有專業的投資公司進入,開發資金主要依賴鄉政府整合各種項目資金。同時,地方政府領導一旦發生變化,旅游開發便受到影響。如津市靈泉鎮,2007年開始,鎮黨委政府走上與新農村建設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子,在整體景觀的打造、業態的培養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但隨著黨委政府班子的更換,旅游開發也隨之停止。
四是缺理念。雖然桃源楓樹成功通過微營銷帶動了人氣,但全市大部分鄉村旅游點沒有主動采取長期有效手段進行市場營銷。
二、意見建議
鄉村旅游因具有生態、環保、可參與性強等特點,深受旅游者特別是城市旅游者的青睞,目前成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據國家旅游局測算,每年五一、十一、春節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比例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市場。為此,建議:
1.提高認識,實現規劃特色化。建議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提高發展鄉村旅游的認識,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力度。建議旅游局在認真分析研究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基礎上,明確發展新思路和新重點,對《常德市鄉村旅游規劃》要組織修整完善編制。各區縣(市)則按照市委市政府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編制和完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在規劃設計上建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主導產業和自然人文環境,從房屋建筑、環境營造、活動設計等方面下功夫;認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使鄉村旅游與當地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實現有機結合,提高鄉村旅游文化品位。
2.一村一品,實現特色差異化。開發中須提煉當地的地脈、文脈,挖掘抓住鄉村旅游文化內涵,如白鶴山鎮重點還原和展示漁耕文化,楓樹重點體現維回風情,城頭山重點體現史前稻作文化,羅坪重點體現土家民俗文化。開發過程中,則通過建筑風格、景觀打造、情景設計以及生活體驗等方面來反映出各自不同特色,如楓樹房屋按照新疆維族的風格進行改造建設,白鶴山打造常德地方小吃等文化,羅坪還原當地人穿土家服裝、舉辦土家節慶活動,城頭山通過種植各類特色稻田展示稻作文化。
3.精益求精,實現產品品質化。產品品質決定了游客的口碑,長沙靖港鎮能夠牢牢抓住長沙等地游客的心,關鍵在于堅持不懈維護產品品質。我市在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旅游要素品質化發展,如經營地方文化應原汁原味,農家土菜和特產,必須原生態、無污染,切不可因為游客數量增加,造成品質下降。同時,在服務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讓游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4.多利共贏,實現投資多元化。資金問題可通過政府、企業、農民三個方面來解決,一是整合政府相關項目資金,重點用于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二是將開發項目分塊招商,將開發權交由市場主體來開發經營。如長沙靖港鎮引進廣西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實施了宏泰坊提質改造,增設了蘆江浮橋、親水碼頭、畫舫游船等游樂設施;三是吸引當地農民參與開發,如白鶴山小鎮組織當地的住戶利用各自的住房,統一參與小吃一條街的項目。
5.整體聯動,實現業態體系化。每個鄉村旅游點的業態必須建立各自的產品體系和上下游生產鏈,在突出特色的基礎上,應包含吃、住、行、游、購、娛等內容,做到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這樣才能留住游客,更好產生經濟效益。以楓樹為例,花海項目比較成功,但游客來了之后往往停兩三個小時便離開,如果借鑒袁家村的經驗,開發出維吾爾族風情美食、民居休閑體驗等項目,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游客消費,還能形成穩定的客源。
6.精細管理,實現經營規范化。通過長沙靖港鎮的經驗,可以學習三個方面,一是改變鄉村旅游開發由當地政府大包大攬的情況,根據情況不同,通過自籌或引進等方式成立旅游開發經營公司,既可減輕當地政府的工作壓力,又可發揮公司專業水平;二是對開發建設的內容進行管控,防止一哄而上,亂搭亂建現象出現,確保開發有序進行;三是建立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避免惡性競爭,杜絕宰客欺客現象出現。
7.加大宣傳,實現全面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擴大影響。一是建議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宣傳我市鄉村旅游產品,重點推介特色項目、特色活動、特色餐飲、特色商品,為我市鄉村旅游吸引人氣提供保障。二是要提升鄉村旅游節會的舉辦水平,精心策劃葡萄節、采茶節、油菜花節、花海節等鄉村旅游活動,激活鄉村旅游市場。三是建設鄉村旅游營銷網絡,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網絡營銷與預訂服務。
【2017關于鄉村旅游調研報告2】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為組長的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游發展的先進經驗。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梧州市鄉村旅游發展主要情況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工作,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財稅、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鄉村旅游初具規模
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游示范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游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游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二)鄉村旅游集聚區逐步形成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游發展的定位,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游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游向縱深發展。通過開展“美麗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游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游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范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模式,帶動經濟發展,該村的仙跡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為我市鄉村旅游區的示范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托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閑、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閑娛樂等為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游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 1988年北京“商戰”旅游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游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托碧浪灣建設鄉村旅游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托蒼海旅游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游脫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明、初具規模、影響較大的鄉村旅游點和特色旅游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道家村鄉村旅游區、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萬圣和漁家樂等為廣大游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游點為吸引物,以城市為依托,以旅游大通道為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游、漁家風情游、長壽養生游、古鎮古村休閑觀光游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游不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為貧困村,2010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游區,修建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游體驗項目。通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于2013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勵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通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于2015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建設運營主體為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管理,獲利分紅。這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發展鄉村旅游,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春節期間,仙跡桃花島共接待游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二、梧州市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游業有了較大發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不力,發展效果還不夠理想,在促進農村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一)特色不鮮明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游等級評定工作中可以了解到,很多鄉村旅游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游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游“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不足、生命力不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游資源不足,旅游開發乏力的問題。
(二)發展模式滯后
我市鄉村旅游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戶自發經營為主,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游點建設規模小、發展緩慢、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游交通條件差,鄉村旅游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游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游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群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末停車場不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不高
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為主,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偏低,經營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務質量不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素質的鄉村旅游企業管理人才和優秀旅游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營銷推廣人才嚴重不足。
三、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發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游業在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游長遠發展規劃,把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游業發展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推進不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游向產業化發展,確保鄉村旅游業健康穩步發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發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游業健康發展的主導作用,重點選擇一些鄉村旅游、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農民參與的發展格局,促進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筑、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筑、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政府明確古建筑、民俗的保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筑、民俗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后,原古建筑、民俗的農民作為企業員工,參與經營,使鄉村旅游業成為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就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典范。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影響我市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不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后向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傾斜,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游道路多為地方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根本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設立了旅游發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為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夯實基礎。
(四)依托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眾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各縣(市、區)可以選擇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發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游線路,穩步推進,不斷完善,把優質旅游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游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 “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示范縣”等,優勢鄉村旅游資源豐富,2013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 “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游品牌,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穩步推進,2015年接待游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游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游客。加強鄉村旅游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游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游管理水平,引導游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筑設計部門根據本地特點,為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為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鮮明、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落,對游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