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三實是對作風建設的進一步升華,簡明扼要,切中要害。當下,隨著以反對“四風”為重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深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明顯好轉。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這是一大進步。
“三嚴三實”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嚴三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的積淀和結晶!皣酪孕奚、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側重內修,強調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自律精神和深刻的道德自省;“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側重外為,強調謀事創業要腳踏實地、待人接物要以誠待人、遇到難題要堅忍不拔。這恰恰與儒家文化“內圣外王”的思想一脈相承。“三嚴”體現了“內圣”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追求,“三實”體現了“外王”的行為規范和做事準則。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強調由內而外的道德行為養成。只有先“正心、誠意、修身”,而后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正是嚴以修身的文化源頭。只有“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才能“防微杜漸”“知明而行無過矣”,進而在群眾中樹立威信。
中華傳統文化中歷來有民本思想?鬃又鲝垺肮澯枚鴲廴耍姑褚詴r”,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具體到為官用權上,就是“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這些說的都是用權要嚴、要公、要廉。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空談誤國”“經世致用”。古人云,“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這些都是反對紙上談兵,都體現了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總之,“三嚴三實”是在吸收借鑒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過程中,在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一貫堅持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礎上,適應新時期從嚴治黨的現實要求,按照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提出的領導干部修身做人、為官用權、干事創業的道德和行為準則。
持續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需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在我國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愚公不顧“年且九十”的高齡,毅然“率子孫荷擔”挖山不止,懷著“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的遠大志向和仁愛品德,以“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堅強決心和迎難而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在中共七大閉幕詞中,毛澤東同志以愚公作喻,通俗、形象、生動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堅強決心、堅定信心和豪邁氣概,實現了“愚公移山”從寓言故事到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轉變升華。
持續深入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黨的作風建設的現實需要,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正如所講,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作風建設的對立面主要是腐敗問題。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主要是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腐敗活動減少了但并沒有絕跡,反腐敗體制機制建立了但還不夠完善,思想教育加強了但思想防線還沒有筑牢,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腐敗問題就是當前擺在作風建設面前的一座大山,想攻克這座大山,需要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全黨上下要像愚公全家叩石墾壤移山那樣齊心協力,要像愚公寒暑易節、挖山不止那樣攻堅克難,要像愚公移山子子孫孫無窮匱那樣持久為功,只有具備這樣的毅力和決心,才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鼎力支持,徹底挖掉腐敗問題這座大山。
貫徹落實好“三嚴三實”要求必須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黨員領導干部貫徹落實“三嚴三實”,就要在理想信念上始終把“三嚴三實”作為修身之本,在履職盡責上始終把“三嚴三實”作為為政之道,在工作創新上始終把“三嚴三實”作為成事之要。為此,必須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需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共產黨人應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這就需要黨員干部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不斷剖析自己,修身律己,反躬自省。要將讀書學習培養成一種興趣愛好,養浩然磅礴之氣,自覺抵制遠離各種低級趣味和歪風邪氣。
履職盡責需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三嚴三實”教育活動明確指出領導干部履職盡責要做到“嚴以用權”。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黨員干部更應努力學習黨紀國法,把握好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基本要求,自覺在法律約束下用權,在制度籠子里用權。要做到這些,黨員干部就必須充分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客觀分析、不斷學習,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冷靜面對執政新環境,分內之事努力有所作為,越界之事堅決抵制。
工作創新需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F階段,部分領導干部勇于改革、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在全面深化改革面前瞻前顧后、猶豫不決、裹足不前。要解決這些問題,黨員干部一要腳踏實地的謀劃和行動。要經常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群眾意愿,還要把上級精神和本單位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創新改革,走出一條符合本單位特點的發展路子。要堅持愚公移山精神,以創新化解矛盾,以實干開拓促進發展。(余保剛 作者單位:河南省研究中心;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意識形態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的理論貢獻和實踐要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