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13日,全國已有江蘇、上海、天津、山東、遼寧、重慶、海南、河北、北京等9個省份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在11%左右。目前,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的219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的21元。下面小編整理了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變化,一起看看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后是多少錢吧。
今年以來,至少已有重慶、遼寧、江蘇、上海、海南、山東、天津、河北、北京等9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達2190元,為全國最高。
今年9地區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具體來看:
自2017年7月1日起,天津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950元,河北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650元;
自2017年6月1日起,山東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710元;
自2017年5月1日起,海南省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1430元。
自2017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020元調整到2190元;
自2017年1月1日起,重慶第一檔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250元調整為1500元;遼寧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蘇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漲至1770元。
最低工資包含五險一金嗎
日前,在首都醫科大學某附屬醫院藥房工作的楊女士告訴記者,由于生病,今年5月她向單位申請了病假。然而,當她收到5月的薪酬單時,發現當月薪資顯示的數額為負數。而醫院回應,因其當月工資不夠扣除社保和住房公積金。
而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支付病假工資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80%。按照去年的標準,企事業單位的最低工資不得低于1720元,病假工資至少也不能低于1376元。
問題是,最低工資標準是否包含五險一金?醫院的說法有理嗎?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福利待遇和企業通過補貼伙食、住房等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等。但對于五險一金是否包括在最低工資標準內,并沒有明確規定。
律師馬晶晶告訴記者,從各地公布的情況來看,除北京、上海明確最低工資標準不含勞動者個人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外,大部分省份均將社保和公積金包含在最低工資內。也就是說,在北京和上海,剔除不包括內容和五險一金后,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月工資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因此,在北京,勞動者的病假工資至少也得是1376元,醫院的負工資不符合有關規定,應及時改正。”馬晶晶律師說。
調整最低工資對小企業員工影響較大
生活中有很多基層勞動者,包括清潔工、推銷員、服務員、鐘點工等,這些人群的工資收入往往處于社會的最低層,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主要是為了保障他們的權益,也最能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另外,在很多企業中都設有銷售或推銷等崗位,從事這些職業的員工的基本工資往往就是當地的最低工資,大部分收入是由銷售提成構成的,如果銷售業績不理想,那么有可能就只能拿到最低工資。因此,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對這些銷售崗位人員來說也有較大影響。
提高最低工資會增加企業用工成本
青島一家制造業企業負責人介紹說,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幅度看似不大,但其附著的其他因素太多,例如職工醫療期間待遇、試用期待遇、死亡后的贍養標準以及部分省份的失業保險基數均與最低工資標準直接掛鉤,企業的負擔會增加很多,利潤空間也會被進一步壓縮。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守海看來,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會使低端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于低端勞動力占比高的中小企業,用工成本會上升很多。如果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就會導致企業的破產,這樣也會對就業產生很大的沖擊力。政府需要繼續指導各地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統籌考慮經濟增長水平、企業勞動生產率、就業狀況、職工收入和物價水平,能保證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記者注意到,除了北京之外,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天津、江蘇等多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1.1%,這一幅度與幾年前相比幾乎已“腰斬”。
對此,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韓巍表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了增速下降、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我國的勞動工資也進入了“新常態”。最低工資增長必須建立在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雖然增幅與前兩年相比稍微有所降低,也是合理的。
核心提示:一位在廣東省設廠的日資企業管理人員說,"與日本企業大量投資廣東省的2004年相比,現在工廠員工的工資是當時的10倍"。
外媒稱,中國盡管經濟減速,工資卻在持續上漲。1月之前的4個月間,中國有10個省份和直轄市將最低工資最多上調了30%。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月2日報道稱,這一是因為勞動人口減少導致勞動力短缺,二是因為中央政府為了平息國內不滿,要求地方政府上調工資。有觀點稱,春節長假后,上調工資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的最低工資是由各地區根據經濟情況自己調整的。繼去年10月貴州省等3個地區開始上調最低工資后,今年又有江蘇省等3個地區上調了工資。
上調工資的幅度為8%至28%。上調地區包括外資企業投資活躍的江蘇省、作為中國地方企業出口基地的浙江省、鈴木和韓國現代汽車等汽車相關產業集聚的重慶市等制造業比較發達的省市。
報道稱,中國在經濟減速背景下上調工資的理由有兩個。
一個是勞動力不足。中國勞動力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大量勞動力從農村流入沿海地區的時代已經結束。年輕人不喜歡工資低、勞動繁重的工作,喜歡到網絡企業等求職。制造業要確保所需要的人員越來越難。春節長假后,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很多返鄉過年的外出務工者放棄回到原工廠上班。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從確保人才的角度看,今年春節后,上調最低工資的地區將進一步增多。
第二個理由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施壓。中央政府去年11月通過的始于2017年的“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央政府動員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上調工資。
報道稱,中國工廠的實際工資標準約為最低工資的兩倍。原因是工廠的加班費很多。因此,經營者要負擔比最低工資漲幅更高的用工成本負擔。
一位在廣東省設廠的日資企業管理人員說,“與日本企業大量投資廣東省的2004年相比,現在工廠員工的工資是當時的10倍”。
廣東省深圳市的最低工資在中國排名第一,達到每月2030元人民幣。同省的廣州市也排名全國第三位。廣東省去年11月制定了新的工資標準,將工資上漲率定為8.5%(基準值),為2017年要求企業進一步上調工資埋下了伏筆。
用工費高漲可能導致海外投資大幅下降。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額同比下降了25%。
報道稱,中國政府一方面要求上調工資,另一方面在工廠引入機器人[2.17% 資金 研報]等自動化設備,通過節省人力、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制造業競爭力。不過,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企業對設備投資態度比較消極。生產成本并未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