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城當“老賴”,日子不好過,但就是有些人不上心。近日,宣城市誠信建設第四期“紅黑榜”發布,褒揚了53家誠信企業,曝光了13名“老賴”。
13名“老賴”將處處受限
早在下半年,宣城市委宣傳部、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等21家單位聯合簽署“宣城市‘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備忘錄”顯示,宣城市將全力打造“信用宣城”,舉措之一是建設信用懲戒“黑名單”。上了黑名單的“老賴”,將一處受限處處受限。
此次發布的“紅黑榜”中,共有13人被曝光,被納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他們均是由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分別是:張潔、陸亞南、王正舟、潘向紅、凌建新、方建國、吳?有、吳啟達、陳備荒、方春、金建平、徐董良、林永妹。
進入“黑名單”后,“老賴”的相關信息除了公布在法院官方網站外,還會通報給銀行、房地產管理等多個擔有審核政府采購、融資信貸、政府扶持、招標投標等職能的部門、單位,通過與各部門聯動,不定時查詢被執行人的信用卡等消費行為記錄,限制被執行人出境、乘飛機、坐高鐵或睡軟臥等高消費行為,以及采取罰款、拘留、追究刑事責任等強制措施。
“紅黑榜”發布成常態
此次被褒揚的53家誠信企業,有宣城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寧國市植物醫院、宣城市政集團、宣城西啦網咖等。
據悉,目前,宣城市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已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設在市文明辦,并且建設了統一發布平臺,由宣城市發改委負責協調配合市公安局建設全市誠信共享平臺,進行日常管理。
宣城市還對“紅黑榜”發布制度進行了不同設定。其中,需要載入企業或個人信用檔案的,有關部門在一定時間內掌控,作為行政許可、行政審批、招標投標、業務貸款等政務、商務活動限制、規避、注意等內容的,作為“長期類”發布,發布期暫定為五年。
需要社會周知,不作為行政、商務等活動依據的,作為“短期類”發布,發布期限一般為6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
臨時發布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原則上每月或雙月發布一次。
宣城市文明辦人員表示,此舉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褒揚誠信、懲戒失信,推動宣城市形成良好的誠信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