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黨章過程中,我再次體會到:在二十一世紀這樣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紀里,中國要發展、民族要團結、社會要穩定,必須要有強大的組織來領導,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只要全黨全國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夠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描繪出新的歷史篇章,創造新的燦爛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我們青年一代必須擔起的責任和重擔。
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若干問題的決定》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決定》依據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成完善的的要求,重點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解決的重要體制問題提出了改革目標和任務,作出決策和部署,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黨執政以后的全部活動都是通過執政來展開的,黨的各方面建設最終都要體現到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上來。以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才能保證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黨風建設是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目前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領導身上存在的如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獨斷專行等一些問題,其消極影響和后果不可低估。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全黨同志都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張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戰士。然而,*、中央*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一個普通的戰士之所以引起領袖的如此關注,是因為在張思德的身上,體現了中共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堅持這個宗旨,正是我們黨和軍隊戰勝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所在。"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發揚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最難的是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人往往是看好自己的,往往會自以為是。人沒有信心不行,而過于自信就變成了自負,導致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和盲目自滿。建黨8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解決自身的問題,靠的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也就是自我糾錯的能力。人孰能無過,而作為共產黨員,增強黨性意識,也包括正確處理好看自己長處與短處、看自己優勢和劣勢的辯證關系,最后落腳到揚長避短上。一個共產黨員的境界如果修煉到一定程度,他應該是清醒的,應該有自我批評的自覺性。能夠發現自己短處的人是進步最快的人,自以為是的人是進步最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