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直接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集中體現。政治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領導干部作風直接影響到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也反映著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領導干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執政黨的形象,是廣大群眾對黨執政能力和先進性評判的重要標志,直接關系到黨群、干群關系,影響到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整理的2017年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講稿,歡迎參考!
2017年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講稿一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蓮湖區北院門街道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和“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委部署,堅持開門搞活動,確保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出亮點,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作風轉變成效落實到“末梢神經”,努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當“四員”抓“五學” 結合區域特色專題學
北院門街道班子堅持以身作則,黨工委書記帶頭當好活動的指揮員、戰斗員、宣傳員、監督員,把自己擺進去、把黨員干部擰成一股繩,通過集中封閉學、突出重點學、效果倒逼學、帶著問題學、專題輔導學,使黨員干部始終堅定“向中央基準看齊”的意識,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新標尺。除參加區上組織的封閉式培訓外,還利用周末、晚上等時間開展全體干部集體學習和中心組學習28次。同時,列出了13個專題討論課題,將民族團結、歷史街區精細化管理、信訪維穩等內容作為區域特色專題,班子成員逐一發言談感受、談認識,每人撰寫筆記不少于4萬字、體會不少于15篇,并舉辦了“書記講黨課”活動,使黨員干部進一步受教育。
突出“廣、深、實” 聚焦“四風”不松勁
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北院門街道始終堅持三個突出:突出群眾參與的廣度,突出剖析自擺的深度,突出談心談話的實度。黨政一把手帶頭撲下身子,廣泛征求兩代表一委員、社區群眾、駐地單位負責人、回坊知名人士的意見建議,特別是結合街情實際向省市民委、城管部門請教,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共召開座談會60次,走訪群眾350余戶、駐地單位50家和所有項目工地,發放調查表700份。班子成員圍繞理論學習科目,逐條反復對照“四風”問題具體表現,緊密聯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刻剖析、深挖根源,觸及靈魂深處,將自己的“像”畫準畫實。主要領導與科級以上干部、分管領導與分管科室干部進行了坦誠交流,談清意見、談透問題、談通思想。通過上級指、群眾提、自己找、相互點、集體議,街道班子共征求意見建議91條,查擺 “四風”問題22條,梳理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69條,并列出了負面問題清單,明確了責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等禁令規定,健全完善考勤、會議、值班、車輛和財務管理制度,領導干部帶頭實行指紋打卡考勤、執行去向告知規定,每天早中晚三次檢查干部在崗情況和工作狀態,確保干部隊伍風清氣正
“五百惠民”解難題 服務群眾“零距離”
圍繞“黨員干部進社區、志愿服務解難題”活動,北院門街道組織黨員干部進社區報到、簽承諾認崗、“零距離”履責,形成了白秀蘭360群眾工作法、項目化模式解難題等便民服務長效機制。街道以“五百惠民(進百家門、問百家事、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轉作風,建設繁榮和諧中心街區”為載體,堅持做到“三個結合”,努力實現兩不誤、兩促進。將教育實踐活動與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相結合,已整改落實具體問題39件,督促解決了夏家十字小區群眾健身場所建設遺留問題,疏通了西城坊、土車巷下水管道,完成了東梆子市街小區10棟樓594戶水表改造和光明巷500千伏安變壓器增容,解決了社會路小區4棟樓113戶居民供水問題。與推進年度目標考核任務和重點工作相結合,加強零散稅社會化代征和特色街區建設,順利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雙過半”,保障了馬來西亞清真食品節等活動成功舉辦,促進了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探索建立“街辦+城管+商會+社區”歷史街區城市管理新模式,開展聯合整治15次,積極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道”。學習巷社區舉辦百家宴活動,對30戶“好家風”家庭進行表彰,參與群眾達1000余人,傳遞了舌尖上的鄰里情。與提升歷史街區服務管理水平相結合,依托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做好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舉辦了2期維語培訓班和3次維族群眾代表座談會,協調工商等部門幫助外來商戶完善證照手續,辦理健康證18人次。
2017年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講稿二
為深入貫徹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切實轉變工作思路,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5月24日,區人大黨組書記孟志萍在學府園社區會議室,圍繞“轉變作風、服務群眾”主題為社區黨員講黨課。社區黨員干部及轄區內黨員骨干50余人參加。
區人大黨組書記孟志萍在會議上指出: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建立密切聯系群眾的風向標。二要在感情上貼近群眾,服下密切聯系群眾的定心丸。三要堅持在工作上依靠群眾,搭起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四要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孟書記最后強調黨員干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切實為老百姓服務。
通過此次黨課,黨員干部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黨員一分子今后必須貼近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只有樹立起正確的群眾觀,才會有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堅持以人為本,為社區老百姓服務,踏踏實實為轄區群眾謀利益。
2017年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講稿三
5月19日上午9點,勤儉社區在職黨員、營口市政法委書記姜慶明同志,為社區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上了一堂以“轉變作風,服務群眾”為題的黨課,52人參加學習。
姜書記主要從三個方面闡述:一、作風建設的問題至關重要;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三、怎么通過學習更好地服務群眾。姜書記說:“‘兩學一做’要實,要常態化、制度化,要真學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引領群眾了解黨的政策。要搞好與各支部日常化建設,這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認同感、歸屬感。抓好平安建設基層很重要,是根本,轉變作風是為群眾服務,要了解為誰服務,要增加活動載體,利民為民。”
課后,參加學習的黨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姜書記樸實的話語、生動的事例讓大家記憶深刻,歡迎姜書記多到社區來,把前沿的聲音帶給廣大群眾。
2017年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講稿四
黨的十八大對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實解決好文化怎樣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問題,是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繼承和發揚我黨緊密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開創文化改革發展新局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
一、服務群眾就要樹立群眾觀點,通過轉變思想作風提高文化惠民能力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服務群眾就是要在指導思想上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不斷強化群眾立場,在工作內容上集中群眾意志、反映群眾愿望,在思想作風上堅持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長遠促發展,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以實際行動解民憂,以真摯情感暖民心。
近年來,云南省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才能真正找到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我們通過深入調研和實踐探索,提出了“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新思路,總結和形成了文化惠民的“云南經驗”,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云南經驗”的根本出發點,就是立足基層、面向群眾,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以創建服務平臺為抓手,實現文化建設成果普惠“三農”。
二、服務群眾就要增強改革意識,通過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文化建設能力
深化改革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與時俱進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面向基層干實事、服務群眾辦好事,是實現改革目標、提升文化建設能力的重要保障。作為領導干部,我們要在不斷強化改革意識、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領導能力上樹形象、求實效。
近年來,云南省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才能真正找到建設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通過改革實踐,我們探索出了一條“公益性文化單位重在‘三項制度’改革,用‘機制’激活事業;經營性文化單位重在‘轉企改制’,用‘體制’激活產業;人才隊伍建設重在建立‘三能’機制,用‘創新’激活人才”的改革路徑,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力地激發了文化企事業單位和廣大藝術工作者為民服務的政治熱情和推動發展的強勁動力。通過實施重大示范帶動項目,積極參加和舉辦全國、全省重大藝術展演賽事,開展“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活動,創辦“藝術客廳”,以及舉辦“大家樂”群眾文化廣場活動、創設中國(福保)鄉村文化藝術節等,有力地推動了云南各項文化工作的開展。
三、服務群眾就要提升創新水平,通過轉變學習作風提高文化創造能力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傳家寶。作為領導干部,要更加自覺地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能力,轉化為推動云南文化創新發展的實際能力。
近年來,云南省加快文化創新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才能真正找到推動文化創新的動力源泉。在堅持理論創新、推動大文化格局形成方面,我們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逐步形成了“文化在政治建設中創構價值、文化在經濟建設中創造財富、文化在社會建設中創建和諧、文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創新觀念”的理念和共識;在堅持實踐創新、推動云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面,我們始終把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文化發展的一條主線,突出“四個轉變”,即在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上,由“公益”向“公共”轉變;在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上,由“資源”向“資本”轉變;在文化建設方式上,由“基礎”向“基本”轉變;在工作推進方式上,由“經驗”向“經常”轉變。同時,以實施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為契機,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立項建設;以加快“橋頭堡”文化建設為契機,不斷推動云南文化走出去;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為契機,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當前,我們要把創新的著力點放在“打基礎、抓機遇、重民生、求創新、強跨越”等方面,為促進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條件。
2017年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講稿五
看實情、聽實話、辦實事,這種求真務實、心裝群眾的工作作風,拉近了干群距離,密切了黨群關系,改進了干部作風,贏得了群眾信任。
改進作風是手段,是途徑,密切聯系群眾才是目標指向。改進作風如果達不到服務群眾的目的,終究只是一種自娛自樂式的敷衍塞責。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強調:“堅持實干富民、實干興邦,敢于開拓,勇于擔當,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這一要求,體現了我們黨對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高度清醒自覺,彰顯了我們黨植根群眾造福人民的堅強決心和以求真務實作風干實事的鮮明態度。
改進作風服務群眾,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增強服務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就全黨而言,它是立黨之本;就一名黨員而言,它是立身之本。黨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是一名黨員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黨員黨性修養的集中體現。牢固樹立和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是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核心內容,也是檢驗共產黨員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標尺。能不能牢固樹立并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是檢驗黨員干部黨性是否堅強、作風是否優良的試金石。
改進作風服務群眾,就是要經常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疾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方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經常深入到困難大、生活艱苦、群眾意見多、工作基礎差的地方去,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使群眾不斷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改進作風服務群眾,就是要維護群眾利益,增進群眾福祉。悠悠萬事,民生最大。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進一步強化人本意識、民生觀念,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切實解決就業、就醫、就學、住房、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生活質量、提高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