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是特長生招生,不是特長生培養。未來,特長生的培養要放到更大的平臺、更大的舞臺上去培養。”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曾經這樣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這兩年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北京市都三番五次地提出,要在升學過程,特別是小升初的過程中縮小特長生的比例。而春節之前北京市海淀區在公布本年教育工作重點時特別指出,今年不僅將在小升初中進一步縮小特長生的比例,還將在明年取消特長生的招生。
這樣的消息一經發出一下子讓很多孩子的家長亂了陣腳。
“要不要學特長”“學什么特長”“要不要成為特長生”一直是中小學生家長糾結的問題。因為,特長早已不僅關乎一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它更是一條升學捷徑。
最近,記者了解到一個已經擁有了多支橫笛的六年級孩子又開始四處尋找架子鼓的老師,“如果我們想上的那個學校招收橫笛特么的名額有限,或者到時候根本不招吹橫笛的學生,我們還可以去競爭打擊樂,而且打擊樂只要學了一個,其他打擊樂也都能行。”這位學橫笛學生的家長說。
其實,所有特長生的家長都對政策的變化非常敏感,但是很多家長仍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觀望著,“先準備著吧,到自己孩子升學的時候萬一這條路還通呢!”
“當特長與入學掛鉤時,特長就變成了考試科目。”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這時候,學什么特長其實已經跟孩子的興趣沒有太大關系了,“什么更容易被錄取就學什么。”成為被功利思想牽引而出的最現實的選擇。
學校也在這件事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特長生的培養是以學校為單位,學校的藝術團之間有著明里暗里的各種競爭,這時候特長生又成了給學校爭榮譽的工具。
“真正的藝術素養教育應該是從零開始的。”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
學校要在面對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中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切實的提高。
一位一直被多個小學聘為管樂教練的李老師說,不少學校為了自己的樂隊發展有時候忽視了孩子學習藝術的規律,為了藝術比賽加大樂曲的難度、忽略學生的藝術素養學習,“有時候我發現孩子基本功上存在問題,但是完全沒有時間糾正。”他指出,這種學樂器的方式其實跟孩子學奧數刷題是一樣的,不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而且有時候孩子的一些吹奏習慣形成了,再改就難了。
有媒體報道,海淀區教委在解釋該區“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時指出,即使取消“小升初”特長生招生,該區還會通過學區、教育集團的統籌作用來加強對特長生的培養,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平臺和支撐。也就是對于那些真正熱愛藝術的學生來說,他們照樣可以進入高水平的藝術團體,只是這些團體不再屬于某一個學校。
“這種做法可能對于部分孩子來說吃點虧,但其實是讓藝術教育回到應有的道路上。”李老師說,長遠來說,對那些真正在藝術上有特長的孩子來說是有利的。
可能當那些學有特長的孩子不再為了升學去苦練琴藝、舞藝、畫藝的時候,這些孩子才能真正享受藝術、精進技藝,藝術教育才能擺脫功利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