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關注伊春的人口數量問題,現在很多有多少人口了?伊春的常住人口是多少?以及近幾年的伊春常住人口變化趨勢。本文就將為你介紹關于伊春人口的知識。
一、伊春城市簡介
伊春市,黑龍江省地級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東與蘿北縣、鶴崗市、湯原縣相鄰,南與依蘭縣、通河縣接壤,西接慶安縣、綏棱縣,北通遜克縣;北部嘉蔭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界江長246公里。
伊春于1979年撤地設市,是以伊春區為中心區,由21個衛星城鎮組成的群體城市,總面積32800.29平方公里,轄1市(縣級)、1縣、15個區,其中13個區分別與所在地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體制。2017年戶籍總人口115.92萬人。
2018年,伊春市實現生產總值274.15億元,比上年增長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89億元,增長10.5%;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比上年增長6.4%。
二、伊春常住人口數量統計
以下伊春常住人口數量并不代表目前最新的伊春常住人口數量,請知曉!
109.84萬人(2015年)
三、伊春人口數量相關知識介紹
說到市轄區最多的城市,你可能會想到北京和上海,兩大都市各有16個。還有呢?
黑龍江省伊春市其實也是個市轄區超多的城市。伊春位于黑龍江正北部,最北端隔河與俄羅斯遠東相望。伊春面積3.28萬平方公里,和京津滬加一起差不多大。為啥叫伊春呢?因為有條伊春河就在伊春市的西邊,這是松花江的二級支流。
伊春有多少個市轄區?15個。你說京滬都有16個,15個不算最多。但是,北京和上海只有16個市轄區,包括以前的縣改區。比如北京的大興縣、密云縣,上海的嘉定縣、崇明縣。伊春除了15個市轄區,還有一個縣級市鐵力市、一個縣嘉蔭縣。再加上15個市轄區,伊春共有17個縣級單位。雖然北京和上海是省級市,伊春只是地級市。
伊春有15個市轄區,那人口一定非常多了。出你意外,不但不多,還非常的少。3.2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總人口只有110萬。而北京的東城區就有人口126萬,上海浦東新區人口多達550萬,是伊春的5倍。
伊春人口不多,被15個市轄區一分,更顯稀少。市轄區人口多的,也就16萬,一般都在5.6萬左右,最少的上甘嶺區,人口只有2.2萬,很多規模大點的鎮人口都超過10萬。人口最多是鐵力市,6620平方公里,人口39萬。
伊春人口不多,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市轄區?這其實和伊春特殊的自然條件有密切關系。
伊春什么多?除了密布市境的七百條河流外,就是森林資源多。在伊春,遍地都是原始森林,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伊春市的GDP,林業就了相當的比重,堪稱因林興市。這也就意味著,伊春的市轄區和林業開發有密切的關系。
而且,伊春市的轄境狹長,南北長、東西窄。伊春市的15個市轄區的排列非常有意思,幾乎就是從北到南,一個挨一個。
不算黑龍江(河流)南岸的嘉蔭縣,伊春最北的一個市轄區是烏伊嶺區,這里有條鐵路(公路)通向伊春市區。沿著這條鐵路,往南依次是烏伊嶺區、湯旺河區、新青區、紅星區、五營區、上甘嶺區、友好區,這就到了伊春市的主城區??伊春區。伊春區以西只有兩個區:烏馬河區、翠巒區,這就是10個市轄區了。然后從伊春區往東開始數,沿著東南走向的鐵路,依次是美溪區、西林區、金山屯區、南岔區、帶嶺區。這樣的市轄區分布格局,有點像一個“人”字。
你如果看過伊春市的地圖,你會驚嘆于這里有數不清的林場和森林經營所。以烏伊嶺區為例,面積3162平方公里,人口2.6萬,林場就有10個,森林經營所2個。湯旺河區,面積2153平方公里,人口3.7萬。林場9個,森林經營所4個。
伊春的市轄區,很多都是以前的鎮。比如說翠巒區,*以前就成立了林務所,1952年成為伊春縣的鎮。但這里的主業是林業,所以第二年成立了森林工業局,1957年設區。
有人吐槽說:伊春的市轄區人口稀少,設立這么多的市轄區有管理資源浪費之嫌。認為應該進行合并,幾個區縮并為一個區,原區降為鎮或街道。從節省管理資源角度,這個辦法是不錯。不過,伊春是個以森林立業的城市,他們的“主業”是林業。管轄面積巨大的森林,每隔一段設立一個林業局,是比較合理的。在伊春市15個市轄區里,有13個區實際上是林業局建制。也就是說,這13個市轄區的核心是林業局,屬于政企合一的體制。換言之,伊春的15個市轄區,只有2個區設區政府,剩下的都是區局一個班子。
伊春地級市的管理和伊春林業管理其實也是一個概念,合署工作。這是因地制宜的結果,自然有其合理性。
再拿最北的烏伊嶺區來說,距離伊春市區將近150公里。有了市轄區建制,工作和辦事就比較方便。如果撤銷區建制,有什么事要辦還要去外地,非常不方便。何況烏伊嶺區林業局所在地,還是烏伊嶺區轄境的最南端。北端的美峰林場去烏伊嶺區都有二十多公里的距離,如果區、區合并,這些“偏遠”的林場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