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教師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標準是怎樣的,大家了解嗎?下面去看看吧,僅供參考!
合格教師標準:
1、真心實意,關心愛護學生,體貼與理解學生;
2、對待學生講原則,一視同仁,不歧視后進生;
3、平易近人,有親和力,號召力和凝聚力;
4、經常地鼓勵學生,不諷刺、挖苦、體罰學生;
5、能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6、為人師表,給學生樹立榜樣,不一味給學生講大道理;
7、能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8、講課語言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有幽默感;
9、珍惜學生時間,不在課堂上做與教學無關的事;
10、不以考試成績高低作為衡量學生好壞標準。
拓展閱讀:大學教師合格才準“上崗”,這10項標準老師們都達標了嗎?
新學期伊始,全面培養新教師是高校的重要任務,該如何從教師成長歷程的源頭入手?結合北京科技大學的案例,本文重點介紹新入職教師課堂教學準入特點、準入程序和準入標準,分析建立教師全程跟蹤式檔案,整合教師成長數據,促進教師個體成長、組織發展。
師資保障體系是高校綜合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是高校質量保障體系的關鍵一環。從學者調查結果和部分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反饋來看,師資保障建設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強、執行較難、培訓參與度低、師資保障制度不成體系等問題。
找到有效、精準的師資保障建設切入點,搭建師資質量提升的機制與平臺,實現師資質量的不斷提升,完善和發展優質師資隊伍是擺在每一個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和挑戰。北京科技大學從新入職教師入手,建立新入職教師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制度,通過培訓、助教、考察三個環節,確保新教師合格上課堂,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水準。同時跟蹤新教師的發展狀況,在專業發展初期幫助新入職教師提高教學學術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定制教師個性化成長路線圖,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師資保障體系建設之路。
新入職教師課堂教學準入特點
新入職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前幾年,是職業發展的第一步,處于職業適應期,可能長久地影響新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教學有效性和工作滿意度等,甚至提早造成職業倦怠。長期以來,中國高校都有入職培訓的制度設計,但多數高校培訓形式單一,理論居多,實踐偏少;且多數新入職教師并非師范高校出身,對教學的了解程度不高,效果并不明顯。新入職教師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制度的設計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其特點有三: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針對傳統入職培訓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制度設計既提供多樣化的理論培訓,又提供助課、授課考察等課堂教學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并行,實現知行循環。
2.嚴格的教學準入機制。教學準入制度作為新入職教師入職后、上課前的“教學入口”關,新入職教師只有完成全部準入制度環節才能取得教學資格,從而走上講臺。
3.動態監測和檔案數據結合。在制度實施過程中,對新入職教師培訓反饋、效果、助課、試講、授課考察的細節實時同步記錄,建立教師教學成長檔案;每個環節都對教師教學培訓和實踐行為動態監測、及時反饋、持續改進,同時根據數據反饋結果適時調整制度設計和具體措施,并嘗試建立個性化成長方案,實現了在數據基礎上的教師全程發展機制。
新入職教師課堂教學準入程序
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包括3個程序:20學時的教學培訓、1門課程完整的助課(含試講8學時)、1門課的授課考察,新教師完成全部環節后取得“本科課堂教學主講教師資格證書”,方可獨立承擔本科課堂教學任務。
1、培訓環節
傳統的教師入職培訓一般課程內容固定,形式單一,缺乏個性化,缺少反饋和動態調整。北京科技大學根據新入職教師的特點,并考慮到傳統入職培訓的弊端,構建了自主選學機制,包含新教師教學適應性培訓和開放多元性教師教學培訓兩部分。在該環節新入職教師需要取得20培訓學時,每次培訓活動計2學時。
(1)教學適應性培訓:新入職教師教學適應性培訓體系為新教師提供基本教學訓練,著重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與培養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以彌補新入職教師在教學理論上的不足。同時,培訓內容涉及教師教學倫理、職業道德、校情、學情等方面,培訓形式以封閉式講座課程和研討式課程為主,每次培訓活動2學時,培訓完成后有考核環節,考核采取提交培訓心得的方式,培訓表現計入新入職教師成長檔案。
(2)開放多元的教學培訓體系:開放多元的新教師教學培訓體系提供開放多元的培訓資源,以便新入職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自主地選擇適切的學習內容。在提供培訓資源的同時,還組織教學論壇、教學名師示范課,結合教學改革實踐開展教學專項培訓項目、主題教學沙龍等活動,建立一個新教師的教學學術交流社區,促進教師在互動和交流中提升其教學素質。
2、助課環節
助課環節是在教學導師的指導下,新教師承擔助課任務和試講任務,在“觀察?學習?反思?實踐”中提升新教師的教學素質和專業能力的一個環節。
學校為每位新入職教師選派一名教學導師,導師的指導貫穿新教師準入制度實施的始終。在助課、試講和授課考察階段,導師對新入職教師的教學活動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傳、幫、帶、促、導”,幫助新入職教師盡快了解和掌握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程式、方法、組織形式以及相關的理論和理念,促進新入職教師實現從職前到職后、從理論到實踐的迅速成長。
本階段新教師需要完成兩項基本任務:助課任務和試講任務。
助課任務主要包括:(1)熟悉教學大綱、教材及各個教學環節;(2)全程隨堂聽課;(3)協助指導教師完成課程輔導、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實驗等工作;(4)協助組織課程考試,參與試卷評閱等工作;(5)完成指導教師安排的其他工作。
試講任務需要新教師試講8個學時,試講內容、方式的設計需要與教學導師深入探討,教學導師須給予及時指導。新教師試講任務須通過兩重質量評價:一是院校兩級專家對試講內容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給出意見和建議;二是在課程結束時,學生進行現場評教,學生根據9項評價指標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綜合指導教師、專家以及學生評價結果,給出助課環節合格或不合格的結論。合格的,進入授課考察環節;不合格的,重復助課階段。
3、授課考察環節
新教師在助課環節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授課考察環節,授課考察期一般為一個學期。授課考察環節是指新入職教師獨立講授一門課,接受專家團隊的動態考察和學生的教學評價,在“鍛煉?反饋?總結?調整?積累”的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的環節。
授課考察環節的考核包括兩部分:專家動態考核和學生教學評價。專家動態考核貫穿新教師獨立授課的整個學期,考核采取隨堂聽課、跟蹤考察的方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對新入職教師的課堂教學表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并對其改進狀況給予反饋與指導。
學生教學評價采取階段性教學評價和終結性教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整個學期多個教學關鍵節點進行學生教學評價,學生根據學校的標準化指標設計的問卷和座談方式進行評價,向教師反饋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問題與意見,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和意見進行適時調整和改進。在期末,學生對新教師的綜合教學表現進行評價。
最終融合專家考核、學生教學評價以及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改進狀況作出是否可以取得本科課堂主講教師資格的考核結論。
新入職教師課堂教學準入標準
新入職教師本科課堂教學準入機制是具有較高效率的激勵機制,因此它的準入標準也具有很強的目標導向性、持續改進性,能夠很好地引領教師教學素養的提升、教學問題的改進、專業能力的發展。
授課考察評價標準覆蓋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創新等幾大部分,包括10項指標,如表所示。其中1、4、6、9項是重點觀測指標,也是教學基本素養最重要的部分。準入指標的得分情況可以從數據角度反映新入職教師教學素養結構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進一步有的放矢地建構長遠性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方案,并循環改進到下一批新入職教師的教學準入機制實施中。
新入職教師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制度是從教師成長歷程的源頭入手,通過設置教學準入門檻、建立教學動態監測制度等,培育教學基本素養,養成教學改進習慣,保障師資質量的基本教學水準,并實現教師教學素養的不斷升級。相比入職培訓、教學基本功大賽等培訓和競賽結合的傳統方式,新入職教師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制度,從源頭和關鍵點入手,條分縷析、環環相扣,走出師資保障體系建設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