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過去兩年有什么不同?至少從新華社發布的通稿來看,政策取向是非常清晰的。一個關鍵詞或許是:改革,改革不能再等。
從新華社通稿來看,宏觀政策組合沒有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擔綱,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我們理解,對于“合理區間”的認識,或許會有新的判斷,對增長速度不會刻意強調,目的是讓各地方和各部門將更大的注意力放在風險防控上面??過去幾年間,一些地方著力于保增長,由于方式方法上存在問題,動作走樣變形,雖然贏得了想要的經濟增長速度,但也積蓄著更多的風險。
這需要把握平衡。防控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表明金融去杠桿將進入更關鍵的階段。會議明確“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意味著剛性兌付將進一步被打破。實際上,允許一些風險在可控的情況下逐步釋放,而不是一味封堵,有利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只不過這確實需要監管能力的提升。前車之鑒不遠,足以讓決策部門高度警惕。
改革由此顯得迫在眉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直接談 “房地產泡沫”,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此前的政治局會議也僅僅提及資產泡沫。會議明確要堅持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要求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使用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這或許是過去十多年房地產調控經驗與教訓的總結。可以預期,房地產市場將以全新思路構建調控框架,與此相關的金融、財稅和立法制度應該會加快推進。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2017年改革的重點,眾所期待。這正是人們所說的關鍵領域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盡管混改已經破題,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指導性文件,但從實操來看,各地方各行業動作都不算大。所謂有破有立,處置僵尸企業或者處置一批風險點,客觀上都意味著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誰來做那個“立”的經濟主體?恐怕很大程度上要看民間資本的作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提及的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多是過去被詬病的壟斷行業,決策者希望通過推動混改打破壟斷的意圖一目了然。
不過我們認為,混改承擔的使命是多重的,比如打破壟斷,讓民資進入過去無法進入的領域,分享相關行業成長紅利,比如通過股權多元化實現國企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等等。因此可以說,混改不等于打破壟斷,只是打破壟斷的一種路徑,盡管混改的確意味著一些民營企業可以通過持有股權進入壟斷行業。徹底打破壟斷就是“非禁即入”,民資可以以股權方式進入,但也有權獨立或聯手成立公司,在壟斷行業尋求增長空間。
11月末,*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全文發布,明確公有產權和私人產權同等保護的原則,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保護產權,并要求抓緊編纂民法典,也可見決策者的緊迫感。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于憲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可謂關鍵的頂層設計之一。實際上,這與混合所有制改革能獲得多大程度的呼應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同等的產權保護制度,混改的推動過程中,也許就很難打消民間投資的諸多疑慮。
回頭來看,過去三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貫穿著一條清晰的脈絡。的會議定調經濟新常態,明確新常態九大特征;2015年將發力點放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上;今年則希望在防控泡沫的同時,在改革的重點領域獲得關鍵性突破。總體而言,防風險與促改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效防控風險可以給改革提供相對穩定的環境,而改革取得更快更大的進展,也可為風險防范和處置創造更好的條件。無論如何,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改革已經不能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