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7日表決通過關于召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決定: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于3月5日在京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慈善法草案將上大會審查和審議。
1月21日,市五屆人大七次會議開幕,市長馬旭明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十二五”時期和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展望了“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與要求,并詳細闡述了的各項重點工作。在此,為您一一解讀。
關于“十二五”時期和2015年的工作回顧??
六大成就 令人振奮
過去五年,宜昌市牢牢把握新常態下發展主動權,穩神定氣,奮進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成就之一:綜合實力大躍升。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級臺階,預計2015年達到3500億元,是2010年的2.3倍,占全省的比重提高1.9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連跨三個百億級臺階,達到339.1億元,是2010年的4.8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連跨三個千億級臺階,達到3085億元,是 2010年的3.2倍;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0573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3.6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89.5億元,是2010年的2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57位,前進16位;躍居中部地區同等城市第2位,前進1位;穩居長江沿線同等城市第 4位。宜都晉級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宜都、夷陵、枝江、當陽穩居全省縣域經濟分類考核前列。
成就之二:轉型發展大邁步。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59:30。農業六大特色產業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3%。精細化工、食品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現代物流四大產業產值分別突破1700億元、 1800億元、1100億元和1000億元,新材料和文化旅游業產值分別達到700億元和800億元。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491家, 3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4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年接待游客47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50億元。被評為中國“十佳最具人氣旅游城市”、“十佳宜居宜業宜游旅游城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3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50億元。成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全國質量魅力城市,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成就之三:城鄉面貌大變化。中心城區建成區拓展到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75萬人。宜昌新區累計完成投資1003億元,東山大道BRT、峽州大道、點軍大道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市規劃展覽館等一批大型公建項目相繼建成,至喜長江大橋、市博物館新館、市奧體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220平方公里新區骨架基本形成,“三年出形象”目標如期實現。宜昌榮膺“世界可持續交通獎”。新增綠色建筑222萬平方米。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29平方米。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56.7%。各縣市區全面進入宜昌“一小時經濟圈”。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入國家戰略。入選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成就之四:改革開放大突破。把學習對接上海自貿區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加快推進行政審批、簡政放權、市場準入、投資制度、社會信用、行業監管等重點領域改革。在全省率先實行“先照后證、三證合一、網上注冊、簡易注銷”,市場主體達到50.9萬家。編制市級“權責清單”,市級投資審批提速80%。成為全國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城市。組建宜昌新區推進辦公室、三峽旅游新區管委會、三峽樞紐港管委會,完善宜昌高新區管理體制。我市被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范圍。三峽城市群上升為省級戰略。三峽保稅物流中心獲批設立。
成就之五:民生福祉大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528 元、13080元。累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8.1萬人。五年新增城鎮就業56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1%以內。五項保險參保400萬人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23.7萬套。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在全省率先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并成功蟬聯。入選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宜昌長江鋼琴音樂節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節慶活動。兩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我市被命名為“中國詩歌之城”、“中國鋼琴之城”。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職教資源整合。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28歲。成為全省首批健康城市。蟬聯五屆“全國雙擁模范城”。
成就之六:民主法治大進步。按期辦復人大議案和建議 1390件、政協建議案和提案2385件。“六五”普法全面完成。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安杯”。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推動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顯著。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進一步加強。
2015年,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升、穩中有進、穩中有轉”的良好態勢,延續“高于全國全省、領先中部沿江”的競進勢頭,全面完成市五屆六次人代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0%,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19.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0.5%。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76天,同比上升20.8%。三峽經濟樞紐新區等一批重大事項被納入省“十三五”規劃。中交建集團、廣藥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加盟”宜昌。城市綠色發展、學習對接上海自貿區改革、棚戶區改造、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等一批經驗在全省全國推廣。
關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與要求??
深入推進五大發展理念在宜昌落地生根
《報告》提出,“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宜昌實施,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綠色繁榮、開放先導、依法治市、共建共享戰略,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加快建設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峽城市群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創業示范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城市、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長江流域區域開放合作示范城市和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確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實現精準脫貧,綜合實力進入中西部和長江沿線同等城市前列,進入全國城市50強,為建成“既大又強、特優特美”的現代化特大城市打下決定性基礎。
到2020年,力爭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基礎上翻一番;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700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00億元。
對于“十三五”時期的工作,《報告》圍繞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分別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創新發展。把宜昌建成全域創新智谷和全國區域性創新創業之都。確保2020年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到35%和 22%,形成精細化工、食品飲料、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旅游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建成沿江萬億經濟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增長極。
【關鍵詞】協調發展。構建“一主六副、一帶四廊”市域城鎮空間布局,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加快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5%和45%。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區域之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成全省首個“全國文明城市群”。打造全國重要的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基地。
【關鍵詞】綠色發展。堅持走生態優先、產城融合、城鄉一體、人城共進、智慧個性、包容共享的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美麗宜昌”。加快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統籌推進宜昌沿江保護與發展。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城市和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城市。
【關鍵詞】開放發展。加快建設中西部地區開放型經濟強市和長江流域區域開放合作示范城市。加快推進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峽城市群、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三峽經濟樞紐新區、“宜新歐”和“宜蒙歐”國際物流新通道等重大戰略平臺建設,努力把宜昌打造成長江經濟帶對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和戰略支點。
【關鍵詞】共享發展。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大力實施產業扶持、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脫貧、社保兜底等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宜旅、宜學、宜養之城,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關于“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工作:七大任務、23個關鍵詞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12%,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
圍繞全年目標,重點有七大任務、23個關鍵詞。
任務之一:突出改革創新,著力增強發展活力和動力
【關鍵詞】重點改革。全面落實中央、省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部署,促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進一步精簡市級審批事項,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大力推進并聯審批,全面推行網上審批。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整合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積極爭取負面清單管理試點。大力創建國家信用建設示范城市。深化財政改革,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抓緊完成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鄉鎮 “一府三中心”改革。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繼續實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關鍵詞】創新驅動。提升與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合作水平。支持安琪生物技術研究院、宜昌磁電子研究院、興發磷化工研究院和南玻硅材料技術中心創建國家級研發平臺。確保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加快打造創新創業之都。確保求索?眾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確保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增長10%以上。全面實施質量強企戰略、標準化戰略和精品名牌戰略。力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4件以上。
【關鍵詞】有效投資。突出現代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三大領域,確保投資總規模突破3500億元。謀劃和爭取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省計劃籠子。深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加快推進100個省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首批28個市級PPP項目落地。設立“宜昌PPP民生事業發展基金”。支持市級四大控股集團開展市場化融資,力爭全年融資400億元以上。
【關鍵詞】人才保障。確保市人才公寓示范小區年內交付使用。統籌推進 “111”企業家培育工程、新生代企業家“菁英計劃”、名師名醫名家培育工程、“金藍領”開發工程、現代農業科技人才開發工程、社會工作人才開發工程等系列人才工程。加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推進專業技術人才職稱改革。
任務之二:突出產業轉型,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更加注重工業化與信息化、制造業與服務業、軍民產業“三個融合”,加快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實施246個技改項目和示范工程。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區。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連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產權轉讓、破產清算,實行“騰籠換鳥”、市場出清。
【關鍵詞】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平湖半島、三峽游輪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宜昌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速完善部分旅游景區服務功能。加快特色鄉村旅游區建設。支持三峽大瀑布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力爭部分文化旅游重點項目竣工營運。加快推進三峽翻壩物流園、白洋物流園等建設,啟動11個物流項目。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體育等融合發展。積極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加快打造全國最佳放心消費城市。
【關鍵詞】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快建設特色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魅力農業、活力農業。力爭柑橘產業綜合產值突破200億元。重點實施“提升綠茶、振興紅茶、發展黑茶”戰略。重點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快建設一批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綜合體。加快建設國家柑橘工程研究中心、湖北茶產業研究院等農業創新平臺。啟動三峽果蔬交易中心等物流配送項目建設,支持三峽物流園、三峽國際旅游茶城等專業市場提檔升級。
任務之三:突出開放合作,著力擴大發展優勢和空間
【關鍵詞】對外開放。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互動。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提高自主品牌和服務貿易出口比例。啟動綜合保稅區申報工作。支持宜昌名企、名品參加國際國內會展。支持三峽機場改造升級,增開國際航線。加強口岸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鼓勵企業到境外設立營銷網絡、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并購,開辟國際市場。
【關鍵詞】招商引資。重點瞄準沿海發達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區,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優強企業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質項目,實施精準對接。主動對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國內外展會、投資洽談會等載體,推進“四大平臺”與縣市區聯動招商。確保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450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招商項目350個。
【關鍵詞】區域合作。探索建立三峽城市群協調會商機制,推進區域內各城市在多個領域對接合作。加強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漢城市圈、成渝城市群等交流合作。深化與三峽集團、中國聯通、武鋼集團、中建集團、中交建集團、葛洲壩集團、省交投集團、鄂旅投集團等中省企業戰略合作。支持山區縣、庫區縣到沿江地區發展飛地經濟。積極服務三峽工程安全運行。加強與上海市等支援方合作。加大援藏援疆工作力度。
任務之四:突出城鄉統籌,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關鍵詞】新區建設。實施一批關鍵性、支撐性、引導性的重大項目,確保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確保至喜長江大橋上半年內環線閉合通車。確保宜昌BRT 全線貫通運行。開工建設伍家崗長江大橋、西陵二路上段、峽州大道中段等項目。力爭市檔案館新館、科技館、大劇院、音樂廳等項目年內開工。確保市博物館新館、奧體中心體育館、市一中新校區、夷陵中學新校區、市委黨校新校區、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老年大學建成并投入使用。推進中建?宜昌之星、江南生態新城、環城南路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宜昌國際廣場等大型城市綜合體加快建設。
【關鍵詞】城市管理。實施“智慧宜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抓好光纖入戶、4G網絡全覆蓋、城區公共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工程,以及三峽云計算中心、大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健康醫療、智慧食藥監管、智慧環保等重大應用項目建設。力爭宜昌“市民卡”年內實現主城區全覆蓋。重點推進九大片區棚戶區改造。深入推進城市整理工程。抓好“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關鍵詞】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加快宜昌高新區“一區七園”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西陵區加快建設金融服務、創新創業、科教文化中心。支持伍家崗區加快發展總部樓宇經濟、金融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支持點軍區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游、康養產業。支持?亭區加快建設?亭工業園、深圳工業園和臨空工業園。支持夷陵區加快建設全省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支持宜都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
【關鍵詞】城鄉交通。加快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內暢外聯網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宜昌至來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啟動神農架至五峰高速公路、枝江至石門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宜昌橫向連接線方案研究。開工建設宜張高速五峰至湘鄂界段、江北翻壩高速公路、點軍聯棚至長陽龍舟坪一級公路,加快建設宜昌江北快速通道。
任務之五:突出綠色生態,著力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
【關鍵詞】污染防治。嚴禁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項目。推進工業廢氣治理,強化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等污染防治,落實秸稈綜合利用政策和禁燒措施,完成黃標車、老舊車淘汰任務,確保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70%。加快推進長江宜昌段干支流綜合治理。抓好三峽庫區截污清漂工作。加大黃柏河流域、清江流域綜合防治力度。堅持依法治污、鐵腕治污。
【關鍵詞】綠色發展。努力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加快推進“綠滿荊楚”和綠化美化行動。建設城市綠道500公里。加快推進點軍片區、宜昌東站片區、西陵唐家灣片區等綠色生態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清潔能源、生態家園、清潔田園、美麗鄉村建設。
【關鍵詞】資源利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利用項目建設,推進頁巖氣開發前期工作。繼續推進?亭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支持點軍、長陽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試驗區,支持枝江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推廣梯級土地開發模式。
任務之六:突出共建共享,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和福祉
【關鍵詞】精準扶貧。將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立扶貧投入縣級整合機制。全面實施88個貧困村整村脫貧規劃。積極發展金融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和資本扶貧。扎實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工作。全面推行精準扶貧網格化管理。確保年內10萬人穩定脫貧。
【關鍵詞】民生保障。扶持創業4000人。確保城鎮新增就業7.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深化按病種、總額預付等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加快創建以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引領的“食品安全城市群”。建設一批放心糧油示范店。實施棚戶區改造38226戶,籌集公租房2618套。
【關鍵詞】社會事業。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群”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提升“詩歌之城”、“讀書之城”、“鋼琴之城”城市文化品牌。啟動濱江文化城建設。積極支持三峽大壩和屈原故里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好節賽活動。全面實施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三峽大學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積極申辦三峽航空學院,啟動市特校新校區建設。確保市中心醫院江南院區基本建成,加快三家醫院的綜合大樓等項目建設。
任務之七:突出職能轉變,著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社會治理。健全統籌城鄉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廣泛多層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協商共治的規范化自治體系和聯通共享的信息化支撐體系。加快建設農村網格“四務通”。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抓好全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工程和全國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全面啟動“七五”普法。
【關鍵詞】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積極協同人大做好立法工作。完善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嚴格行政執法。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好議案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抓好政府信息公開。
【關鍵詞】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各項規定,鞏固提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加快編制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強化政務督查和行政監察。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