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各地進入“兩會”時間。各省級兩會將審議當地“十三五”規劃,劃定未來五年發展藍圖。
已公布“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省份中,廣東、河北、貴州、云南、寧夏、海南、西藏、天津等地提出了經濟增長的目標數值,多數省份將未來五年的目標定在年均增長7%到8%左右。與以往相比,增速“上雙”的省份已比較少見。
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告訴記者:“整體來看,未來五年我國GDP增速可能在7.2%到6.5%之間波動。但是各省 發展階段不同,中西部一些省份基數較小,發揮潛在優勢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速。東部發達省份產業結構升級,也能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記者發現,多個省份的“十三五”規劃建議都提及要維持中高速增長。但是未來五年的重點發展方向,各地則各有“心思”。比如,GDP增速靠后的山 西、黑龍江等省面臨著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的課題。對于經濟發達的京滬地區,如何疏解人口壓力、治理“大城市病”、營造綠水藍天成為當務之急。
中高速增長成多地基調
截至1月12日,河北、福建、寧夏、新疆四省份的“兩會”已經開幕。審議同級黨委提出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是今年地方兩會的重頭戲。
8日,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主要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7%左右。
而在2015年11月的一場演講中,李克強總理指出,中國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這需要今后五年經濟年均增長6.5%以上。
實際上,2015年前三季度,河北省經濟增速僅6.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于鋼鐵大省河北而言,鋼價持續下跌無疑為該省未來五年蒙上了陰影。河北“十三五”規劃建議也坦言,調整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艱巨。
徐逢賢對記者說:“河北未來的機遇主要是借力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承接北京和天津疏解的產業,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除河北外,貴州、天津、云南、寧夏、廣東、海南、西藏等地都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具體的數值目標。其中,貴州GDP設定增速較高,為“年均增長10%左右”,廣東提出GDP增速較低,為“年均增長7%”,西藏則提出“保持兩位數增長”。
記者注意到,上述地區的增長目標都要高于目前全國的經濟增速,而去年前三季度數據也顯示,有24個省份的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徐逢賢認 為,未來五年全國不太可能再保持此前的較高增速,但整體來看,有些地區的優勢還很明顯,而且西部省份的基數小,增速較高也很正常。
去年前三季度,重慶以11%的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但是重慶2015年前三季度的GDP總量為1.1萬億元,人均GDP也不算領先。重慶“十三五”規劃建議也認為,經濟總量不夠大,總體上仍處于欠發達階段、屬于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市情沒有根本變化。
基于此,重慶市提出,到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并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穩增長各有側重點
經濟穩增長成各省份共識,但未來增長路徑,各省份卻各有“心思”。
“地理區位是重慶發展的主要短板,物流是最大瓶頸。沒有與世界互聯互通的順暢通道,就無法突破區位之‘籠’。”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說。
徐逢賢對記者說:“長江經濟帶是‘十三五’規劃中區域經濟的重點之一,這對重慶非常有利。結合重慶水陸空交通樞紐建設,重慶的資源深加工優勢、制造業完備優勢將充分發揮,還能對西部其他省份產生輻射帶動作用。”
對于山西、黑龍江等傳統資源大省來說,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或將成為未來五年的關鍵。
徐逢賢認為,在資源價格下降,去產能形勢嚴峻,政府對生態環保的要求增加,都將影響到山西的經濟增速。瑞銀證券的研究報告則認為,等待煤價反彈實現經濟扭轉的想法已不現實,應該借助產業轉型、國企改革、支持民營經濟等方式實現轉型發展。
山西省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未來五年將統籌做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加快實施“革命興煤”,全力推動科技創新、金融振興、民營經濟發展“三個突破”。
而對于北京、上海等較發達地區而言,如何破解“城市病”,營造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今年常住人口下降3%,5年內疏解19.4萬人,全面啟動官園批發市場、萬通小商品市場疏解……”1月12日,在北京西城區人代會上,區長王 少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說。北京市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也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作為重點任務,并提出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 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比下降15%左右的目標。
而對于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北京市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基本實現生活垃圾、污水全處理,重要河湖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環境容量生態空間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