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區遠程教育三支隊伍學習心得體會
6月底以來,哈密地區農業局住紅山村工作組認真組織學習自治區黨委5月21日召開的各地州市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6月3日自治區教育教師工作會議、6月14日自治區愛國宗教人士座談會等三個專門會議的精神,在全村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張春賢書記三個講話精神的熱潮,全面加強本村 “三支隊伍”建設,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建設。
一、組織集中學習,抓好交流討論
6月底以來,工作組及時組織全體成員認真傳達學習三個講話精神,與“三嚴三實”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要求工作組成員爭做能體現“三嚴三實”要求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在多次組織學習的基礎上,7月21-22日召集村“三委”成員與工作組成員一起集中再學習,積極討論,深入領會,認真分析總結,吃透原文精神,把握精髓要義;7月23日配合村黨支部組織全村黨員、“四老人員”進行專題學習。工作組組長帶頭學,親自抓、親自講,確保參學人員深刻領悟講話精神,充分認識建設“三支隊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反復學習的同時,工作組成員及村“兩委”班子負責人每人撰寫1篇心得體會并進行座談交流,通過談體會、講心得,力求入腦入心、學深學透、真懂會用。
通過學習,大家深刻認識到,張春賢書記關于“三支隊伍” 建設的重要講話,以系列重要講話為遵循,貫徹落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有效應對“三期疊加”的特殊形勢,緊緊圍繞關系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對一些涉及全局的重點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和系統梳理,對干部、教師、宗教人士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科學定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是適應形勢發展的現實需要,是自治區黨委的重大理論創新,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工作實踐的結晶;張春賢書記的三個重要講話客觀總結了“三支隊伍”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了“三支隊伍”建設的根本標準,明確了“三支隊伍”建設及相關工作的發展方向。
大家一致認為,深入貫徹學習張春賢書記的三個講話精神,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是徹底改變紅山村被確定為軟弱渙散基層組織這一現實情況的一劑猛藥。
二、搞好面對面宣講,助力推動訪惠聚工作
全力以赴做好講話精神的宣講闡釋工作,通過入戶面對面宣傳的方式,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力度,圍繞“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幫助本村干部群眾掌握“好干部”、“好教師”、“五好宗教人士”標準,將“三支隊伍”建設融入到今后的有關工作中,為加強“三支隊伍” 建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把貫徹落實三個講話精神與培育踐行和新疆精神、“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系列活動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與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全體干部群眾進一步振奮起來、行動起來,把感恩之心、感激之意轉化為推動 “訪惠聚”活動深入開展的不竭動力。
同時,工作組將學習貫徹三個講話精神與住村工作相結合,將加強“三支隊伍”建設與本村夯實基層組織相結合,把深入貫徹學習張春賢書記的三個講話精神,加強“三支隊伍” 建設,體現落實到本村每一項實際工作之中,貫穿、執行到工作的點點滴滴之中,一如既往地將住村工作做好、做實、做細,傾聽群眾心聲、掌握民情民意,切實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助力農業農村發展、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為基層發展建設添磚加瓦,真正建起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共建美好的紅山村。
【2】地區遠程教育三支隊伍學習心得體會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現已進入實質性的新階段。新一輪課改,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我國目標的實現。因此,國務院將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明確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之一。
今年,我縣被省教育廳列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縣,標志著我縣教育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共存。如何適應新一輪課改的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十六大和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我認為,當前必須抓好校長、教師和教研員這三支隊伍建設,一起走進新課程,將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轉化為行動,與新課程共同發展。
一、加強管理,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校長隊伍
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校長隊伍。中小學校長在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校長水平的差距往往帶來學校之間的差距,一個好的校長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使一所薄弱校的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甚至躍入先進行列。因此,培養一批有事業心、責任心,有現代辦學理念,善于領導的好校長是擺在教育局長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就要依法完善中小學校長的管理體制,改革校長的選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推行中小學校長聘任制,明確校長的任職資格,逐步建立校長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機制。逐步弱化校長的行政級別,積極推進校長職級制。第二,建立開放的校長培訓、儲備機制,鼓勵優秀青年教師選修學校管理培訓課程,建立穩定的后備校長隊伍培養機制。第三,完善校長繼續教育制度,通過課程選修、課題研究、省(市)級培訓等渠道,不斷提高校長的個體素質。第四,堅持以好的作風和辦法選校長,選作風好和素質高的人當校長,樹立“德才兼備,注重實績,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的用人觀念,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改革創新精神、業務嫻熟、善于管理、教職工擁護的優秀教師選拔到學校領導崗位上來。
二、激活機制,協力構建一支業務精、結構優的中小學教師隊伍
我縣現有中小學教職工......人,其中,公辦教師......人,代課教師....人。公辦教師中,大學本科學歷有......人,專科學歷......人,中專.....人,高中....人,初中及以下的...人;高級職稱.....人,中級職稱.....人,初級職稱......人。在公辦教師中,原民辦轉公辦、聘干、職工、合同工等占有相當的比例。教師隊伍總體構成成分復雜,學歷層次偏低,優秀的教師人數偏少,抓好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
1、激活教師管理機制,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⑴優化教師隊伍組成機構。
積極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補充新鮮血液,優化隊伍組成結構。加強新教師上崗培訓,對非師范類的新教師,進行“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材教法”、“普通話”的培訓,并通過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的綜合考核,合格者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才允許上崗任職。
⑵優化教師隊伍學歷結構。
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函授、自考、網絡教育等各種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學習,力爭在前,高中教師本科學歷達80%,初中教師本科學歷達40%,小學教師大專學歷達40%。
⑶優化教師知識結構。
引導教師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積極拓展學科知識面,加快知識的更新和提高。加強教師在職培訓,今后一段時間,以新課程培訓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并加強考核和管理。
⑷整合師資配置,優化教師隊伍層次結構。
對全縣教師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實施宏觀調控,按照各類學校的教師職務比例結構,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抽調得力干部和骨干教師充實相對薄弱校。嚴格控制城區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指標限額,已超過限額學校的申報對象,達到任職資格并愿意交流到薄弱校任教的,可聘為高一級教師職務,以促進優秀教師向師資相對薄弱學校流動。逐步實行城區學校及新錄用教師到師資相對薄弱學校頂崗鍛煉政策,從外地引進的骨干教師、畢業生優先充實到鄉(鎮)學校、薄弱學校任教。
2、加強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
要在廣大教師中開展“強師德、鑄師魂、樹形象”系列教育活動和“教育興衰,我有責任”主題活動,樹立先進典型,確立愛崗敬業、合作愛生的師德導向,講求師德教育的實效。制訂教師行為規范要求,制訂科學有效的師德評估指標,建立社會參與師德監督的網絡,加強監督檢查力度??Φ縷攔雷魑?淌δ甓瓤己說鬧匾?諶藎?虢淌?背汀⒔?丁⒅拔衿榔腹夜場?BR>3、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培養。
積極探索骨干教師培養渠道和方法,將學歷培訓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培訓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導師指導與自學提高相結合,通過培養,力爭到今年有10——15%中青年教師成長為骨干教師。
積極鼓勵重點學校和師資薄弱校掛鉤,組織重點學校有經驗的教師到對口學校掛職鍛煉。
三、強化培訓,努力建設一支理念新、科研強的教研員隊伍
1、教研員的任務和作用。
教研員站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是理論者和教師間的橋梁。教研員觀察思想問題既有理論層面的,又有實踐層面的。長期以來,教研員們習慣了給教師講解教材、大綱,把自己的想法給予教師;習慣聽老師上課,點評課堂得失;習慣在辦公室勾畫理想課堂、理想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做什么、怎么做,是每一位教研員都應該思考的。課程改革為教研員的自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時空,教研員要發展,而且應當優先、超前地發展,只有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不斷地將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結合,才能使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思想得以貫徹,才能將理想中的課程變為現實的課程。教研員要為課程改革、為學生的發展、為教師的發展、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思想、信息、技術、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要做學習的先行者、理念的傳播者、積極的探索者、不倦的思考者、資源的開發者。
2、圍繞新課程,建立教學、研究、科研一體的工作模式。
教學研究應高揚新課程倡導的人文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不僅要研究課程改革實驗的實施,而且要研究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教研的內容、形式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將課程理念體現在教學行為上、作用于學生身上,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
⑴教研的內容:課程。教研員要將課程研究作為科研課題,將問題研究與課題研究相結合。運用教師訪問卡、課后與教師交流、教學反思、聽課后做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問題,調動課程研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⑵教研的形式:互動。由單一的講座形式豐富為對話、參與、論壇等多樣式。
⑶教研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教研員要不斷發現、收集、吸納、推廣教師們創造出來的生動、鮮活的經驗,有價值的思考,富有個性的思想;收集、征集課程改革的信息、課程實施的資料,建立信息庫、案例庫。
⑷ 教研的途徑:縣級、片級、校級。以校級為基礎,以縣、片級為平臺。縣級教研,以問題為中心,確立總目標,下設階段目標;片級教研,確立課程改革實驗基地校,組織基地骨干教師和周邊校教師定期活動,與學校配合共同管理;校級教研以校本教研為主,抓好對各校教研組長的培訓,定期組織校級教研觀摩活動,及時分析、總結經驗。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關鍵還在人,只有把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這三支隊伍抓好,才能扎實推進課程改革,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