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于醫改熱點提案解讀,全國兩會關于醫改提案
記者從接近權威渠道的人士獲悉,修訂后的新醫改方案或于今明兩天公布,與新醫改方案一同公布的還有醫改系列配套實施方案。
“千呼萬喚不出來”的新醫改修訂方案吊足人們胃口,此間,消息人士透露的修訂細節成為關注焦點。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修改主要體現在政府有關部門將中央權力下方到地方,更多地體現了市場化元素和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國泰君安研究員易鏡明認為,如果新醫改方案取消基本藥品定點生產、統一定價等原有規定,基本藥物制度對整個醫藥行業格局的影響和沖擊力要低于預期,目錄內藥品的降價預期也有望調低。
基本藥品定價可行性提高
記者了解到,業界紛傳的此次修訂細節包括基本藥物的生產、配送、定價等方面,相比較醫改的征求意見稿,即將面世的新醫改方案引入了更多的市場競爭因素。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對此次新醫改方案的修訂之處表示贊同。他認為,取消基本藥物“統購統銷”的做法,說明政府各級部門對推進醫改的方向選擇上形成了更為接近的共識。
據媒體報道,此次具體修改細節包括取消基本藥物的“定點生產”、從“統一制定零售價”修改為“政府制定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確定本地區的統一采購價格”。
劉國恩認為,醫改的推進應該從封閉死板的行政手段配置資源逐步走向市場化手段。
此前,在醫改征求意見稿中,提到了基本藥物實行“定點生產、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制度,該制度一度引起了業界對其可行性的爭議。
劉國恩認為,在整個醫療衛生體系中,醫藥生產環節是最早實現市場化的,藥價也是時時波動的,在醫藥生產成本隨時波動的前提下,如果將藥價定死,醫藥生產企業將失去生產積極性,也不符合醫藥市場的發展趨勢。
易鏡明認為,通過招標采購方式來定價的方式正是目前很多臨床藥品的現行定價模式,因此,修訂后的醫改方案更大程度上體現了與現行制度的接軌,可行性也大大增加。由于基本藥物的統一定價將取消,因此同類藥品在各地的藥價都不盡相同,預計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價格下降的預期也將減小。
此前,不少藥品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廠家很擔心藥價受限導致利潤縮水。分析人士認為,基本藥品定價制度的修訂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藥企對毛利率下滑的擔心。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現行藥價已經比較低,另一方面一旦藥品定價權下放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很可能通過招標采購實現藥品二次降價,使醫保資金得到有效利用,以更大程度地體現政績,因此藥價仍存在進一步壓縮的風險。
基本藥物目錄沖擊力弱化
在分析人士眼里,此次新醫改方案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修改之處當屬強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的口徑發生了轉變。此前,在醫改征求意見稿中提到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藥物”改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
易鏡明認為,增加了“配備”一詞,含義完全改變了。她認為,此前醫改征求意見稿里的基本藥物目錄實際上可行性較差,由于基本藥物目錄的藥品數量、品類有限,如果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使用基本藥物,在落實時必然遇到各種問題。
事實上,基本藥物目錄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醫藥研發水平的進步、新舊藥品的升級換代,基本藥物目錄里的藥品也要隨時調整。易鏡明認為,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定的用藥靈活空間也是比較科學的,修改后的基本藥物目錄或能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此前,分析人士曾預期,如果實行強制使用基本藥物制度,將對目前的醫藥行業格局產生重大沖擊,大量規模、實力、技術沒有優勢的企業面臨淘汰的風險。此次修訂也讓目錄外的藥品生廠商有了生存空間。
西南證券研究員張仕元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強制基層醫藥衛生機構采用基本藥物還是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切實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至少要保證,百姓能夠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隨時能購買到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