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關于延遲退休年齡熱點解讀,兩會熱點解讀之延遲退休年齡提案
延遲退休探路 且行且博弈
過去幾年,延遲退休和養老金“雙軌制”都是輿論場熱點話題,更是“兩會”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輿論和民意推動之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推行漸進式延遲退休。養老金“雙軌制”也已經破局---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要繳納養老金了。
今年“兩會”前夕,延遲退休又踏出實質一步:中組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通知,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干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可年滿60周歲退休,也可以本人提出申請55歲自愿退休。該通知自3月1日起執行。
雖然僅僅涉及女性處級干部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但延遲退休開始探路而行--確實在遵循漸進式延退的方式。這意味著,從輿論民意到“兩會”會場,討論延遲退休是否必要已無意義,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彌合分歧和凝聚共識,就延退退休年齡的“時機選擇、節奏掌握、配套措施以及監督實施”(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語)進行研究。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多次強調,延遲退休方案將在2020年前出臺。按照時間表,我們還有5年時間,去漸進式探路和踐行,吸納各方面意見,讓各基層利益充分博弈,最終達成水到渠成。
眾所周知,老齡社會的提前到來,使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尷尬。養老金“雙軌制”(其實是多軌制)的不公待遇,不僅造成在職職工待遇的不公,更延至退休后晚景生活的差異。加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盡完善,以及養老金缺口的不確定性(官方與民間有多種版本),都決定了必須要有相應的策略以破解一攬子難題。
如果說完善社保制度、解決養老金“雙軌制”和實現多元化養老是乏有爭議的解決之道,延遲退休之策則充滿爭議。因為此舉在解決養老金缺口和緩解老齡社會難題的同時,也會滋生很多爭議。
首先,對于吃財政飯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尤其是一些官員,延遲退休可延長政治待遇和享有更多資源,延遲退休符合其利益訴求。對于普通職工尤其是體力勞動者,他們延遲退休的愿景不強,其渴求的是養老公平和養老金的豐厚。兩種職場群體內部,也存在個體利益訴求的差異--機關事業單位內部進步空間不大、身體有病的人也不希望延遲退休,甚至希望提前退休;企業職工內部也有人對延遲退休充滿期待。
此外,延遲退休客觀上也減少了年輕人就業、創業和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機會,最起碼是打亂了他們的發展節奏,壓縮了他們的發展空間。
由于養老保險的資金池既往存在掛一漏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