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有家關注中國形勢的境外媒體說,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將闡述中國的總體經濟、社會和和對外政策目標。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去年經濟增長速度位居世界首位,而大多數國家仍在復蘇道路上掙扎前行。這家媒體說,溫總理在開幕時作報告和在閉幕時答記者問,都會比去年要樂觀。
“人大”剛剛開幕,溫總理正在作報告。聽報告,看形勢,我們聽出總理的樂觀和振奮,更聽出了總理的清醒和冷靜。
樂觀和振奮大有根據,很有“底氣”,振奮在于成就、自信和力量。溫總理在報告中說:“2013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去年這個時候,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我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業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停產倒閉,失業人員大量增加,農民工大批返鄉,經濟增速陡然下滑。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改革開放和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他說:“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令人振奮”。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當然樂觀和振奮。2013年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中國政府領導中國人民干得不錯。事實擺在世人面前,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羅斯致信《金融時報》說,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達到了8.7%。中國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取代了外需對增長的作用,顯示出中國應對外部環境的高超能力。亞洲之所以能夠迅速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走向復蘇,中國純進口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沒有陶醉于樂觀和振奮,面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心很熱,頭腦卻很冷,充分認識到冷靜比樂觀更重要。早在“兩會”召開之前,溫總理就說“如果說過去的一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那么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指出今年是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一年,是清醒的認識、冷靜的分析,是實事求是。
溫總理在今天的報告中,有一段講得十分清醒和冷靜。他說“今年發展環境雖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臨的形勢極為復雜。各種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此長彼消,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中‘兩難’問題增多。” 他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
突出矛盾和問題。”他說“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判斷形勢,決不能把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等同于經濟運行根本好轉。要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努力化解矛
盾,更加周密地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溫總理的報告清醒而冷靜,我們聽報告、看形勢更要清醒而冷靜。要看到,雖然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驚濤駭浪中成功實現反轉,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切不可飄飄然。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關系密切,中國經濟的快與慢、興與衰,兩會精神學習心得不可能不受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經濟今年面臨的復雜局面,既反映了自身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特性,也是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互動的必然。今天,雖說在世界經濟已經露出復蘇的曙光,各國都在雄心勃勃地準備“過五關,斬六將”,但別忘了,“走麥城”的悲劇隨時可能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豈能盲目樂觀和振奮?
有些外國媒體對今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復雜,或真心實意、或心懷叵測,已經表示了擔心。有的文章認為,中國的銀行“可能重復讓西方陷入金融危機的同樣錯誤。”有的文章甚至用了“中國:無限增長還是瀕臨崩潰”的標題,但作者最后的判斷卻是:“中國可能會經歷痛苦的金融緊縮,但這并不一定會導致增長率暴跌。”
反思中國經濟最困難的去年,應對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今年,對外人說的恭維話,我們聽后不足為喜;對外人說的難聽話,我們聽后也必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這樣的話、那樣的話,我們聽得夠多了,也聽得聰明一些了。中國經濟的走向決定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兩會精神學習心得決定于信心和力量,也決定于樂觀和冷靜。從溫總理的報告中,人們聽出了精神,也看到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