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軍刀小說全文閱讀答案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軍刀原文
1933年3月,日寇占領喜峰口西側兩個陣地,企圖對主峰形成迂回包圍。宋哲元決心把鬼子趕下山去,籌劃出一個出奇制勝、靜夜襲營的方案。他秘密約請精良工匠,認真鍛打五百把上品軍刀,并挑選五百士兵組成大刀隊。充分準備,嚴格訓練。臨戰,宋哲元親赴陣前送行。巍巍長城腳下,五百男兒巍巍列隊,仿佛天地之間矗起一座血肉長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風敲打在金屬上,五百鋼刀發出磔磔雷韻。一個、一個、一個,宋哲元從五百條漢子面前一一走過。士兵年輕得像是剛剛抽葉的紅高粱,撫摸他們的肩膀,仿佛撫摸黑土地。五百雙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畫面:飛雪,長城,一只盤旋在長城上空的鷹。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
他們當是在壟畝間勞作,還是在學堂里習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陽西下,暮色將臨,五百位母親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門邊,殷殷矚盼著五百個孩子回家吃晚飯嗎?可是如今……想到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腳步。為什么停下腳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覺得,面對這個士兵有話要說。
大額頭,方嘴唇,一副聰慧與質樸的自然組合??宋哲元心頭怦然一動。
他問:“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報告軍長──一班班長侯萬山。”
他問:“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刀?”
回答:“報告軍長──是大刀。”
他問:“背著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報告軍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他問:“不簡單,還是個詩人。在家讀過書?”
回答:“報告軍長──臨上轎扎耳眼,我們隊長現教的。”
他問:“隊伍明天就要出發,有話要說嗎?”
一聽這話,侯萬山熱淚簌然涌出,砰的一聲他給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鐵:“你是男子漢嗎?”
侯萬山仰面做答:“報告軍長──是男子漢。”
宋哲元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更何況抗日軍人!”
侯萬山站起含淚做答:“我侯萬山別無牽掛,只是家有一個臨產之妻,如果我壯烈了,孤兒寡母能得將軍體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聽完,宋哲元認真望著侯萬山那雙閃爍在大額頭和方嘴唇之間的眼睛,之后,驀然轉臉作獅子吼:“軍務處!”
軍務處長高聲報告:“在!”
宋哲元說:“把侯萬山的話記下來,也把大刀隊全體官兵的要求記下來。”說完面對侯萬山也面對他的五百壯士,久久,久久,只輕輕講了一句:“你們放心去吧。”之后,他莊重立定,緩緩把手掌舉向帽檐,在巍巍盤旋的蒼鷹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戰役,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峪中。目擊者說,他一人砍死七個鬼子,直到軍刀卷刃。
遵照諾言,宋哲元對烈士遺愿一一妥做安排。
他派人到侯萬山老家,接來烈士的妻子和一對剛剛出世的雙胞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家里,還請來兩個奶媽哺育幼嬰。這兩個孩子一個就叫做宋記峰,一個叫做宋記峪,作為對________和________的紀念。18歲后,他們還跟隨他們的父親,改姓為侯。
閱讀題
1、宋哲元決心把鬼子趕下山去的方案是什么(限20個字內)?(2分)
2、上文材料安排詳略得當。請問文中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安排?(3分)
3、侯萬山回答“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結合上下文,對這句詩的正確理解應是什么?(2分)
4、在最后一段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2分)
參考答案
1、訓練五百名大刀隊員去偷襲日軍軍營。(意對即可,下同)
2、詳寫了喜峰口戰斗前宋哲元將軍為五百壯士陣前送行的場面及與戰士侯萬山的對話。略寫了喜峰口戰斗的經過。因為本文中心不是記敘這場戰斗,而是重點歌頌我們中華民族這種團結一致不怕犧牲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3、原詩的意思是告別寒風蕭蕭的易水,壯士去刺秦王不再回來了。這句詩渲染了荊軻離別燕王時的悲壯氣氛,抒發了“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這句詩在這里表達的是一個軍人為抗擊日寇侵略,志愿獻身的英雄氣概。
4喜峰口;羅文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