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漢族,本為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后徙廬江尋陽(今江西九江西)。中國東晉時期名將,大司馬。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陶侃惜谷》閱讀答案及文言文翻譯 ,歡迎閱讀。
【原文】
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括號的詞的含義。
(1)陶侃(嘗)出游 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取之耳 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執而(鞭)之 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汝既不(田) 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括號的字與“執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蔽林間窺(之) B.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C.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翻譯下列句子。
(1)用此何為?
(2)是以百姓勤于農植。
4.作者對陶侃的態度如何?本文表現了陶侃的什么特點?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與“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C)
A.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B.意將隧入以攻其后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國懷鄉
參考答案
1.(1)曾經 (2)隨便 (3)名詞活用為動詞,用鞭子打 (4)名詞活用為動詞,種田
2.A(A和例句皆為代詞;B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沒有實在意義;C同B;D在句中調節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3.(1)拿這些東西干什么?(
2)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
4.贊揚。本文表現了陶侃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和對農民有較深的感情的特點。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游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干什么?”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注釋
⑴嘗:曾經。
(1)出:外出。
⑵持:拿著。
⑶何為:即“為何”,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指干什么。
⑷云:說。
⑸聊:姑且。
⑹耳:罷了。
⑺汝:你.
⑻不田:不種田。田:名詞作動詞,種田。
哲理
這個故事體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正直、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品質。
節儉是中華名族的優良傳統。珍惜勞動果實,則是農民辛勤勞動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這一美德,并因此換來了一方百姓的豐衣足食。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珍惜糧食。
作者對陶侃態度是贊揚,表現了陶侃愛民如子,珍惜糧食和人民的勞動成果,正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