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獨樂園記
司馬光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者所及也。孔子曰:“飯蔬(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圣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①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②”,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樂也。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買田二十畝于尊賢坊北關,以為園。其中為堂,聚書出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為二渠,繞庭四隅,會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圓若玉玦,圍三丈,攬結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前后多植美竹,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竹齋。沼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藥,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徑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為屋。植竹于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為藩援,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欄北為亭,命之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于園中筑臺,構屋其上,以望萬安、轘轅,至于太室,命之曰見山臺。
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源,探禮樂之緒,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纴⑤采藥,決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相羊,惟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或咎迂叟曰:“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之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注】①鷦鷯(jiāo liáo):一種鳥。②“若夫”四句:語出《莊子·逍遙游》。③迂叟:作者自稱。④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陽,全力編修《資治通鑒》。⑤纴(rèn):紡織。
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定居,安家
B. 雜蒔草藥 蒔:種植,移植
C. 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 居:占,占有
D. 而林薄茂密 薄:靠近,迫近
解析 B項,“薄”為”“草木茂盛”意,“林薄”為“交錯叢生的草木”,《楚辭》:“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王逸注:“叢木曰林,草木交錯曰薄。
答案 D
6.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作者“獨樂”情趣的一組是 ()
①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②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
③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纴采藥
④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
⑤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解析 ②是介紹“獨樂園”的情況,⑥是別人對作者的評論,不是作者自己的情趣表現。
答案 B
7.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引用孟子、孔子、顏子、莊子等人關于樂趣的論述,目的是通過對比,引出下文對獨樂園的描寫。
B.作者精心具體地描繪了獨樂園的布局及構筑,每一處都突出了他對獨樂園的喜愛之情,同時也寫了作者置身其內伺花弄草、自得其樂的閑趣。
C.整篇作品,不論是對獨樂園的寫景狀物還是抒情議論,除作者外,沒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這一構思符合文章“獨樂之趣”的宗旨。
D.本篇名為敘寫作者居住于“獨樂園”的種種樂趣,實則表達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隱洛陽的孤獨寂寞、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解析 D項,文中并未表達作者不再出仕的意思。
答案 D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譯文:______________
(2)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擔憂的是學來有所成,對人又有什么祈求,對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
(2)我聽說君子有所快樂必定和別人共享,現在您只為自己獲得滿足卻不顧及別人,這難道可以嗎?”
【參考譯文】
孟子說:一個人欣賞音樂的樂趣,不如與別人一起欣賞更快樂,與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的樂趣,不如與眾人一起欣賞更快樂。這是王公貴族的樂趣,不是貧賤的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睡覺,其中也自有它的樂趣。顏回“一簞飯(盛飯的圓形竹器),一瓢水”,“不改變他的樂趣”。這是圣人賢人的樂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達到的(境界)。像那“鷦鷯( jiāo liáo,是一類小型、短胖、十分活躍的鳥)在林中筑巢,不過占據一根樹枝;偃鼠到河中飲水,不過喝飽肚子”,各盡自己的本分而相安無事。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樂趣。
熙寧四年,我才舉家定居洛陽,六年,在尊賢坊北關買了二十畝田作為家園,它的中間作為廳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書,把它命名為讀書堂。讀書堂的南邊有一處屋子,引水往北流貫連屋下,中間作為水池,方圓和深度各為三尺。疏導水流分五處注入水池中,(形狀)像老虎的爪子;從水池的北面隱蔽流出北面的臺階,懸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狀)像大象的鼻子;(水)從這里又分為二條小渠環繞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匯合流出,把它命名為弄水軒。廳堂的北面又有一個水池,中間有島,島上種了竹子,(島)像玉玦一樣呈圓形,環繞有三丈方圓,將竹梢收攏打成結,像打漁人的草屋,把它命名為釣魚庵。水池的北面有六間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墻壁和屋頂來抵御烈日。開門往東,南北的窗子可以吹來涼風,前后多種植優雅的竹子作為清涼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為種竹齋。水池的東邊,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錯雜地種植著花草藥材,為了辨識它們的種類名稱,給它們(掛上字牌)作為標志。畦的北面也種了竹子,像棋盤一樣呈方形,直徑一丈左右,彎曲它的頂梢,使它交錯通達遮蔽作為屋子。在它的前面種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樣的夾道,都用藤蔓芍藥等覆蓋著它,四周種植草木藥材等作為藩籬,把它命名為采藥圃。藥圃的南面有六個圍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占二個,每種(花)只種了兩叢,(為了)辨識它的名稱形狀罷了,不求多種。圍欄的北面有個亭子,把它命名為澆花亭。洛陽城距離山不遠,但樹木叢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園中砌筑石臺,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來眺望萬安、轘轅,直到太室(都能看見),把它命名為見山臺。
我平日大多在讀書堂中讀書,上以先哲圣人為老師,下以諸多賢人為朋友,究查仁義的源頭,探索禮樂的開端,期望在未曾獲得成就之前就達到進入無窮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擔憂的是學未有所成,對人又有什么祈求,對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體疲憊了,就手執魚竿釣魚,學習紡織采摘藥草,挖開渠水澆灌花草,揮動斧頭砍伐竹子,灌注熱水洗滌雙手,登臨高處縱目遠眺,逍遙自在徜徉漫游,只是憑著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時到來,清風自然吹拂,行走無所牽掛,止息無所羈絆,耳目肺腸都為自己所支配。一個人孤獨而舒緩,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間還有什么樂趣可以替代這種(生活)。于是(將這些美景與感受)合起來,把它命名為獨樂園。
有人責備我說:“我聽說君子有所快樂必定和別人共享,現在您只為自己獲得滿足卻不顧及別人,這難道可以嗎?”我(非常)抱歉地說:“我愚笨,怎么能夠比得上君子,自己快樂唯恐不足,怎么能夠顧及別人?何況我所感受的樂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拋棄的(東西),即使推薦給別人,別人尚且不要,難道能夠強迫他們(接受)嗎?如果也有人愿意(與我)同享這種樂趣,那么我則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獻出來,怎么敢專享這種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