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杜暹,濮陽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謹,事繼母以孝聞。初舉明經,補婺州參軍,秩滿將歸,州吏以紙萬余張以贈之,暹惟受一百,余悉還之。時州僚別者,見而嘆曰:“昔清吏受一大錢,復何異也!”俄授鄭尉,復以清節見知,華州司馬楊孚深賞重之。尋而孚遷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結罪,孚謂人曰:“若此尉得罪,則公清之士何以勸矣?”
開元四年,遷監察御史,仍往磧西覆屯。會安西副都護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史獻等不葉,更相執奏,詔暹按其事實。時暹已回至涼州,承詔復往磧西,因入突騎施,以究虔瓘等犯狀。蕃人赍金以遺,暹固辭不受。左右曰:“公遠使絕域,不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驚,度磧追之,不及而止。暹累遷給事中,丁繼母憂去職。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明年,于闐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蕃國圖為叛亂。暹密知其謀,發兵捕而斬之,并誅其黨與五十余人,更立君長,于闐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綏撫將士,不憚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為戶部尚書。上行幸東都,詔暹為京留守。暹因抽當番衛士,繕修三宮,增峻城隍,躬自巡檢,未嘗休懈。上聞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肅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懷也。”二十八年,病卒,謚曰“貞孝”。
暹在家孝友,愛撫異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儉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以終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視其喪事,內出絹三百匹以賜之。尚書省及故吏賻贈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約,皆拒而不受。
(選自《舊唐書·列傳第四十八》,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B.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C.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D.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或薦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奪情擢拜/安西副大都護/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中“初舉明經”的意思是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數民族和漢人。“夏”是古代漢民族的自稱;在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親友贈遺”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遷”“補”“擢”是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常見的還有“拜”“轉”“徙”“升”等。“授”“拜”“轉”“補”是關于任職授官的,“擢”“升”是關于提升職務的,“徙”“遷”是關于調動職務的。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杜暹孝順友愛。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僅特別恭敬謹慎地侍奉繼母,而且十分關心愛護異母弟弟杜昱;在任給事中時,還因繼母去世而辭去官職,回家守喪。
B.杜暹為官清廉。在他進入突騎施營帳查究蕃人與郭虔瓘等人的沖突時,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贈送的黃金,但他把黃金埋在幕帳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傳書讓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磧西期間,于闐王尉遲眺秘密勾結突厥和一些蕃國圖謀叛亂,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陰謀,便發兵逮捕斬殺了他,并誅殺其黨羽,重新選任君長,使于闐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撫將士,不怕勞苦,深得蕃漢人民擁戴;皇上巡幸東都,作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調輪流值勤的衛士,修繕三宮,加高城墻,受到了皇上的稱贊。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俄授鄭尉,復以清節見知,華州司馬楊孚深賞重之。(5分)
(2)暹坐公事下法司結罪,孚謂人曰:“若此尉得罪,則公清之士何以勸矣?”(5分)
答案:
4.B(根據大意及提示性詞語斷句)
5.D (“轉”是關于職務調動的,《張衡傳》中有“再轉復為太史令”。)
6.C (C項,應為“杜暹擔任安西副大都護期間”。)
7.(1)不久杜暹被任命為鄭縣縣尉,又因清廉節儉而被人所知,華州司馬楊孚非常賞識器重他。(授、以、被動句、重分別1分,句意1分)
(2)杜暹因公事獲罪交由法司斷罪,楊孚對人說:“如果這個縣尉獲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來勉勵呢?”(坐、下、賓語前置句、勸分別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杜暹,濮陽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別恭敬謹慎,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起初通過明經科考試,補任婺州參軍,任滿將還鄉,州吏贈送他一萬多張紙,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張,其余全部還給州史。當時來告別的州府官員,看到這種情景感嘆道:“從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錢,杜暹之舉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為鄭縣縣尉,又因清廉節儉而被人所知,華州司馬楊孚非常賞識器重他。不久楊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獲罪交由法司斷罪,楊孚對人說:“如果這個縣尉獲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來勉勵呢?”
開元四年,杜暹升任監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檢查屯田駐軍。適逢安西副都護郭虔瓘與西突厥可汗史獻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責,詔令杜暹查明事實。當時杜暹已返回涼州,接到詔令又前往漠西,于是進入突騎施營帳,以查究他們與郭虔瓘等人沖突的情況。番人以黃金相贈,杜暹堅決推辭不受,左右的人說:“您遠道出使這邊遠的地方,不可辜負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了黃金,埋在幕帳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傳書讓番人去收取。番人大驚,越過沙漠追趕他,追趕不上,方才作罷。杜暹多次升遷,任給事中,因繼母去世辭去官職回家守喪。開元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孝嵩調任太原尹,有人推薦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謹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喪期未滿起任安西副大都護。第二年,于闐王尉遲眺秘密勾結突厥和一些番國圖謀叛亂,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陰謀,便發兵逮捕斬殺了他,并誅殺了他的黨羽五十多人,重新選任了君長,于闐才安定下來。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撫將士,不怕勞苦,很得少數民族和漢人的擁戴。
開元二十年,杜暹任戶部尚書。皇上將要巡幸東都,詔令杜暹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調輪流值勤的衛士,修繕三宮,加高城墻,他親自巡查,從不懈怠。皇上聽說后稱贊他說:“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勞能干。自從擔任留守,事事都能盡職,治政使官吏整肅,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開元二十八年,病逝,謚號為“貞孝”。
杜暹在家孝順友愛,十分關心愛護異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勞節儉為己任,年輕時立誓不接受親友饋贈,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喪事的辦理,宮內拿出三百匹絹賜與他家。尚書省及過去與他共事的官吏贈給的喪葬財物,他的兒子杜孝友遵守父親一向的約束,一概拒絕不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