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邵陽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邵陽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邵陽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湖南祁劇:
邵陽流傳最廣的地方戲劇為祁劇。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于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于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一帶。祁劇兼有高腔、昆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話。
2、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稱“花鼓”。湖南民間小戲劇種,興起于舊時邵陽縣境,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稱為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于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20世紀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的音樂源于當地山歌小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祁劇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演出風格詼諧、活潑、明快清麗。
3、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于一體的民間工藝。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邵陽隆回灘頭鎮。隆回灘頭年畫形成于唐朝李世民時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最后一代傳人高臘梅創作了29個年畫版本,其中有一版本《老鼠娶親》。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并將該畫視為珍品收藏,此畫大英博物館亦有收藏。2002年,灘頭年畫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第一批項目。2006年6月,灘頭年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二、邵陽的簡介
邵陽,是湖南省下轄地級市,史稱“寶慶”。位于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北障雪峰之險,南屏越城嶺之秀,資水流貫全境,與邵水匯聚市內,中間盆地珠連,丘陵起伏;東與衡陽市為鄰,南與永州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接壤,西與懷化市交界,北與婁底市毗連;介于北緯25°58’~27°40',東經109°49'~112°57'之間。2021年轄大祥區、雙清區、北塔區,邵東市、武岡市、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新寧縣、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土地總面積20824.37平方千米。年末戶籍人口822.3萬人,常住人口646.8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3.0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71‰。年內氣溫最高38.9℃、最低-5.2℃,年均降水量1262.3毫米。森林覆蓋率61.02%,水質綜合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率89.6%。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61.5億元,比2020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8.9億元,增長9.4%;第二產業增加值786.2億元,增長7.7%;第三產業增加值1266.5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6∶31.9∶51.5。
邵陽歷史悠久,名傳瀟湘。境內早在商代即有臣民入居,西漢初置縣,歷經昭陵、邵陵、邵陽、敏州、邵州、寶慶,最后定名為邵陽,至今已有2500多年。清代,寶慶府城資江繞郭,邵水穿城,環城墻炮臺林立,加之山環水復,攻之不易,留下“鐵打的寶慶”美名。現今邵陽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區、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邵陽山川秀美、風光綺麗。有大小旅游資源350處,資源總量居全省第三位。世界自然遺產新寧崀山,被譽為“丹霞之魂、世之瑰寶”,是全國AAAAA級景區;南山國家公園是全國首批十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綏寧黃桑被聯合國譽為“神奇綠洲”,武岡云山被譽為“楚南勝境”,隆回虎形山神秘花瑤風情與高山自然風光渾然一體,隆回魏源故居、洞口蔡鍔公館、邵東昭陽侯國城址、武岡法相巖等人文美景星羅棋布。
邵陽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唐代胡曾,工詩詠史;車氏一家,才俊滿門;啟蒙思想家魏源,著《海國圖志》倡“師夷長技以制夷”,堪稱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民主革命家蔡鍔,護國倒袁,為再造共和立下卓越功勛;“五四闖將”匡互生,火燒趙家樓,點燃反帝反封建的熊熊烈火;新四軍將領袁國平,御外辱而謀解放,經戰沙場,臥血皖南;紅色音樂家賀綠汀,一曲《游擊隊之歌》響徹大江南北,傳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