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本棟本有機會離開中國。
他1922年5月從清華畢業,7月赴美留學,兩年后就讀完工學本科,又過了三年,便拿下了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的工作也很牛??在大名鼎鼎的西屋電氣做研究員。
但1928年,他的精神偶像葉企孫親自聘他,要他回國當清華的物理教授,薩本棟二話不說,整裝回國。
他心里一直憋著氣。那時美國排華嚴重,他求學時就默默隱忍,和其他留學生一道組成西部中國留學會,要以自尊自愛的風范“改換西人看不起中國人之謬見”。后來他攻下理學博士,又進了西屋拿高薪,已經是美國人眼中的佼佼者,但是心里還是念著一句,“為貧窮的中國爭氣”。
回國后他果然爭氣。他課講得好,年紀輕輕就在名師云集的清華物理系嶄露頭角,學生評價他是“站在本系第一道大門上的人”,不到兩年,他就入選清華教授評議會,是14位委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也正是他年輕有為,一腔熱忱,陳嘉庚的廈門大學辦不下去移交公辦之時,國民政府找到他,要他接任廈大校長。他那時正值學術研究黃金年齡,但又不忍棄國不顧,抱定“個人犧牲非所當惜”的心情,臨危受命,國民政府教育部遂下了聘書。
下聘書那天又是什么時候呢?1937年7月6日。
35歲,頂著全國最年輕大學校長的名號,薩本棟這一去廈大,就面臨著全面抗戰爆發的嚴峻形勢,人還沒認全,就立刻要準備遷校。他進入校長角色極快。戰火9月剛燒至廈門,他便將廈大先行遷入時為公共租界的鼓浪嶼,并立下誓言:“未到‘最后一課’的時候,就要上課!”隨后為徹底解決安全問題,他力排眾議,親自選定長汀為廈大遷校最終目的地。在他的周密策劃和組織下,僅用20多天,廈大就將全部家當搬至長汀,師生也流失甚少。
那時長汀不過一山區小鎮,滿目荒涼。悲鳴聲中,薩本棟不為所動,說:“本校遭此劫后,更下最大決心,共同奮斗以期克敵制勝,再圖復興,重加建設。”此后8年,他勵精圖治,以身作則,在長汀辦起一所一流大學。他的人格在這8年里充分體現。國民黨特務來抓進步學生,他懟回去:“我為一校之長,家長把子女交付于我,我自當全力保護!”汪精衛要投敵,他攜全體教授發通電:“汪氏此舉,實屬喪心病狂,置國家民族于不顧。”他要學生時時謹記:“我們對暴日只能‘抗’戰而不能作‘懲罰’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的學術至今尚未獨立,我們民眾技能的水準,幾百年來未曾提高。”
在薩本棟任內,廈大由遷入長汀時的全校師生不過200余人,發展到1945年已成為擁有4個學院15個系的綜合大學,教授、副教授94人,學生達1044人,成為南方高等教育的重鎮。
很難想象,薩本棟去世后,人們對他的懷念中,居然會出現這樣的悲嘆:“他是被活活累死的。”
從過往的經歷看,薩本棟無論如何都不會是因累辭世。他身體很好,1913年11歲考入清華,受益于清華體育宗師馬約翰的教導,成為清華不可多得的體育尖子,不僅入選網球校隊,還多次捧回榮譽。即便在畢業多年后回歸清華擔任教職,他和哥哥薩本鐵的網球對抗,也因精彩紛呈,時常吸引人們的觀看。
但他真的就過勞辭世。他長期患有胃病,為辦好廈門大學忍痛不治,直到1948年病情惡化才赴美求醫,卻已是胃癌晚期。1949年1月,不到47歲的薩本棟與世長辭。
他逝世后,葉企孫極為惋惜。敬佩薩本棟愛國情懷的葉企孫嘆息道:“尤其令人傷心的是他剛剛死在中國逢到大轉變的時候,他沒有看到新中國的建立,沒有參加新中國的建設。”1949年秋天,廈門大學將他的骨灰安葬在校園內,永留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