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發言摘登

思而思學網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委深入學習貫徹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著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湖北高等教育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夯實組織保證。

一、突出政治建設,推動高校以實際行動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省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兩次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今年初明確高校工委書記由省委常委兼任,每位省領導聯系一所高校,并及時召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題會議。省委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對高校領導的若干意見》,明確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校長在黨委領導下主持學校行政工作、組織實施黨委決議并報告執行情況,堅決維護以*同志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二、突出政治標準,鍛造絕對忠誠的高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

一是嚴格政治把關,配強班子、選好干部。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擇優選拔省屬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向15所民辦本科高校選派黨委書記。把黨務和思政工作隊伍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總規劃,從組織上強化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二是強化政治管理,管好班子、用好干部。推進校級領導任期全職化試點,普遍實行高校領導班子和*員政治管理、組織管理、履職管理及考核。三是堅持政治原則,團結班子、凝聚干部。指導高校認真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項制度機制。

三、突出政治功能,建強高校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戰斗堡壘

一是提升高校黨組織的覆蓋力。在科研創新團隊、學生公寓、社會實踐團隊建立黨支部507個。多渠道查找高校失聯黨員,結合高校黨員實際抓好支部主題黨日,推動黨的一切工作落實到基層支部。二是提升院系黨組織的領導力。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院系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健全院系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協調運行工作機制。三是提升教師支部的凝聚力。堅持開展“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選配2879名教師擔任黨支部書記。四是提升學生支部的號召力。面向新生、低年級、高年級學生分類開展“早日站在黨旗下”“黨旗在我心中”“我為黨旗添光彩”活動。

四、壓實政治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格局

各高校黨委全面履行主體責任,把學習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作為高校的重大任務,推出《馬克思主義大辭典》等理論研究成果;大力實施“高校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培育計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行動計劃”,不讓一名貧困學生失學。全省組織部門和省委高校工委切實加強對高校黨建工作的統籌指導,制定《湖北省高校黨建任務指導書》《高校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全面推行校院系三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層層壓實管黨責任,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

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浙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全面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浙江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確保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上。

一、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大力推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網絡,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在浙江工作期間建立的省領導聯系高校制度,省領導深入高校開展調查研究并作形勢政策報告。十九大召開后,省委書記車俊等省領導帶頭到高校開展宣講,各高校通過集中宣講、主題座談、理論研討、知識競賽等形式,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二、加強黨委全面領導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

制定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意見,明確高校黨委和黨委書記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在全國率先開展二級學院(系)黨組織領導下的院長(系主任)負責制試點,實現省屬高校黨委宣傳部長進黨委班子。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書記抓意識形態工作各項制度,連續3年舉辦以意識形態工作為主題的高校書記校長讀書會,實施高校領導干部講課聽課制度,把意識形態工作要求落實到高校各項管理工作中。

三、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和價值導向,大力培育和弘揚,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連續多年開展“最美”主題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最美教師”“最美大學生”先進事跡。完善大學生導師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拓展實踐育人渠道,實施“百校聯百鎮”“雙百雙進”工程,組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現場調查、志愿服務活動。

四、思政理論課這一主渠道抓實用好

把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點突破項目,積極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質量提升等三大計劃。全省25所高校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著力建設100個思政名師工作室。增配思政理論課教師,設立省級思政專項課題。組織修訂《*在浙江的實踐》等省級德育教材。將課程育人作為職務職稱評審、教學督導和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五、文化育人的環境和氛圍營造好

結合文明校園創建,大力推進文化校園建設,全省高校基本形成一校多品、一院一品的校園文化建設格局,校園文化內涵以及實用、審美和教育功能顯著增強。抓好文明寢室創建,全省高校投入10多億元改善學生公寓環境。實施校園新媒體建設工程,建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兩微一端”平臺。

努力打造思政課建設首善標桿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一年來,北京市在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堅持以為指引,按照“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年”工作部署,真抓實干,改革創新,銳意攻堅,努力打造思政課建設首善標桿。

一、在落實中央精神上對標對表,全面強化思政課建設

一是統籌推進有力度。北京市委深入落實市領導聯系高校制度,今年以來,市委書記蔡奇帶領10多位市領導先后深入高校調研,走上講臺宣講十九大精神。加強市級層面統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隊伍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督查調研有深度。由市領導帶隊,組織150余名專家深入在京91所高校聽課550余節。開展落實思政會精神專項督查、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標準檢查。三是隊伍建設有溫度。制定培養培訓規劃,堅持全員提升與重點支持相結合,著力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舉辦專題研討班,對高校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等進行全員輪訓。按照每月人均2000元標準為全體一線專職思政課教師發放補貼。

二、在重點難點上攻關,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一是向改革縱深端發力。設立20個思政課教學改革示范點,引導高校從教材、教師、教學等7個方面實施綜合改革。設立13個教學改革創新重大項目,由思政課教師協同其他學科教師組成團隊,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二是向教學支撐點發力。建設集教學互動、專題輔導、自主學習為一體的網絡平臺,推進課程資源共享。試點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1+1”共建。組織開展專題研究,編寫了《莫辜負*:“四個正確認識”青年讀本》《大國之都》等教輔材料。三是向課程供給側發力。創辦“名家領讀經典”市級思政課,以研讀《*談治國理政》為主線,面向全市高校學生開設5門公選課。各高校注重拓展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體系。

三、在“浸入式”宣講上用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是推進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編寫《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建議》。建立“市級示范+校際協同+校內集中”三位一體的教師備課機制,市級層面組織500余名一線教師集體備課。二是推動“浸入式”宣講。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通過名師講壇、輔導報告、立項研究等系列方式,多層次、多角度“浸入式”宣講、解讀、闡釋。成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門研究機構,努力在研究闡釋、理論創新上取得新成果。三是推動師生送十九大精神進基層。舉辦“90后心中的十九大”學生講思政課展示活動,組織優秀學生代表走上講臺。組織150名優秀博士生和千余個“學習小組”在思政課教師指導下開展宣講。

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復旦大學委員會

復旦大學黨委堅持以,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的育人初心,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助力*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一、強化黨建驅動,以黨旗引領教師成長

一是構建黨管教師思政工作新體制。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學校黨建和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在19個院系配齊配強分管教師思政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持續開展院系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和思政工作述職評議。二是夯實基層教師黨支部“硬底盤”。對全校388個教師黨支部排摸家底。推進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三是促進黨員教師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健全黨員教師立足崗位作貢獻的長效機制。黨委書記、校長以及各院系黨組織書記帶頭上思政課,黨員教師帶頭擔任“書院導師”“寢室導師”,抓好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和黨員教師“重點半數”,帶動全體教師這個“最大多數”。

二、強化教育帶動,筑牢教師理想信念根基

一是抓思想引領。校黨委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突出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學校堅持邀請地方黨委主要負責同志作報告的優良傳統。實施骨干教師輪訓計劃。二是抓師德師風。開展“大討論、大展評、大建設”活動,全校教職工舉行各類討論學習會600余次,累計參與2萬余人次。堅持把政治標準和師德師風表現作為人才引進、職稱評審、導師遴選、崗位考核的首要標準,落實師德“一票否決”。三是抓典型引路。收集整理100余位校史名師故事,編輯出版《復旦名師剪影》叢書。連續10年開展“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好導師”評選活動,累計評選教書育人典型近300名。

三、強化實踐行動,錘煉教師“四個服務”使命擔當

一是引導教師主動貢獻黨的理論創新。建設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一流馬克思主義學科群。著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編寫出版理論通俗讀物18本。二是引導教師自覺服務黨中央治國理政。以中國研究院、發展研究院等智庫為依托,每年組織百余名教師撰寫各類決策咨詢報告400余篇,2017年已有88篇被中辦、國辦及有關部委采用。注重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決策咨詢。率先在海外高校建立3個中國研究中心,每年選派教師80余人次赴所在國開展交流活動,講好中國故事,服務國家戰略。三是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計劃選派教師參加對口支援、定點扶貧,到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共建單位、大型企業、基層鄉鎮以及駐外機構等開展實踐鍛煉。

堅持“六有”要求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政工作質量

中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委員會

在考察中國科大時強調“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做有擔當、有作為的大學生,做有品質、有修養的大學生”,為學校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校黨委以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為目標,堅持“六有”要求,堅持紅專并進,取得積極成效。

一、推動“六有”要求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立起來、化為實踐

將“六有”要求作為學校推進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要內容,堅持不懈融入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系統安排落實。研究制定《“六有”大學生培養方案》,形成長效培養機制。二是突出價值引領。充分發揮校訓、校歌、校史的育人作用。總結傳承研究生支教團18年扎根西海固接力支教的志愿精神,廣泛開展“志愿服務達人”“最美團支書”“三下鄉”優秀團隊評選活動。三是狠抓道德養成。創作“青春與信仰”“學習在路上”等多種形式的網絡文化產品,開展“感恩教育年”主題活動和“社團傳統文化月”活動。

二、推動“六有”要求在高素質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中強起來、落到實處

將“六有”要求和“紅專并進”的校訓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一是融入教書育人。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的指導意見》,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環節實行“一票否決”。實施“名師名課工程”,發揮國家級教學名師史濟懷、程福臻等名師的榜樣力量,進一步提升教授為本科生授課的比例。二是融入科研育人。每年組織全校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和“榮譽”教育。深入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大學生研究計劃,鼓勵學生努力練好人生和事業的基本功。三是融入管理育人。從選拔、考核、培養多個環節全面強化思政隊伍建設。加強心理咨詢隊伍建設,目前學校已有69位學工干部獲得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踐行“管理即服務”理念,實現“教、學、管”聯動育人,完善“學業追蹤”和“困難資助追蹤”網絡平臺建設。

三、推動“六有”要求在科教報國中做起來、見到實效

積極引導學生將個人的青春夢與中國夢、科大夢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一是強化使命意識。每年組織新生觀看講述“兩彈一星”元勛、我校創校先賢郭永懷先生感人事跡的音樂劇《愛在天際》,舉辦思政與國防教育專題報告會。二是強化創新意識。設立“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學生創新創業苗圃”“極客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挑戰杯”、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國際國內重大競賽。三是強化擔當意識。將學生科技創新、服務社會取得的實績納入學分制管理。

用延安精神凝聚鑄魂育人的強大力量

中共延安大學委員會

今年9月,對延安大學建校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學校把學重要批示精神,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發揮特色、突出優勢,努力探索依托革命文化、紅色資源開展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之路。

一、牢記初心使命,把延安精神貫穿于教書育人主陣地

一是著力構筑延安精神教育體系。學校制定《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延安精神教育的實施方案》,推動形成延安精神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二是著力推動延安精神“三進”。開設“延安精神概論”“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課程,編寫《延安精神簡要讀本和實踐案例》等教材講義。建立了延安精神融入式教育和規范性操作流程,分年級、分時段、分群體,覆蓋從入學到畢業各個環節。三是著力加強延安精神研究闡發。圍繞延安精神與延安十三年黨史研究、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革命傳統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向研究闡發。開發建設延安時期紅色文獻數字研究平臺,推動延安精神研究史料、資料數字化。

二、傳承紅色基因,把延安精神融入到實踐育人主戰場

一是注重師生親身實踐。精心組織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活動,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有計劃、分批次地組織全體師生閱讀學習《*談治國理政》《*的七年知青歲月》,參觀梁家河知青舊居,開展現場教學。二是注重搭建平臺載體。在梁家河設立教育實踐基地。依托校園內的路遙墓和路遙文學館,開展“讓路遙精神與青春同行”主題教育活動。三是注重輻射引領帶動。強化服務功能,創辦延安大學“澤東干部學院”,面向全國高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延安精神培訓教育。近年來,累計舉辦1100多期班次,5萬多人接受培訓,被譽為“紅色大熔爐”“思想教育加油站”,為紅色革命文化繼承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三、勇于改革創新,把延安精神體現在辦學治校全過程

一是全面規劃學校發展。制定《貫徹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意見》,作為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學建設的總思路總要求。二是全面推進學校綜合改革。把延安精神蘊含的創業精神,融入到延安大學辦學實踐中,全面啟動教育教學改革等。三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按照*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延安精神融入黨的建設各方面,制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培育凝練“紅色卓越”黨旗領航等“一院一品”基層黨建特色項目,開展基層黨支部書記、學生黨員“講延安精神”黨課比賽,成立學生黨員張思德、白求恩志愿服務隊,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大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中共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工匠精神為育人導向,創新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筑牢辦好*高職院校的事業根基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完善體制機制。制定《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等22項制度,召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會、出臺工作方案。二是強化思想武裝,創新理論學習。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作為必修內容。充分利用河南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將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融入師生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強化政策保障,夯實工作基礎。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學校各級班子和干部考核內容,在職稱評聘量化考核中把教師思想政治指標權重由5%增加到15%。全校推行班主任制度,輔導員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獨評審。

二、突出工匠精神培育,把鮮明的育人導向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一是堅持“五個結合”,拓展課堂主渠道。重構思政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將思政課細化成17個模塊,實現教研項目化、教學專題化、教法信息化。將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計入學分。二是堅持工學結合,深化實踐育人。挖掘拓展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8個特色專業群,建設1個國家級、14個校內專業教學資源庫。制定《生產育人章程》,推行職業素養導師制,在合作企業建立頂崗實習黨團支部。實施“知識+技能+態度”課程考核方式。三是堅持以文化人,濃厚育人氛圍。把水利工程“搬進”校園,建設“足跡”文化景觀,弘揚“獻身、負責、求實”水利精神。把優秀職業、企業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舉辦企業家大講堂,開展職業體驗活動。選樹“最美水院人”,開展“青春榜樣面對面”活動,發揮榜樣的價值引領作用。

三、聚焦創新人才培養,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一是突出創新精神培養,做實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1+X”雙線并行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新模式,建設12門創新創業類網絡課程。二是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實施協同育人。與黃河水利委員會簽署水利技術研發戰略合作協議,與地方政府合作建設七大協同創新技術服務平臺。三是突出責任意識培養,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與“一帶一路”沿線8個國家15所院校簽訂合作協議,培養復合型國際化專業技能人才。實施“百企千人技術人員培訓”計劃,加快*高職教育“走出去”步伐。

辦好民辦大學

中共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委員會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以“教育創造學生價值、學生創造社會價值”為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民辦高校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之路。

一、堅持“初心”,保證學校

一是健全機制,推進黨建工作要求進學校章程和治理結構。學校章程明確“黨組織把方向、謀大局、促發展,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學校黨委把黨的領導融入學校治理各環節。建立健全董事會、黨政聯席會、校長辦公會等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黨委書記進入董事會。二是建強隊伍,為辦好民辦大學提供專門力量支撐。學校按1∶1000為院系黨總支配備專職組織員,納入干部管理,按1∶200配備專職輔導員75名,同時配備10名舍務輔導員。三是強化保障,確保黨的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學校明確計劃安排,每月固定專門時間,開展組織生活、主題黨日活動。開辟專門場地,作為黨組織、黨員活動場所。

二、力求“入心”,師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

一是優化育人體系。整合學工辦和教研室功能,成立專業教育管理團隊。二是用好“兩個課堂”。引入“翻轉課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校團委與創新創業學院合署辦公,建立校內外導師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雙創”實踐。三是嚴抓師德師風。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引、聘、訓、評的重點,創新師德教育形式和評價體系,建立領導聽課、教學督導、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年度評議等機制。

三、下移“重心”,基層組織凝聚力不斷增強

一是創新組織設置。堅持應建盡建原則,把支部建在專業上,成立專業黨支部,師生黨員同在一個支部,實現黨建引領下的教學科研、思想教育、群團工作的融合促進。二是抓實主題教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制定實施《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實施方案》,遴選確定3個支部作為示范點,以點帶面強化支部規范化建設。三是強化責任落實。每年初學校黨委與全校所有黨總支、黨支部簽訂績效目標承諾書,加強過程管理,年終開展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

四、運用“匠心”,創新黨建工作載體

一是構建信息平臺。搭建黨校培訓等平臺,研發黨建在線網站、“紅色之旅”黨建手機應用程序和大學生素質教育管理系統,形成黨建和思政教育“全天候”柔性學習體系。二是開發線上課程。開發30多門慕課豐富黨員教育內容。三是用好用活微資源。自主開發微黨課,設計微活動,開展微思政,運用學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增強理論學習吸引力,擴大黨建工作的覆蓋面,提高黨員教育的實效性。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